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ooto (退出會比較好, 就退出)》之銘言:
: ※ 引述《takase (............)》之銘言:
: : 剛剛看了一下,有些說明不足的地方
: 再譬如說 當年發展半導體的也不只台灣
: 這就跟去探討王永慶 郭台銘 或是張忠謀 甚至蔡英文的崛起一樣
: 洋洋灑灑講了一堆你認為成功的理由
: 可要你去複製成功 你還是辦不到
發展經濟學最重要的核心 不就是歸因 > 嘗試複製的邏輯
我不否認這期間有很多偶然性的因素
但是這牽涉到假想歷史(alt history,what if)的範疇
"國民黨的指導是台灣經濟奇蹟的主因"
v.s.
"如果沒有國民黨,台灣還會不會有經濟奇蹟?"
在我看來,前者是無法證偽的廢話,後者則是non-sense
: 不能這麼說 在多數的時空背景下
: 不管是民營化跟勞權都需要國家公權力的介入跟妥協
中小企業要發展最根本的動力是信貸
然後你知我知兩蔣時代絕大部分時期,只有背後有巴庫的人才有辦法去
國家強力指導的正規金融銀行體系貸款創業
正常人,像我叔伯那輩是要靠標會,民間借貸地下金融創業的
根本的原因是什麼?蔣經國天生對金融、對資本操作的不信任
最終決定了台灣金融的樣貌
: 講了那麼多 最後跑去見石油王的還是李國鼎阿
: 你貶低財經官僚的影響力 這就是一種紙上談兵
: 不管是政治或官僚體系的運作
: 本來就存在著談判跟妥協
我想講的很單純,不要過度迷信財經官僚、經濟計畫或制度經濟學
等等 "頂層設計"
二戰前後同一批信奉經濟計畫、經濟管制的官僚讓日本戰後經濟高速成長
也是同一批官僚鑄下了日本泡沫經濟的遠因
台灣也是如此,規劃執行十大建設的,跟亞太金融營運中心的,跟戒急用忍的
跟兩兆雙星的,跟愛台灣十二建設和前瞻計畫的
通通都是同一批財經官僚學長學弟
: 歷史其實早就告訴我們了 成功是一連串的決策跟偶然的結果
: 而這一點 去股板就可以看到很多例證
: 我就問 財富密碼找到了沒
慚愧慚愧,最近個人投資績效大概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