很簡單,因為四個字:「彼得原理」,
這個原理是指
「組織中的成員,會因為先前的表現良好而不斷獲得晉升的機會,
最終則會晉升到一個他無法勝任的職位,使得決策出現偏差,進而導致組織蒙受損失」,
這是Laurence Peter在1968年提出的看法,說的不但是實情,也是人性,
假設你是長官,有天你發現負責倒茶遞公文的新進職員在談吐、應對進退、工作細節上硬
是跟以前的人不一樣:
懂得將不同顏色的公文夾按照輕重緩急的順序排好、
客戶來訪時你還沒開口就遞上香濃的咖啡茶,還不忘放上一小包衛生紙和擦手紙、
進你辦公室前,不管辦公室有沒有人,一定先敲門、
講話時總是正眼看你,不卑不亢,邏輯清楚,三句話就能讓你弄明白別人十句話才能解釋
的事,
此時你會不會對這個機靈的新人多留點心?
覺得他只做斟茶遞公文的事太可惜了,接下你會怎麼辦?
跟他的主管聊聊,說這個小伙子不錯,想讓他歷練歷練,交點正事給他辦,
於是他加了薪,成了主辦,
一段時間後,發現他還真不錯,交給他的案子,不管是跟部門內的同事還是公司外客戶,
全都按捺地服服貼貼的,
最後向你報告整個案子成果時,不到10分鐘的簡報,清楚有條理,
案子成了、合約簽了、同事讚不絕口,
之後如果剛好有個小主管缺,或是有另外一個難搞的客戶或合同要簽,你會怎麼想?
「反正眼下也沒有更好的人選了,不如讓他去試試看吧」
對不對?
如果他又再一次「凱旋歸來」,而且接受表揚時「勝不驕」地說「都是同事們的幫忙、長
官的領導,才能讓案子順利拿下,功勞是大家的」,
甚至還拿出部份獎金請喝飲料點心,
如此歷練多年後,
有一天,公司遇到對手,隨時有被併吞或倒閉的危機,需要成立新部門來發展新的事業版
圖,
此時新部門的主管人選,你會想到誰?
但如果這次失敗了呢?你能怪他嗎?
會用過去績效來判斷未來表現,
這是事實,也是人性,
不管是投資股票還是人際場合,
都一樣,
所以當馬謖以往在一旁當「參軍」時都能冷靜判斷,屢出奇謀時,
街亭一役事關北伐大計,當時魏延、趙雲都不在,王平雖然跟著劉備一路打過來,但和馬
謖相比,
孔明還是寧願相信以往馬謖的表現,
當馬謖成了「將軍」,領兵守街亭,卻犯了連王平都看得出來的低級錯誤,
參軍、將軍,一字之差,需要的技能和內涵卻是天壤之別,
在生產線上能一個人當十個人用的小主管,
卻不一定有能力領導整個工廠,
反過來說,
一個出色的領導者,也未必要在技術能力上贏過所有人,
兩者的定位是不同的,
那要怎樣避免彼得原理的發生呢?
如果是針對個人,
第一、自己要充分了解更高職位的帶來的壓力和報酬,
第二、而且要專注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因為隔行如隔山
如果是針對組織,
第一、嘗試實驗性的晉升,先給個「假、代理」的頭銜,觀察後,就算拔掉,也不會有被
降職的不愉快,
第二、主管要確認候選人的特性和工作性質是否一致,而不能被候選人過去輝煌而產生的
月暈效應沖昏頭。
第三、以加薪、獎金、休假的個人性獎勵來代替升遷,避免組織蒙受更大損失。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