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原PO來個科普的科普
下面推文一堆支語警察在糾結"分辨率"是支語
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俗稱的解析度(支語的分辨率)
是指一張圖片的像素總數or密度
單位為「像素」
在天文攝影中
由於太空中的天體距離地球幾乎是無窮遠
所發出的光可視為點光源
因此光學儀器更著重於分辨兩個點光源的最小「夾角」
稱為分辨率(或稱分辨度、角分辨率、角分辨度等)
單位為「角度」
同理
原po說分辨率與望遠鏡口徑成反比是正確的
因為口徑越大、分辨率越小
就可以分辨出兩個視夾角越小的天體這樣
天文不少東西是依據「角度」來計算
例如除了大家常見的光年外
還有一種距離單位以視差角來計算稱為「秒差距」
1秒差距約為3.26 光年
大概這樣啦
謝謝大家
※ 引述《kyle5241 (Kyle Korver)》之銘言:
: ※ 引述《Dreamer48763 (小剛)》之銘言:
: : 如題 連阿肥我這個文組肥宅都知道黑洞的引力超大==
: : 大到連光都能吸走 既然這樣==
: : 那黑洞的照片是怎麼出來的阿==
: : 有沒有八卦==
: 雖然黑洞周圍的吸積盤會發光
: 我們也可以偵測到強烈的X-ray
: 但在普通的望遠鏡下看到的就是一個點而已
: 原因就是在於望遠鏡的孔徑太小
: 導致分辨率太低
: 分辨率和望遠鏡孔徑成反比
: 一般望遠鏡孔徑最大10m
: 基本上分辨不出來黑洞結構
: Event horizon telescope
: 基本上是把整個地球當作望遠鏡
: 地球的十個地方分部從南到北
: 都有望遠鏡在觀測
: 最後在把這十個望遠鏡觀測到的資料統合起來
: 用超級電腦猜出可能的圖片
: 最後得到的效果是相當於用一個孔徑10000km 的望遠鏡去觀察黑洞
: 解析度是本來的1000000倍
: 自然而然就可以看到黑洞結構了;
: 當然有很多要處理的事
: 比如說要確保各地觀測資料要同時
: 就要考慮相對論
: 離黑洞的距離等
: 至於為什麼影像要用猜的
: 你可以想像一下
: 你4800萬畫素的相機
: 結果只有10個畫素可以拿來收光
: 照出來的照片會長什麼樣子??
: 所以電腦會去猜答案
: 然後模擬一下各個望遠鏡會收到的訊號長什麼樣子,
: 一樣的話
: 這個圖案就是黑洞圖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