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本土超過50人打3劑仍染疫!高端突破性感

作者: PettitteJr (小湯)   2022-04-10 09:38:03
※ 引述《busta51 (mellow tone)》之銘言:
: 品牌 莫德納 BNT 高端
: 第三劑接種 769 307 49
: 人數(萬)
: 接種後突破 500 230 13
: 感染人數
: 每十萬人 6.5 7.5 2.6
: 突破感染數
: 不知道這樣整理有沒有比較好懂,看版上很多人亂回真的很痛苦@@
可是,新聞原稿這麼寫欸:
根據統計數據來看,在追加劑的品牌中,高端發生突破性感染的人數最少,而BNT最多。
所以這件事我想可以分成幾個面向來討論。
首先,是每十萬人接種的突破感染數這件事。
 陳時中單純以最後一劑施打疫苗的廠牌作為族群的分類方式,
 雖然理論上指揮中心有發布建議,第三劑最好是mRNA或高端疫苗。
 然而,就個人實務上的經驗,三劑廠牌各種亂七八糟的組合通通都有,
 舉凡前兩劑施打Moderna或BNT,但第三劑只是為了可能的疫苗護照來打AZ的年輕人;
 前兩劑施打時高端還沒有上市、第三劑選擇高端的支持者;
 覺得混打就是比較讚、三劑廠牌都不一樣(MB高、AMA、BMA...)的民眾;
 打完一劑後就拖了大半年、過年疫情又升溫才打第二劑,現在打第三劑的長者,
 等等等等,狀況不一而足,可以說每個人對疫苗都各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學過統計學的都知道,當盛行率過低的時候,統計誤差可能比實際差異更明顯,
 這也是為何臨床試驗都必須用統計方法換算後召募到足夠的人數才有意義,
 比方說在前期試驗預測某疫苗約有多少保護力,在族群盛行率為多少之下,
 你必須兩組都有多少人(以輝瑞三期試驗,總共做了4萬人),才能做出統計差異。
 何況,在施打疫苗的組合這麼亂、台灣疫情還在上升階段初期,
 而且這表格換算出來突破感染人數這麼少的情況下,
 這樣的統計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可能你把族群設定改成第一劑是哪家廠牌,結果就完全不同了。
第二,選擇不同廠牌的族群結構可能有明顯的差異。
 當然,我們可以很直觀的推測,施打高端的人們較多南部人,而目前疫情主要在北部。
 第二個,因為高端標榜副作用較輕,以我個人的經驗,很多不出門的長者,
 會因此接種高端,當作有打總比沒打來得好的選擇。
 因為第二劑滿三個月就能施打第三劑,
 也就是說,去年最早在六月、十月就分別打完兩劑的比較踴躍的族群,
 第三劑會比較早施打,這群人通常會選擇mRNA疫苗。
 最近才打到第三劑的(BNT已經沒了),則比較接近上段這種不出門的族群。
 如果沒辦法取得施打三劑的人口結構、居住地、年齡分別屬於甚麼族群,
 對突破感染的分析一樣是沒有任何意義。
第三,為何會有50人跟700人這個明顯的差距。
 如板大們分析過的,公布的50人很可能是3/24最後一筆公開資料的數據,
 而換算出來的700人,則是統計到最近幾天的數字。
 經查,如果只算今年的確診人數,到3/24那時才800多人,在這短短兩周,
 確診人數已增加到3400多人,這兩個數字同時正確的機會很高。
 我傾向善意解讀,部長本人要處理的事情很多,
 他可能只是照團隊給的資料念而已,而沒注意到這兩個數字對不起來。
 
 至於為何不去分析依照各種組合接種的突破人數,
 依照前述,四種廠牌三個劑次,會有64種排列組合,
 當然不是說區區64種族群,我們的政府就沒有能力分析了,
 而是回到剛剛說的,現在疫情還在上升的最初期,
 這個分析可能每天都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
 就科學的角度而言,現在這個時間點根本沒必要做這種分析。
 何況,3/24這個表格提到 https://i.imgur.com/qnu27lM.jpg
 56例皆為無併發症的輕症,現在99.7%的Omicron個案都是無症狀到輕症,
 究竟有沒有必要做這種分析,我個人是認為從來就沒有必要。
 畢竟是去年保護力動輒90%的新冠疫苗橫空出世時,給了民眾一個錯誤的錨定,
 以為疫苗就是應該有徹底的保護力,但事實上,疫苗的主要目的,
 從來就是預防因為感染造成的重症與死亡,
 在現在只有0.3%以下的住院率(姑且不論台灣住院的標準與國外差異),
 分子少到根本做不出有意義的分析。
 學界跟政府的資源不是無限的,真的要作分析的話,
 我個人會傾向等到疫情達到某個peak,甚至大部分的人都染疫過了,
 再來做real world關於各種劑次跟廠牌對死亡率的保護力(還必須依照年紀校正)。
 這種分析我想至少半年後再說了吧。
所以,到底為何會出現這個新聞?
 明顯比大部分國家還優秀的台灣疫情演變至今,相信大部分的人無論政治立場,
 都同意台灣的防疫遠遠不是單純的科學問題,政治攻防甚至比科學更吃重。
 
 我相信這個新聞是某些族群先射箭再畫靶的結果,
 如果這個橫截面做出來的數字不是這個結果,那就根本不會出現這則新聞。
 何況,CDC沒有公布足夠的內部資料,廣義上來說就是他們說了算。
 但也由於這是件在科學上沒甚麼討論價值的議題,
 那麼公不公布,對於有興趣的學界人士來說,可能也不太重要。
 放消息的人們達到他們的目的就好了。
以上是想到甚麼就寫甚麼的一點淺見,思考可能不夠周密,還請批評指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