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王冠的謝幕: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逝世(1926-2022)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文/林齊晧、賴昀
「人生艱困,但勇者絕不倒下認輸,而是堅定為更美好的未來奮鬥。」
When life seems hard, the courageous do not lie down and accept defeat;
instead, they are all the more determined to struggle for a better future.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Elizabeth II)已由白金漢宮證實,於2022年9月8日病逝,享壽96歲。伊麗莎白二世的一生,見證了將近百年的英國史變遷,她是英國皇室政治的象徵、也是英國團結精神的化身——從1953年加冕至今在位70年,伊麗莎白二世成為史上第一位迎接白金禧的君王,也是罕見始終擁有英國民眾高支持度、評價極高的君主,但也曾因為黛安娜王妃的事件,引來冷漠的惡評。伊麗莎白二世走過二次世界大戰的艱苦歲月、英國走向去殖民化的歷史進程,在邁入21世紀的前後度過英國王室乃至於整個世界的大小風波...堅毅的女王,是英國人民永遠緬懷的王者。
伊麗莎白二世出生於1926年4月21日,父親喬治六世(George VI)於1952年逝世後,隔年伊麗莎白二世正式加冕成為英國女王,直至2022年在位期間共70年。
女王才在今年9月6日,於蘇格蘭的行宮巴摩拉城堡(Balmoral Castle)任命英國新任首相特拉斯(Liz Truss),結果8日傳出身體不適,直接在巴摩拉城堡接受醫療監護。消息透過白金漢宮對外證實後,皇室成員也陸續趕往巴摩拉城堡,相關新聞已顯示英國女王的健康情況恐怕不甚樂觀,而《BBC》於當地時間8日的中午12點40分起,中斷所有原定節目放送,改為英女王病情的直播,同時新聞主播愛德華茲(Huw Edwards)也換上了黑西服播報新聞——照慣例是暗示了喪報的可能——世界各大新聞媒體和輿論,也在新聞的等待期間中,準備面對英國女王逝世的全球頭條。
繼承順位第一的查爾斯王子,已經在第一時間抵達巴摩拉城堡。在英國女王駕崩後,當今世上等待王位繼承最久的查爾斯王子,將會繼承王位。
顛沛的命運最能彰顯人的氣節,伊麗莎白二世或許是此言的最佳例證。
時間回到1930年代,伊麗莎白二世——當時是伊麗莎白公主——理應不會繼承王位,但在她父親的兄長愛德華八世(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溫莎公爵)1936年宣布退位之後,隨著伊麗莎白的父親喬治六世(當時的約克公爵)即位,伊麗莎白也成為了王位第一順位繼承人,並在1952年2月6日繼位。
女王即位之時,英國乃至全世界都面臨劇烈的變動,包括二戰之後確立的美蘇冷戰局面、科技競賽、歐洲在戰後的復甦、英國在世界地位的改變、諸多前殖民地獨立為嶄新的國家等等,而時代的改變也帶來君主制度存廢的長年爭論,英國王室亦多次遭到檢視與批判——不過,外界的批評極少針對擔任英國國君70年的伊麗莎白二世而來,英國女王在英國人心目中的形象,始終與責任和堅忍劃上等號,身體力行著女王的母親伊麗莎白王太后(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曾引述的格言:
「永不抱怨,永不解釋。」
(never complain, never explain)
女王的一生,確實可說是緊緊綁著責任,從未有一刻忘記她身上背負的千斤重擔和英國王室的光榮:1940年,伊麗莎白公主第一次發表公開的廣播演講,當時的她只有14歲,面向的是所有在二戰中避難的孩子,她如父親一樣給予安撫與信心;到了1945年,成年的伊麗莎白公主和其他無數的英國人民一樣投入戰場支援,她在後方防衛支援部隊服役,負責駕駛和維修軍用卡車。在戰場上學習到的能力,讓女王即便在退役之後,依然一生愛好駕車兜風。
1947年,伊麗莎白二世與出身希臘王室的表哥菲利浦親王(Prince Philip,封為愛丁堡公爵)結婚,兩人結褵74載,菲利浦親王儘管偶有爭議——例如心直口快的政治不正確「金句」連發——但他始終扮演女王堅實的支柱,直到2021年死亡將女王與王夫分開。
在1953年加冕之後的伊麗莎白二世,見證著英國順應時代,經歷其世界地位的興衰,也同樣看著國內各項社會議題的爭論起落、政治經濟政策和型態的轉型;從她即位時的首相邱吉爾算起,到才在9月6日接受任命的特拉斯,女王在位期間歷經了15任首相。她給予每一任首相珍貴的建議,也獲得每任首相的高度評價,其中也包括反對君主制者。工黨的前任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就曾表示,伊麗莎白二世的建議具有「過人的精明和對世界事務的獨特觀察」,因而極富價值。不過英國王室成員,包括女王本人,都因須保持政治中立而從未投票。
政治之外,王室內部事務也是伊麗莎白二世自登基以來,無法避免的挑戰——從妹妹瑪格麗特公主,到長子查爾斯王子、次子安德魯王子、再到孫子哈利王子,英國王室每每成為風口浪尖的話題,但在爭議中,女王總是代表著一股安定的力量,帶領著王室度過難關,猶如她在年復一年的聖誕談話中,給予英國國民的精神支持。對英國、乃至仍尊女王為國君的大英國協來說,伊麗莎白二世等同於團結的象徵,也代表著榮譽與良好品德的典範。
在過去的70年歲月中,一代又一代的英國人早已習慣看見伊麗莎白二世不曾動搖的身影,她是在白金漢宮的露台上向臣民揮手致意的莊嚴國君,也是擁有獨特幽默的親切老祖母,更是撫慰人心的精神領袖。未來,君主制的存廢勢必繼續圍繞著英國王室,時代演進下,也許世上眾人會對王室還會有著更多不同的看法,但伊麗莎白二世貫徹一生的堅毅與承擔,將始終留在世人記憶中。
伊麗莎白二世陛下,蒙上帝恩典,本王國女王與她其它王國及領地女王,大英國協元首,信仰守衛者——今日已卸下王冠,告別人間。
https://tinyurl.com/2p849jr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