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三立
2.記者署名:張雅筑
3.完整新聞標題:囚犯腦死救不回…認兒曾做錯 老母簽器捐:最後能幫人就好
4.完整新聞內文:
記者張雅筑/綜合報導
「在他生命的最後,我想幫我兒子做一個正確的決定...」白髮人送黑髮人已是椎心之痛
,但這名母親強忍著悲慟替孩子簽下器捐同意書,她告訴醫師,孩子這一生可能犯了些錯
,但若能在最後幫到別人,那就好。他倒下時還是受刑人,但在生命的最後,是讓許多人
重生的器捐捐贈者,經醫療團隊和各移植團隊的努力,以及檢方的同意,男子最後捐出許
多器官和組織。
日前,負責協助處理及檢測國人捐增的眼角膜單位《臺灣國家眼庫》分享了一段真實案例
,讓人感慨也揪心,因為那是一名年邁老母親對孩子的心意還有最後決定。當時這名母親
接到通知,表示在監獄服刑的兒子因突發性的昏迷倒地不起,緊急送醫後狀況不樂觀。白
髮蒼蒼、年紀一大把的媽媽連忙趕到醫院,經醫師說明疾病的進展與不樂觀的病程預後,
她很快地做了個決定。
這名母親告訴醫師,自己雖不懂醫療,但不想替孩子做無效的醫療或急救,「如果可以,
在他生命的最後,我想幫我兒子做一個正確的決定,那就是讓他器官捐贈。雖然這一生可
能有做了一些錯誤的事情,但最後如果可以幫到人那就好了...」最後經各個移植團隊的
努力,還有檢察官的同意,男子成功捐出多個器官,以及眼角膜、皮膚、骨骼等,讓許多
人得以重生,也造福許多家庭。
對此,《臺灣國家眼庫》語重心長地表示,「每一次的捐贈,背後都有一段不凡的故事。
相信每一個捐贈者所捐出的器官,使許多原本在疾病中的患者,重啟了新的希望。」至於
捐贈者及其家屬,除了感謝外,這份愛更讓生命得以延續,同時溫暖了這社會。
根據器捐移植登錄中心統計,目前全台仍有1萬多人在等待,等待活下去的希望和奇蹟,
還有愛的延續。在我國對器捐仍抱持著「保守」的看法,可能是刻板印象或遺體全屍觀念
等,但其實有很多都是錯誤迷思,近來不少醫師就曾跳出來解釋、宣導,強調簽署器捐同
意並不會影響醫療程序、器捐後也會縫合完整甚至放入3D列印器官填補等。簡單來說,同
意器捐只是讓生命走到盡頭時,可用的器官可以繼續在其他人身上運作、「遺愛人間」。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https://reurl.cc/VjK7M5
6.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以天為單位),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