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復興百年前嘉義藍染文化 朴子古法種下木

作者: nothisman (在人海中迷失)   2022-04-19 20:50:42
復興百年前嘉義藍染文化 朴子古法種下木藍種子
https://art.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898420
自由時報 2022/04/19 17:30
〔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嘉義縣朴子市一帶,清代時是染料「藍靛」原料木藍的生產地
,百年前因化學染料興起,而消失在當地;社團法人關愛故鄉公共服務協會成員從文獻查
考得知,規畫復興百年藍染文化,今天在朴子市雙溪口種下木藍種子,採古法種植1分地
,預定收成後製成藍靛,結合朴子傳統刺繡文化,復興刺繡與藍染兩大在地特色。
根據故宮助理研究員蔡承豪在期刊台灣文獻中「嘉義地區藍靛業的發展與變遷」論文中所
述,18世紀於鹽水溪以北的地區,已有木藍、山藍兩種藍染作物,至日治時期,藍染作物
遍及嘉義地區,而水上、朴子一帶為重要產地,然而隨著化學染料盛行輸入,1920年代後
木藍種植面積逐漸萎縮。
關愛故鄉公共服務協會監事蕭英偉說,朴子一帶已無木藍,從文獻中得知百年前曾興盛,
因而有復興想法,先前在台南市找到種子,決定依照古法種植。
關愛故鄉公共服務協會理事長侯淵銘從事農務,與農創品牌「拾間文化」成員,今天依照
文獻所記載「清明前後時候種,先拔陵,每陵約闊3尺6吋,每1尺2吋唯1堀,下菁以10餘
粒,4、5天就發芽出土面,過10日外,高1吋餘,以足踏之,避免菁欉估失」,以古法種
植木藍。
一同參與復興藍染的文史工作者陳俊哲說,根據文獻記載,朴子曾有不少染布店家,雖然
目前已消失,甚至連老人家都不記得,但仍可從古文獻及現在留存的染步加工用石器,以
及布伯公廟等,感受當時氣息。木藍預計10月採收,將依照文獻記載,採用木桶將木藍植
栽加上石灰浸泡,以浸泡沉澱法進行發酵沉澱來製靛。
協會預計完成藍靛後,請好食作負責人黃冠雅等教導染布,並結合朴子刺繡,重新發揚在
地特色。嘉義縣刺繡文化學會理事長周讓廷說,朴子以刺繡聞名,而刺繡神明衣如土地公
衣飾主色調為藍色,若能結合重新復興的藍染技法,用來製作神明衣,很有宗教文化及產
業傳承意義。
https://img.ltn.com.tw/Upload/art/page/800/2022/04/19/3898420_1.jpg
關愛故鄉協會理事長侯淵銘(左排後)、監事蕭英偉(右排中)與拾間文化成員一同種下
木藍。(記者林宜樟攝)
https://img.ltn.com.tw/Upload/art/page/800/2022/04/19/3898420_2.jpg
木藍可製成染料「藍靛」。(記者林宜樟攝)
https://img.ltn.com.tw/Upload/art/page/800/2022/04/19/3898420_6.jpg
日治時期文獻記載朴子染布的產業資料。(陳俊哲提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