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cbook12 (12吋蘋果)》之銘言:
: 數據是這樣解讀的話,COPY仔可能未來不太樂觀。
: 這36%認為有影響的,大概就是鐵黑,不管怎樣就是認為你是COPY仔,
: 所以反映在投票行為上,就不是COPY仔的票。
: 剩下的53%認為不嚴重,等到調查結束,假設結論對COPY仔不利,
: 不用說你抄襲,只要說你有瑕疵,這53%內只要跑掉1/3甚至多一點40%,COPY仔就完了。
: 這調查這樣解讀,說護航可能太誇張,但只從x眼中看數據。
你覺得民調機構花錢花時間做民調,
只會單單問這一題?
一分問券本來就會有很多題目、我就不信他只會單問這題,一定連同候選人支持度一併問一輪
媒體民調近年玩法顯然一魚多吃。
丟一部分出來,給政論節目名嘴腦補各自解讀
當然會以偏概全,解釋成他們想解釋成的樣子
洗一些腦波弱的跟follow 他們預想的情況
老套路!
除了單刀直球的,你票投誰這問題
其他問題都只是煙霧彈,洗話題帶風向的
果不其然昨天政論節目根本就沒有
回答不嚴重的人投票傾向的交叉分析
因為 他們不想告訴你~
題外話我講一個去年我接到的問券
基本年齡、學歷、職業、
這些都會過個一輪
有些問題甚至是誘導性問卷
透過前後題的設計,讓某一題的某項答案多一點
去年我就有接過高端接種意願調查!
Q3. 高端已經被WHO 列為候選疫苗你知道嗎
Q4. 這樣你對高端的接種意願如何?
Q5. 請問你長時間以來政黨支持傾向
顯然故意在誘導你說出我會考綠打高端
回到阿堅論文這份問券
有沒有可能設計成這樣的誘導性問券?
這只有機構本身跟接過電話的人知道!
媒體資訊不對稱就是這樣。
他只讓你知道,他想讓你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