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自由
2.記者署名:
陳鈺馥
3.完整新聞標題:
攻擊比攔截飛彈便宜!學者:台灣應大量生產遠距攻擊性飛彈
4.完整新聞內文:
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2/06/21/phpK8uuSC.jpg
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歐新社檔案照)
2022/06/21 09:42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中國國防部發布消息稱,6月19日晚,中國在境內成功實施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對此,前戰爭學院榮譽講座學者廖宏祥今日受訪表示,攻擊性的彈道飛彈比防禦性的攔截飛彈便宜得多,從不對稱作戰的觀念來看,台灣應當大量生產和部署遠距攻擊性的飛彈。
廖宏祥指出,立法院長游錫堃說台灣有能夠打到北京的彈道飛彈,過去台灣的電視名嘴也說有能夠打到三峽大壩的飛彈。姑且不論台灣是否真的有這種射程超過1800公里的飛彈,就算能飛到北京,國軍沒有遠距偵搜系統,因此也沒有能力作戰場成果評估(Battle Damage Assessment)。
廖宏祥談及,中科院透過不同的管道說他們研發了雲峰、雄昇、天戟等系列的飛彈,但是誰也不知道到底是巡弋飛彈或彈道飛彈,射程有多遠?速度如何等。這些當然有可能是中科院的障眼法,但是文人政府假如對這些基本資訊不了解的話,可能會被誤導,甚至做出錯誤決策。
廖宏祥分析,中國國防部宣稱在6月19日在其境內進行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解放軍在2018年和2021年也曾進行類似試驗。彈道飛彈的軌跡大約分為「火箭助推的初始上升階段」、「自由飛行的中段階段」和「接近目標的終端階段」。
因此,所謂中段的意思就是彈道飛彈在飛行軌跡的最高點,時間最長、距離目標也最遠。假如攻擊的彈道飛彈為中程飛彈和洲際飛彈,中段飛行甚至會在大氣層之外。因此對天基和陸基的雷達偵蒐、戰場及時資訊處理、和攔截飛彈的技術造成很大的挑戰。
廖宏祥舉例,愛國者飛彈為終端階段的攔截器,由於來襲的彈道飛彈在終端階段已經接近目標上空,因此就算愛國者飛彈成功攔截解放軍的彈道飛彈,在目標區上空攔截後爆炸的破片仍然會掉到目標區,也就是台北或台中。
據分析,美國陸軍的薩德飛彈和海軍的標準三型飛彈則為中段階段的攔截器,也就是在離目標區域還很遠的高空或太空就加以攔截。因此,攔截後爆炸的破片對目標區域不會造成損害,而對攔截載有核彈頭的來襲飛彈更為有效。
廖宏祥指出,中國反對美軍在2016年於南韓部署薩德,但解放軍早在2010年開始研發類似反彈道飛彈技術,所以和游錫堃院長的聲明沒有什麼直接關係。更何況就算是解放軍有能攔截我方飛彈的武器,其攔截率也不會太高。
他強調,攻擊性的彈道飛彈比防禦性的攔截飛彈便宜得多,從不對稱作戰的觀念來看,台灣仍然應當大量生產和部署遠距攻擊性的飛彈,甚至在中段和終端階段都加裝能反制敵人攔截飛彈的技術,以增加我方飛彈攻擊目標的成功率。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需放媒體原始連結,不可用轉載媒體連結: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966865
6.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