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新聞 就覺得台灣完全在走南韓的老路
南韓從文在寅上台後 一路猛打房
做了什麼?
1.多房持有者最高課徵6%綜合不動產稅:從最低的0.6%至3.2%調升至1.2%至6%。
2.購置印花稅調漲12%:多屋持有者要增購新屋,要繳交12%的印花稅。
3.房屋持有1年內交易,課徵70%房產利得稅:一年內買賣,獲利會課徵重稅。
4.房屋持有2年交易,課徵60%房產利得稅:一年內買賣,獲利會課徵重稅。
5.特定高房價的區域實施限制貸款:首都地區首爾房貸只能上限40%,
附近京畿道、仁川指定為「投機地帶」,禁止新台幣3700萬的房地產貸款。
6.特定區域賣房多加收10%的轉讓稅:兩房持有者20%、三房以上持有者調高30%
7.全面調降首購族印花稅:購買1.5億韓元契稅全免,1.5億至3億韓元則減半課徵。
8.首購族房貸利率優惠、貸款成數提升:房貸利率區間從1.8%至2.4%,
調降至1.5%至2.4%;首購族的貸款金額、成數也放寬。
這些政策空空看到都高潮了
然後發生了什麼?
“因為嚴厲的打房政策,屋主不想被課重稅不願釋出房屋,
迫使房屋供給量大幅降低,造成價格大漲,民眾買不到房,買盤恐慌,
導致市區的房屋變成「奇貨可居」的現象,再加上高房價的區域,
實施限貸限購令,買房的需求被迫湧入郊區,
產生外溢效應,高房價從首爾向外擴散到全國”
全世界家庭負債比第一
量縮價漲,明明就是很簡單的道理
現在這波繼續漲,除了通膨
小英政府現在想法就是
都是投資客在炒高,所以我不讓轉賣
你敢轉賣就我就課重稅
然後籌碼開始回歸到建商身上
建商不是吃素的 以前還有機會從短期投資客上撿到便宜
現在政府直接跟建商說 現在沒人會跟你喊價了
價格有籌碼的人說了算
那你說我買中古的就行了吧
中古屋主看到隔壁新建案的價格 我打個7折賣應該沒問題吧
5年內新房也是看到,要5年內要課重稅
那先擺著 反正之後再想就好
整個連鎖效應
市場能看到的物件越來越少
外圍的蛋白看到 蛋黃能競爭的物件變少
那就喊高 反正你也沒得選
這就是台灣目前房價續漲的基本邏輯
不過南韓最近房價回穩了啦
他們做了什麼?
降低房產稅 跟人民說不用把錢塞在房產
把房子回歸市場原有機制
剛好跟空空得想法 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