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大紀元
2.記者署名:
責任編輯:李清風
3.完整新聞標題:
疫苗副作用類似長新冠?專家揭1大原因
4.完整新聞內文:
http://i.imgur.com/cicrxL9.jpg
http://i.imgur.com/Tsh1jkQ.jpg
http://i.imgur.com/ZnYzZoC.jpg
http://i.imgur.com/YgQ0xH3.jpg
布蕾妮·德萊森(Brianne Dressen)從未感染過新冠病毒。她在臨床試驗中注射了AZ疫苗之後,卻出現了類似於長新冠的症狀。她視力模糊、耳鳴,「我的耳朵上好像放了兩個海螺」,她形容。
她的症狀很快惡化,出現了心率波動,嚴重的肌肉無力、衰弱,內臟一陣陣地出現電擊感,還被醫生診斷為焦慮。
德萊森住在美國猶他州,曾是幼兒園教師、攀岩健將。但生病後,她大部分時間只能待在黑屋子裡。
《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一篇文章紀錄了德萊森的經歷。文章表明,疫苗可能引起罕見的、類似長新冠的症狀[1]。
長期難康復?「長新冠」影響全身器官
「長新冠」是指什麽呢?
通常來説,感染新冠病毒的前3~4週是急性感染期,之後症狀會逐漸緩解。可是,部分病人在這之後仍受到多種症狀影響,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一年以上。
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統計,在首次出現新冠症狀的平均60天後,有32%的患者身上仍有1~2種症狀,55%的患者有3種或以上的症狀[2]。
這種情況被稱作新冠病毒感染後綜合徵,俗稱「長新冠」。長新冠可能會影響身體多個器官,也可能造成一些全身性的症狀,比如疲勞、發熱等等[3]。
統計顯示,最常見的長新冠症狀是疲勞、呼吸困難、關節痛和胸痛。
有很多人在感染過新冠之後長期感到疲勞、注意力不集中,這或許也是長新冠作祟。
在最常見的新冠症狀中,有一半都是神經、精神系統症狀,包括:記憶問題、睡眠障礙、腦霧、焦慮、抑鬱、嗅覺或味覺障礙、頭暈和頭痛[4]。
長新冠的發病機制對於科學家來説還是一個迷。但是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分析病毒的特點,並對於長新冠的形成機制提出各種可能性。
來自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的免疫學專家在《自然-免疫學》(Nature Immunology)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出長新冠的發病機制有4大可能的原因,包括:人體內仍有病毒持續存在,引起症狀;免疫系統缺陷使病毒引起的炎症反應遲遲沒有消退;免疫反應攻擊正常細胞,引起自身免疫疾病;病毒損傷內皮、引起血栓,造成心血管健康問題[5]。
疫苗不良事件和長新冠相似,值得關注
但令人驚訝的是,一些人沒有感染新冠,但打了疫苗後,也出現了類似長新冠的症狀。
刊登於《科學》的文章表示,有很多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都在小心翼翼地迴避談到這件事。對此,加州大學免疫學家威廉·墨菲(William Murphy)認為,「我們不應該抗拒探討新冠病毒疫苗的不良事件」, 「研究疫苗,加深對疫苗的了解,比僅僅聲稱疫苗一切安全更為重要」。墨菲本人也支持疫苗接種。
那麽,疫苗究竟引起了哪些不良事件,這些不良事件和長新冠症狀又有什麼相似性呢?
輝瑞疫苗在上市三個月後收集到了42,086份不良事件報告,共158,893起不良事件[6]。
這其中有60%的案例曾經由醫務人員確認,有65%的案例來自醫療系統發達的英國和美國。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不良事件的平均發作時間是在注射疫苗的1~3天後,在時間上具有較強的關聯性。
在所有的不良事件報告中,整體性問題的數量是最多的,其中包括疲勞、發燒;其次是神經系統的問題——這一現象和長新冠症狀相似;此外還有肌肉骨骼、腸胃道、呼吸系統等問題。
將長新冠症狀和常見的疫苗不良事件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它們之間有很大的相似性:它們都會累及全身多個器官,症狀包括呼吸困難、腦霧、疲勞、睡眠障礙、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等等。
打疫苗後出現類似長新冠症狀,可能是因為刺突蛋白
疫苗造成的損傷,為何與長新冠症狀有很多相似之處?
可能性較高的一個原因是刺突蛋白。新冠疫苗的原理,是通過不同方式利用刺突蛋白刺激人體,以激發免疫力。刺突蛋白就像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鑰匙,也是讓免疫細胞認出病毒的標誌。
人們原先以為刺突蛋白僅能引導病毒進入細胞,可是後來卻發現,刺突蛋白本身有很大的毒性。
墨菲也認為,新冠刺突蛋白對身體產生的病理機制,或許可以解釋長新冠症狀的由來和一些罕見的疫苗副作用。
1. 刺突蛋白引起急性肺損傷
衆所周知,新冠病毒感染會造成肺損傷,而一些人在注射疫苗之後也出現了類似的呼吸系統症狀。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學者在《肺細胞分子生理學》(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Lung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hysiology)雜誌上發表了一份研究,將刺突蛋白S1亞基注入具有ACE2受體的轉基因小鼠氣管中,發現,即使沒有完整的病毒,刺突蛋白本身也能導致急性肺損傷[7]。
接著,研究又分析了小鼠的肺泡灌洗液和血清,發現刺突蛋白會使多種炎症因子大幅增加,其中包括白細胞介素-6和腫瘤壞死因子-α。
2. 刺突蛋白使心臟病風險大幅增加
除了造成肺損傷之外,刺突蛋白也造成心血管損傷,使心臟病風險增加。
來自英國布里斯託大學的轉化醫學研究團隊在《臨床科學》(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雜誌發表了研究,發現了刺突蛋白損傷心臟的機制。
刺突蛋白能夠獨立地通過CD147受體在心臟周細胞內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炎症,血管功能障礙,從而最終導致心臟病變[8]。心臟周細胞對調節心臟的血流等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而心臟周細胞會大量表達CD147受體,表達量比ACE2受體更高。
這一結論與發表在《循環》(Circulation)雜誌上的另一篇研究不謀而合[9]。
研究對566人進行調查,分別測試了他們在注射疫苗3~5個月前和注射第二針mRNA疫苗2~10週內的PULS分數——這一分數可以預測人在5年中發生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的風險。
測試發現,在注射第二針疫苗後,他們的平均PULS分數從注射疫苗前的11%上升到了25%,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了1倍以上。
3. 新冠病毒損害線粒體和神經
發表於《循環研究》(Circulation Research)雜誌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會導致細胞中的線粒體結構碎片化[10]。
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供應工廠。人的大腦、視網膜、心臟和骨骼肌細胞中都含有豐富的線粒體,因爲這些部位都需要大量的供能,才能確保正常的生理活動。如果線粒體被破壞,就無法產生足夠的ATP(三磷酸腺甘)為細胞供能,會使人出現疲勞、虛弱、腦霧等症狀。
而且,新冠病毒還會直接損害神經細胞,使神經細胞異常、退化乃至死亡,這也會進一步導致患者的神經系統出現問題[11]。
新冠疫苗、病毒的刺突蛋白,有何區別?
不過,接種新冠疫苗和感染病毒帶來的刺突蛋白,在人體中的作用也不完全相同。
絕大多數的新冠病毒傳染是飛沫傳播的,病毒會先進入氣管和肺部,因此氣管內的細胞最先被感染。感染會導致人的細胞最終裂解,釋放大量新的病毒顆粒,並進入血液。
疫苗則是向肌肉注射,三角肌是首選的注射部位。所以刺突蛋白不會先進入血液。
疫苗被注入肌肉後,剩餘劑量的很大一部分會停留在細胞間液中,通過淋巴系統被排出。
而淋巴結是產生免疫反應的主要部位。所以,疫苗對免疫系統的影響比較大,更可能引發自身免疫疾病、心肌炎、心包炎和神經系統的病變。
而病毒感染產生的症狀是全身性的,其中對肺部造成的影響較大。
雖然人們對於新冠病毒給身心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研究逐漸深入,卻還沒有找到非常有效的解決方案。在疫情帶來的種種衝擊面前,大家更要細心照顧好自己的精神和身體健康。
有很多傳統的養生、健身方式也可以從整體上調整人的身心健康,我們之前也告訴過大家很多現代科學驗證的方法。大家需要放下陳舊的觀念,多接觸各種對人體有益的新嘗試,才能更快地走出疫情帶來的傷害。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需放媒體原始連結,不可用轉載媒體連結: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2/8/10/n13799922.htm
6.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