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然而女權到了現今的台灣,就變成像原PO說的那樣,一堆台女只想享受
: : 但這現象台男也要負責任啦...
: : 1.IG追蹤網美、直播斗內、外送茶魚、包養這些的,意味著台女完全有能力只靠外在賺
: : 大錢,然而有需才有供,意味著一堆精蟲衝腦的男人,造就了可以以低門檻就賺大錢的
: : 女人
這一段我認同,很奇特的是東亞可以找到很多用姿色賺錢的女生,但是卻很少有用姿色賺錢
的男生
我猜一種可能性是男生比較直率於滿足自己所想要的凝視,只要賣肉他就給讚
但是女生會比較注意細節,最後往往會得到「這男生我好像嗑不下去」的結論
只不過,女生用手機養老公就很敢花了
: 從學生時代我就一直不解
: 同樣都是人,但對男女的評價方式卻很不一樣
:
: 女性只要是個正常人,有正常的體型體態、正常的語言表達及社交能力
: 那分數就是從60分往上加的
: 只要沒有太大的劣勢,比如說肥胖、脾氣差、醜陋等,就直接及格
: 剩下都是加分項目,有哪些正面項目就加多少分
: 即使有一點負面項目
: 比如說略胖好了,也會被自動解釋成「肉肉的,可愛」
這是復合的因素造成的
對女生誠實地說「妳有點胖了」首先會遭遇良言逆耳,所以一個巴掌招呼,接下來周圍的男
生朋友會嘲笑你活該
久了在這文化圈中就形成了不該說實話的風氣
: 反觀男性就不是這樣了
: 男性是從60分往下扣的
: 少一個項目就扣一個分數
: 比如說身高、體態、相貌、口條等等
: 要加分,還非得要在那個項目有特別的突出,才能往上加,不然就只能不失分而已
好像有一個研究是說女生平均上比男生還要敏感(敏感指大腦對各種訊息的敏銳,轉化成思
想與情緒的程度,可以參考高敏感族群)
比如我爸是一個很木頭的人,對大多數事情都不會產生情緒反應,不浪漫也不會經常察覺到
家裡小細節都不同
而我媽和我則是很敏感的,很容易就被某些話語和語氣給氣到,地上哪裡頭髮積多了就很不
舒適,小小的聲音也會牽動情緒
所以我媽常常罵我爸是個無感的人,然後我經常會被這兩個人的互動干擾情緒,就很討厭回
家
總之,高敏感的女生肯定很挑小細節,因為特定的小細節對她們主觀來說其實是大事
就好像你看到星巴克的綠色和紅綠燈的綠色,究竟是一樣的綠還是不同的綠
: 各位不如想想
: 如果今天有一男一女,年齡均為28歲
: 兩人身高一般、體態一般、相貌一般,收入一樣都是100萬
: 同樣都是木訥寡言型的
: 那這兩個人的世俗評價會一樣嗎?
: 我看啊
:
: 男的直覺印象是「ㄏ就宅男工程師啊」
: 女的直覺印象是「哇收入好高年收百萬欸、 話少好文靜喔~~」
: 又比如說同樣都是高考公務員好了
: 女的你就會覺得她條件很好
: 男的就買不起房只能撿角
: 對ㄅ
好像還有一個研究在探討為什麼高職場地位女生普遍比較少,據說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女生
平均而言比較缺乏侵略性,並且這跟人類性別演化有關云云的
不可否認是父權社會下對女生不抱期待,換句話說只要有基本的表現就已經是超乎期望了
我見過很多再怎麼自認為公平的長輩(男女都有),其實他們對男生的要求還是略高但不自知
有些長輩就更直白了,他會說自己就是偏袒女生,因為要鼓勵她們向上
嘛……效果如何,就看某些人考試可以加分的制度誕生後,長期下來這種人的學業有沒有進
步就好了
我高中的時候,很多女同學最初也滿腔熱血想走理組,但基本上很多在高二下這裡卡關(大
多是物理、數學)之後就放棄了,然後轉文組
男生轉文組的比例就略低,可能是因為有些人選擇,或者被迫選擇繼續苦撐下去,不過最後
發展好壞就不好說了
適當的壓力會推動人前進,但過多過少都只有反效果,社會期待也是一樣
台灣我覺得是世界各國看起來,男女很高度地平等,甚至到有些矯枉過正程度了
日本JK書得不好,但仍然能夠接單陪大叔散步賺錢的情況,在背後其實還是建立在「女生是
玩賞品」的不平等上的
至於歐美,乍看下就性這件事很開朗,但其實很多領域對女生還是有奇怪偏見的
一種偏見是「女生來看病,喊著這裡痛哪裡痛,八成是心病」;蠻多女生確實會因為高敏感
而容易對細小的病症感到誇大,但有些男生就無法理解
這種偏見還反映在人際互動關係:男生的印象普遍是粗曠、木訥、嚴肅、自我中心的,因此
反過來在現代這個女性充滿反傳統新思潮的環境下,溫和、靈敏、活潑、體貼的男生會比較
容易受歡迎
大家回想一下大學時系核的男生,是不是滿符合的?
這也是所謂「幽默感」,簡單來說就包含著「你會聽我的(體貼)」「你會主動討我開心(活
潑)」「你會讀心術(靈敏)」、「你講話有風度(溫和)」
至於內涵?忠言逆耳,況且大多數人還是屬於對學習比較討厭的類型,同是知識份子就不同
了
而有好處就必然有壞處這是自然法則,三從四德下女性被封印在家庭裡面相應地也得到了低
社會期待和能被丈夫養的立場,丈夫必須在外奮戰不懈
所以你說鐵達尼號優先讓女士和兒童上船這是一種紳士風度嗎?否,社會強迫男生這樣犧牲
的背後,必然也存在著女生吃虧的地方
而我們現在稱之為「女拳」「打拳」的莫名其妙的論調,就可以歸屬於「我想要權利,但不
想要義務」的行為之一
台灣短暫的歷史在近代動盪頗深,移民社會也不斷地在接受新文化,我覺得就是因為這個原
因成為男女平等發展的土壤,因為偏見還沒發展到那麼深厚
只是就好像很有名的一句話「我給你的權利不是讓你不要臉的本錢」,如果今天女朋友出門
總要男朋友請客,那我會覺得這個女朋友就必然犧牲她在這段感情中的地位關係(當然,只
想要拿好處的她當然拒絕
最後當然,我也希望大家能夠努力看到背後的問題,不分性別攜手找到一個諒解與包容,讓
雙方都舒適的相處文化
我們不再需要立法要求女生應該在哪裡占幾%的時候,我們不再需要關心誰總是在哪裡吃虧
的時候,那就是真正平等要到來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