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hiehGG (切你GG喔)
2022-04-26 19:41:26「頓巴斯採訪者」安妮邦奈的爭議:她到底對不對?
23:122022/03/09 中時新聞網 江飛宇
https://images.chinatimes.com/newsphoto/2022-03-09/1024/20220309005589.png
法國導演安妮-勞爾‧邦奈是少數站在烏東分離主義者的西方人士,她也成了莫斯科為這
場戰爭自我辯護的工具。(圖/Donbas)
普丁發動對烏克蘭的戰爭遭到大多數國際社會的譴責,不過也有一種意見認為這場戰爭是
迫不得已,是因為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Donbas)8年來遭到烏克蘭政府軍打擊所致。這
種看法除了俄羅斯官方媒體以外,還有來自於法國女導演安妮-勞爾‧邦奈(Anne-Laure
Bonnel)的說法。安妮確實走訪過頓巴斯,她認為烏東地區的困境被國際忽視,戰爭的責
任在烏克蘭。這成了一場各說各話的認知作戰,法國自由報(Liberation)有一篇分析文,
或許還無法判斷真相,但至少增加一層看法。
法籍獨立記者安妮於2015年前往頓巴斯地區拍攝的紀錄片,於2016年發表,片名就叫《頓
巴斯》,而她也在完成拍攝後,始終堅定的站在同情烏克蘭東部地區的看法。3月1日,當
國際都在譴責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時期,安妮則是譴責烏克蘭對頓巴斯俄語居民的長期壓
迫,甚至以「反人類罪」反控烏克蘭政府。引起軒然大波,有些網路平台管理單位刪除了
她的評論,不過她也收獲了許多支持者,會持續散發與轉錄。
當法國總統馬克宏在3月2日發表對俄羅斯的批評「俄羅斯犯下歷史性錯誤,俄國是標準的
侵略者」,之後莫斯科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迅速做出反應,指責法國總
統沒看清真相,而拉夫羅夫舉的例子就是安妮,他說:「你(馬克宏)該看看你們一名法國
記者所指的紀錄片,她真的來過頓巴斯,發表了她的觀察,並呼籲西方人正視真相。….
所以我請你(馬克宏)去瞭解事實。」
安妮表示「頓巴斯的衝突已經持續了8年,當地講俄語的烏克蘭人,成了烏克蘭政府的打
擊目標,許多俄語居民宅被基輔政府轟炸…」她還提到自 2014 年以來,頓巴斯有1萬3千
人死亡。
對安妮的主要批評是,她的記錄片與看法,顯然過於片面,大多數都是對頓巴斯地方官員
的訪談,或是目擊者的轉述,而缺乏她自己的見聞。
法國《世界報》(Le Monde) 駐俄羅斯記者貝努瓦‧維特金(Benoît Vitkine)表示,她
的眼界只關注親俄分離份子,而她所走訪的地區都是分離勢力優勢的位置,然後訪問的對
象就是當地官員,以及明確支持俄羅斯的人民,沒有訪問過烏克蘭語平民的看法。而且在
紀錄片中,所謂的烏克蘭部隊暴行,比如斬首孕婦、割耳朵、大量處決分離主義者等等,
這些都是目擊者轉述,而不是她自己拍攝到實際的畫面。」
她的辯詞是「我本來想拍兩邊的,但我做不到。2014 年我曾向基輔提出了前往頓巴斯的
請求,但他們阻止記者進入叛亂區。然後我得知我在另一邊(親俄勢力區)拍攝了十年,是
不被(烏克蘭)所允許的。」
然而,頓巴斯地區的烏俄戰線並不是壁壘分明,雙方戰線經常是犬牙交錯,一些平民經常
來往在雙方爭奪區上,甚至就發現自己就處在雙方的軍事陣地之間,又何來「另一邊」之
說?
另一個問題是,她所說的「頓巴斯有13,000 名受害者」被她說成了這些都是俄語人士的
死難。但事實上,根據聯合國人權事務處 (OHCHR) 的數據,這13,000死難者是總數,當
中3,350名是平民、大約4,100名是烏克蘭軍隊陣亡者,另有 5,650 名是親俄民兵的陣亡
者。因此,「他們中的大多數不是平民。」
雙方在戰鬥期間,是都有虐俘與暴行,但不幸的是,這在武裝衝突期間經常發生,歸究單
一方面要負全責是不合理的。
中時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309005581-260408?chdtv
超過三天的新聞要補三十個字
風向好亂啊,我也搞不清楚要怎麼寫心得
有沒有專業的烏克蘭鄉民能幫忙解說一下
感恩
補個相關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4792191030909094&ref=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