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問題已經有社會學與人口學的專家回答過了。
: 高房價、低薪、工時過長都不是主要的原因。
哈哈
每次說到少子化,就會有人出來說是父權觀念影響、女權不彰之類的;
偏偏持這種論點的剛好都是女性專家,只想把結果導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
: 從婚育文化看臺灣的低生育率
: 年輕人為什麼不生孩子了?許多人直指低薪、高房價、工時過長,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 鄭雁馨則把焦點轉向文化與傳統價值,她直言:「經濟結構有它的影響力。但我認為,放
: 到東亞文化脈絡來看,低生育率和家庭性別文化脫不了關係。」
當然跟性別文化有關,
因為東亞是女權自助餐,跟西方女權不一樣
:
: 大齡女子想結婚?沒那麼容易
: 走入婚姻,需要直面傳統文化壓力,但單身者卻也可能被同一套價值,無情拒於門外。
: 鄭雁馨研究發現,二字頭的未婚男女,未來結婚的機率兩性相差不大;
: 但若到了 35-39 歲,往後十年,女性結婚的機率就遠比男性下降許多。
說到高學歷女性最想結婚卻找不到對像,這我就想笑,
廢話,高學歷高收入的女性,就只想找比自己更高學歷更高收入的對象阿。
女性花一堆力氣要求社會,讓女性不要處於弱勢,
結果找對象的時候,就只想找比自己強勢的對象,然後再讓自己處於弱勢;
接著再來哭說女權低落,鬼打牆的循環。
:
: 研究突顯了殘酷的社會現實:
: 在婚姻市場裡,大齡是女性的「被扣分項」。背後不僅隱含父權文化對性別角色、形象的
: 期待,另一個關鍵原因仍是生育──好不好生、生得好不好,經常被歸責在母親身上。
: 鄭雁馨直言:「十幾年來,我們的公衛體系依然不斷強調『34 歲以前是黃金生育年齡』
: ,而且主要針對高齡女性。但現實是,整個社會有一半女性 (和男性)此時還沒有進入
: 婚姻,但她們已經被貼上不好生的標籤。」
:
貼什麼標籤?
阿不然高齡產婦有比較好生喔?
這跟父權什麼關係?
奇怪,如果父權跟傳統觀念是限制女性生育的主因,
那以前父權觀念比現在更高,怎麼會生得那麼多?
說來說去經濟問題跟財富不均才是主因,就是有人愛找機會偷渡女權。
真要說的話,女權提高反而是造成少子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