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akase (............)》之銘言:
: 剛剛看了一下,有些說明不足的地方
: 1.不是土地改革釋放農村勞動力
: 是化肥的普及,二戰後的綠色革命
: 2.土改連結到工業化的邏輯沒有那麼單純
: 講白一點,最初推動工業化的第一桶金,要靠壓榨農業資源
: 國民黨政府從化肥下手,壟斷了肥料的銷售
: 但因為先天不足,還有人口壓力(1949年前六百萬,1949年後多了一百萬人要養)
: 還有美援雖多,但其實還是不夠,需要先站穩腳跟
: 所以從農產加工罐頭輸出這類輕工業著手,連紡織都是晚一點的事情
有趣的事 某些本土派很容易把成功歸因在他們所相信的
譬如日本的基建及美援
其實成功的模式往往難以複製
即使我們有許多對照組
也很難把成功歸咎於有限的組合
譬如說 日本的沖繩工業化仍有限度
又譬如接受美援的國家何其多
但成功進入已開發國家的卻有限
再譬如說 當年發展半導體的也不只台灣
這就跟去探討王永慶 郭台銘 或是張忠謀 甚至蔡英文的崛起一樣
洋洋灑灑講了一堆你認為成功的理由
可要你去複製成功 你還是辦不到
: 3.國民黨"並未阻礙民營企業的發展" 這句是沒辦法證偽的廢話
: 換個立場,就好像八卦常酸的蔡英文在一例一休議題上 "你們要自立自強"
: 同樣的邏輯,我也可以說"蔡英文並未阻礙勞權的進展"
: 廢話,但沒辦法證偽
不能這麼說 在多數的時空背景下
不管是民營化跟勞權都需要國家公權力的介入跟妥協
: 4.蔣經國十大建設實際上是被神話了,失敗的多成功的少
: 台灣的"重" "厚" "長" "大" 產業其實都不算成功
: 至於經濟奇蹟要歸功財經官僚可以
: 但是財經官僚建議常常和兩蔣父子相左,意見被採用的還好
: 意見不被採用,甚至被以扭曲的形式執行這點還是要提
: 舉個例子,蔣經國當初應對石油危機,提出十大建設方案時
: 是被他底下那群財經官僚強烈反對的
: 最根本的問題是"錢從哪裡來"
: 最後靠跟美國貸款,美國質疑成效不肯借,再去跟石油王沙烏地阿拉伯貸款來的
: 那個年代台灣跟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還不錯
: 我爸空軍出身,他說當時外派沙烏地阿拉伯是超級爽缺
: 三年就可以賺一棟樓仔厝回來
講了那麼多 最後跑去見石油王的還是李國鼎阿
你貶低財經官僚的影響力 這就是一種紙上談兵
不管是政治或官僚體系的運作
本來就存在著談判跟妥協
最終官僚執行了蔣經國的十大建設 這就是事實
就好像大家推崇張忠謀
但是他的決策能力跟公司管理階級 工程師一體的配合
都是成就唯一的台積電的要素
如果只是要為了貶低任何人 你都可以找到原因
當初台積電換了蔡力行 剛好遭遇逆風
但全然是蔡力行的問題嗎
如果同樣的時空背景 是張忠謀遇到金融風暴就能順利挺過嗎
蔡力行那時萬夫所指 到了聯發科卻發揮了他的長處
我要說的是 講得很簡單啦
歷史其實早就告訴我們了 成功是一連串的決策跟偶然的結果
而這一點 去股板就可以看到很多例證
我就問 財富密碼找到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