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穎估6月初達疫情高峰:若醫療崩盤居隔可改回10+7
三立
生活中心/林昀萱報導【09:08發稿|12:03更新李秉穎今日澄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昨(11)日新增5萬7188例本土確診,隨著疫情逐漸攀向
高峰,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
李秉穎也表示,若疫情高峰確診人數太多,為了維持醫療量能,可能會將居隔防疫政策
由現行的3+4天改回10+7天。
李秉穎昨日在民進黨中常會就「新冠病毒防疫」進行專題演講,會後他受訪,依照各國
疫情的曲線表示,COVID-19疫情從一開始到高峰大概要1到1.5個月,到疫情結束大概要
3至4個月,目前台灣還沒到高峰,未來台灣可能也是這樣子,所以可能有3至4個月的
時間會面臨疫情到處爆發的現象,最重要的還是要降低重症和死亡的比例。
因此,李秉穎說,對於有重症高風險因素的輕症確診者,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是很重要
的,而再度加強疫苗接種率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從國內資料分析,打2劑疫苗的保護效果
大概有到7、8成,預防死亡率達8、9成,打三劑比打二劑保護效果差10%左右,疫苗
接種對於減輕疫情是非常重要的地位。李秉穎也提醒,未來特別要注意長輩的感染情形,
因為長輩若發生較大規模的群聚感染,他們是最高風險的族群,死亡率和重症比例高的
時候,也會影響到醫療量能。
李秉穎表示,很多人擔心台灣的疫情高峰還沒到,未來是否要把防疫措施變更嚴要再
觀察,若真的發生每日確診人數很多時,醫療量能已經過載,說不定縮緊防疫措施也是
考慮的項目之一,不一定升為三級,像「3+4」回到「10+7」等,這種居隔時間不同,
會漏掉的感染機率就會不太一樣。對於醫療量能崩潰的停損點,李秉穎說,這沒有一個
很客觀的標準,以國外的標準來看,韓國確診者死亡率約千分之一,各國約千分之二到
五之間,希望台灣的標準比他們更低,維持這水準就是防疫成功。
李秉穎認為,這波疫情從5月初開始,所以還沒有到高峰,至少1到1.5個月,所以高峰
可能落在6月初,但會有變數,如果民眾自主意識高,高峰會比較扁,持續時間會比較
長,高山會變丘陵,疫情維持程度就會比較長一點,會形成上升比較快,下降比較緩慢
的曲線,未來台灣情況如何仍有待觀察。
李秉穎今日在臉書澄清,他是說若疫情太嚴重,可以考慮加強防疫規定、例如改回10+7
,但不一定是10+7,也可以是5+7、7+7等,強調也可以考慮改變其他規定,不一定是
改變居隔規定,且現在醫療也並沒有崩盤。
==
原來現在的防疫政策是黨說了算?
難怪大家懷疑放爛是為了年底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