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上海防疫政策惹民怨 陸記者暗喻如計劃經

作者: faryoo (說好話)   2022-04-04 02:05:47
TVBS新聞網
上海防疫政策惹民怨 陸記者暗喻如計劃經濟:難應對疫情
責任編輯 賴慧津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4/03 18:03
上海官方應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引發民眾不滿,一名上海記者陳季冰在
網上撰文,以「計劃經濟」暗喻政府的防疫作為行不通。
上海原是中國抗疫模範生,但自3月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嚴格的防疫措施嚴重影響民
眾日常生活,包含出現因防疫過度,導致民眾就醫遭延誤而不幸死亡的事件。
陳季冰是上海記者、新聞評論家,曾任上海經濟報(即後來的第一財經日報)副總編、上
海商報副總編。他在今天於微信公眾號「獨角鯨工作坊」撰文,直指上海的「全域靜態管
理」是在「封城」下實施「計劃經濟」,而「計劃經濟」的狀態,是防疫過程出現混亂的
癥結點。
陳季冰表示,上海東方醫院一名氣喘病人因拿不出2次核酸檢測報告,而被拒絕就醫,事
實上是醫院的保安「恪盡職守」,因為在「計劃經濟」的條件下,計畫執行者唯一正確的
處理方式就是實施上級下達的指令。
文中他又舉了一例,指在上海當今的政策之下,一名年長的洗腎病患千辛萬苦拿到2次核
酸檢測報告,但他因年老體弱無法獨立前往醫院;他的子女若居住的社區處在「7+7」封
控狀態下,陪同這名病患就醫就需獲得有關部門的「閉環轉運單」和「閉環轉運車」,報
送至區一級的疾控中心,過程繁瑣複雜,醫院、居委會、街道、區疾控中心還需要核實。
陳季冰指出,這就是「計畫不如變化快」,也是計劃經濟體制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
他表示,「越大的經濟體,分工合作越複雜的社群,這種計劃經濟體制就越不可行。這就
是為什麼我之前一直堅信上海不可能『封城』的重要理由之一,因為城市越大,計畫就越
不可控,執行難度也越大」。
不過,陳季冰也稱,他的文章要討論的並非「封城」抗疫政策的優劣利弊,而是想要引起
讀者感受與觀察,「真實的計劃經濟究竟意味著什麼」。
他還說,這幾天他感到一絲欣慰,甚至欣喜的是,素昧平生的上海市民為了解決生活中發
生的困難而展開的底層自救,例如搶菜、幫就醫與做志工。
他最後表示,「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要對『市場』失去希望和信心。當然,它能發育
成什麼樣,取決於『計畫』的力量失敗到什麼程度」。(中央社)
https://news.tvbs.com.tw/china/1757408
6.備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