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一輩子不買房,在台北能活嗎?他們陪伴弱

作者: monnom (桂)   2022-09-14 17:26:49
1.媒體來源:
風傳媒
2.記者署名:
謝孟穎
3.完整新聞標題:
一輩子不買房,在台北能活嗎?他們陪伴弱勢租客30年,驚見老年單身殘酷命運
4.完整新聞內文:
「那阿伯找房找得很挫折,到處都被房東拒絕說他年紀大……記得那天社工帶他去外面找
房,大街小巷走啊走、碰到下大雨一起躲在屋簷下,阿伯說,他這輩子從年輕風光走到現
在,怎麼會想到老了會是這樣?到哪都被人排擠、到哪都租不到房子,怎麼這麼困難?」
只是想有個自己的「家」,到底有多難?「一輩子不吃不喝也買不起房」或許已是當代年
輕人的共通無奈,但在陪伴租屋者長達30年的崔媽媽基金會看著一個又一個艱辛人生,更
深刻感悟到的是在台北不只買房難,連租房都難。
10坪獨立套房、有床有書桌有衣櫃、有電梯冷氣、能煮飯,這樣的空間行情可能已到2萬
元;租金4000的選項不是沒有,但社工看到的是用布簾拉成10間、房東連搭隔間都懶、宛
如病院床位的「雅房」──更糟糕的或許不只是有錢沒錢、房子好或不好,而是找上崔媽
媽的租屋弱勢大多年紀40–60歲,光是長相跟聲音就被房東打槍,一名年輕經商、晚年陷
入困頓的阿伯,就在頻頻失敗的尋屋過程對社工沮喪說:「人老了,連房子都有權利挑我
。」
所謂「居住正義」究竟是怎樣的正義?或許對大多數人來說就算房價砍半也還是不吃不喝
買不起,於是崔媽媽早於30年前就開始努力的目標,是至少人人有房住、租屋沒問題──
如今崔媽媽推出「友善二房東」計畫,就是要接住房東不敢接的弱勢者,也讓政府看清楚
,該怎麼做才會人人有房住。
套房1萬6已是「佛心價」 他們30年看遍租屋市場變遷:租金4000元只有一個布簾…
問起崔媽媽基金會是什麼,或許有些人可以秒答:租房子的吧?確實,崔媽媽在台灣早於
591推出租屋資訊平台服務、以找房子聞名,但崔媽媽也不只是個租屋網,不只在1989年
「無殼蝸牛運動」有他們的身影,30多年來他們也持續讓社工陪伴社會弱勢解決租屋、搬
家、法律糾紛,他們也深刻地清楚,即便「居住正義」喊這麼久,台灣的租客還是那樣弱
勢。
造訪崔媽媽辦公室這天、採訪開始前,「友善二房東」計畫發起人張偉瑜興奮地向執行長
呂秉怡報告:「有很棒的房源來了!」是指中永和地區主動表示願意提供房源給崔媽媽出
租的房東,空間大約10坪、電梯大樓、獨立套房、有天然瓦斯可炊煮,房東主動說可以讓
房客設戶籍加申請租屋補助、即便是獨居老人或身障者入住也沒關係,也同意可以鑿牆壁
加裝身障者所需扶手。
這樣月租要價1萬6、佔去一個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薪水過半,但張偉瑜深知,這條件已是好
不容易才找到──雙北現在,只會更貴。
人人對於「家」的想像不同,社工馮麗芳曾問一群弱勢青少年想要怎樣的家,孩子們希望
房間8–10坪、有廚房天然瓦斯能煮飯、有床桌衣櫃冷氣、附近有超商、電梯、採光通風
好,這條件其實不過份,但張偉瑜一聽就嘆:「啊,租金要來到2萬了。」
那雙北月租5000元以下的房子長怎樣?馮麗芳自認看過最糟的出租物件是用布簾隔起一個
客廳大小、一拉10間,就像醫院病房床位一樣,「房東連隔間都懶得隔,還滿租喔!一個
床位大概3、4000,但這樣環境我們都覺得貴。」張偉瑜則說,最近碰到很多屋源沒有水
龍頭、沒有廁所、連多人共用都沒有,大多前身是倉庫,一個方方正正的空間租金差不多
5000元,租客必須走到外頭用公廁,「雖然不是很髒,但這生活模式真的……」這些雖是
極端案例,但也確實,大多數物件光是通風、對外窗、洗曬衣物都是奢求。
「家」的感覺雖然重要,呂秉怡說價格仍是關鍵,條件差但價格便宜還是有人會考慮,也
有人不得不提高預算──馮麗芳曾碰過一名弱勢個案住在漏水屋、到處漏、房東不願維修
只願折2000元房租,「他還是選擇住就是因為預算限制,他也是想搬。」也有身障者無法
工作每月只靠3000元補助過活,即便媒合到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的租金也要2000元、生活費
只剩1000元,馮麗芳說那家裡連電風扇都不能開,她連去訪視都瀑布式爆汗、何況是每一
天都生活在裡頭的人,但也只能這樣想辦法活下去了。
條件與價格都可以折衷妥協,但最糟糕是連妥協的空間都沒有,大多數房東連租都不願意
租、步步被驅趕至最惡劣環境的狀況──例如2020年爆發之「南港貨櫃屋」事件,年長者
與身心障礙者蝸居於月租3300的滲水鐵皮違建小空間裡、有人一住20年,崔媽媽基金會臉
書也揭露住客林先生、李大哥的故事。
貨櫃屋環境到底多差,林先生說空間極小、放一張床一張電視就滿了,「我睡覺前坐在床
上就可以把電視關掉,那裡老鼠啦蟑螂啦什麼都有,到處跑,夏天又熱死人。」另一位室
友李大哥一住10多年,他說若不是因為生病也想繼續工作、以前可以扛個幾百斤混凝土到
處跑,但當時狀況就是,李大哥生病、林先生半邊中風又有一腿痛風行動不便要撐拐杖,
幾乎沒有房東要租房子給他們,最後只能棲身於那樣的貨櫃屋。
隨著「南港貨櫃屋」事件躍上媒體、首長震怒、下令拆除,林先生跟李大哥連這樣的棲身
之所都失去了,幸好後來有一群社工持續追蹤弱勢租客、聯繫崔媽媽基金會,替兩人找到
包租代管的北投公寓,甚至還在民眾熱心下媒合到一台冰箱,開冰箱拿飲料出來喝的瞬間
,就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光──即便如此,社工訪視被樓下店家問到「你們樓上是不是住一
群老人」時也會擔心被投訴、被驅趕,雖然最後結果是店家拿了台輪椅出來,「這個給你
們,老人可以用」,原本沒有輪椅的林先生行動上也可以稍微順利一點了。
中老年單身男性成「弱勢」大宗:年輕人要找到房子都還要滿認真去處理,何況是他們?
「南港貨櫃屋」背後故事並非個案。30年來看著租屋族的呂秉怡說,雖然解決「住」的難
題就幾乎解決一半的弱勢者困境,但要替弱勢者找到經濟可負擔、可穩定居住的房子,真
的很難,「年輕人要找到房子都還要滿認真去處理,何況是弱勢者?」
誰會是租屋弱勢者,社工馮麗芳如今已經可以透過短短通話區分出來──年輕、工作穩定
、找屋能力強、年紀50歲以下的,他們很清楚怎麼找房子、要找怎樣的房子,就不會是社
工的服務對象。單親媽媽雖然也會碰到找房困難,房東一聽到有孩子就怕吵、聽到單親就
怕租金付不出來,只要解決這兩項疑慮就沒問題,馮麗芳也在新住民單親婦女身上看到強
大的生存能力與韌性,在同鄉支持陪伴下,往往社工還沒出手個案就順利找到房子了。
租屋市場如同社會的一面鏡子,真正讓社工擔憂的,是被社會認定不符合標準、追不上人
生進度、被遠遠拋出主流的人。馮麗芳說,崔媽媽基金會服務的最大宗弱勢個案就是「中
老年單身男性」,多半獨居、沒有家庭資源、資訊能力也往往追不上社會變遷,也可能有
病痛、身障、慢性病與重大傷病──這些人找房子就是靠街頭紅紙、身邊的人口耳相傳、
不懂上網找房子更不懂不同的租屋網平台,他們年輕時或許也有一份值得驕傲的收入,但
到晚年,卑微得一通電話就讓房東退卻。
為何這些阿伯約看屋會一通電話就被房東拒絕,馮麗芳說,主因可能都在講話聲音聽來蒼
老,更慘的是「講太多」──急切找到房子的單身伯往往會急切地說自己多悲苦、說自己
需要設戶籍跟租屋補助,他們以為房東會同情、會有愛心,但一般房東往往聽到老年單身
加上身障者就嚇跑了。
碰到這樣的個案,社工的支援就包括提醒他們該如何跟房東應對,也會幫忙在事前跟房東
聯繫。馮麗芳說,如果服務的是年紀大的身障者,她會先探探房東口氣,要租或不租、先
看看在談往往當下分明;租屋補貼雖是租客權益,馮麗芳說聯繫上主要還是看個案預算與
收入狀況,如果房子月租是個案可負擔的,社工也就不會再多問房東。
最為艱難的一塊,或許就是精神障礙者。精神障礙者並不是隨時都在發病,但一住進去房
間、服藥不穩定就會造成病情起起伏伏,馮麗芳就碰過一個阿媽發病時會從樓上丟東西下
去、熱水到處潑、也有租客發病時會吼叫,這些狀況鄰居當然會反應給房東、房東的決定
往往是趕人走,這些精神障礙的租客就被趕到下個地方,但問題依然無法解決,只是換個
地方出事,甚至可能在被迫搬走、社工追蹤不到的狀況下出事。
多年經驗裡,馮麗芳深知多數房東只要碰到弱勢房客出一次狀況就不願意再租了、只要一
次經驗就足夠磨損房東的耐心,張偉瑜補充,多數房東會把弱勢者想像成問題很多、動不
動就欠租的,但事實上一般住客的欠租糾紛才是大宗,如果是有社工追蹤、領有社福補助
的弱勢者,反而是一進帳就趕快給房東租金──儘管如此,崔媽媽基金會也不覺得不願租
弱勢的房東是「壞人」,大部份的人還是想做好事,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呂秉怡說,房東出租房子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房客不要欠租不要有空窗期、房子維持得好
好的、不要被鄰居投訴、租約結束可以順利把房子收回來,但房東也是一般人,碰到弱勢
者總會有各種擔憂。「如果我是房東,結果房客阿嬤常潑我鄰居熱水,我想到就頭痛、電
話一直被打,我該找誰?」張偉瑜說,大部份房東能知道的解決管道有限,最後結果也就
是我不懂、我不會、我不要碰。
這正是崔媽媽基金會為何會想以社工之姿來擔任「二房東」的原因──無論是經濟弱勢、
單親家庭、身障者、精神障礙者,社工能了解的資源往往遠高於一般房東,雖然社工無法
全靠自己解決,至少有更多的資訊可以連接政府或是相關民間團體,房東只要安心出租、
不必煩惱各種事,自然也就更有意願租給弱勢者。
「只要有得住,生命就能往前走,走著走著總有機會來到不錯的地方…」
讓有社工背景的人來擔任「二房東」,或許就是讓房東、弱勢租客雙贏的方法之一。即便
政府推行社會住宅、包租代管多年,呂秉怡說台灣住宅問題之一就是社福與住宅政策很切
割,學都市計畫與地政的人對「人」不熟、學社福的人雖然很熟悉「人」卻也往往對住宅
政策不熟,讓弱勢者住進社會住宅依然會有各種問題產生。
張偉瑜舉例崔媽媽基金會處理的社會住宅包租代管之一,一個中低收入戶家庭有年輕女孩
帶著中度身心障礙的媽媽,當媽媽吼叫擾鄰、女孩也因各種原因付不出租金,物業管理者
就算有心想幫忙也幫不了,最後只能求助於崔媽媽基金會──在社工介入後,病情不穩定
的媽媽得到安置資源、欠租的租金也透過各種管道補好,整個家庭往穩定的方向走、不必
像大部份的結局一樣被趕出來,這就是社福結合住宅政策的效果。
又例如弱勢住進政府蓋的社會住宅可能有各種狀況,例如有阿嬤連電子門鎖都不會用、不
知道垃圾該丟哪,馮麗芳說,如果社會住宅裡頭也有類似社工的角色,這些人入住可以更
順利的。
公家機關的權責壁壘分明、讓社福與住宅政策脫鉤,但仍有許多民間可以做的,崔媽媽之
「友善二房東」計畫就是想營造友善的租屋環境。呂秉怡說,即便有房東想租給弱勢、也
往往要擔心各種突發狀況,「我們這計畫就是試著讓房東知道,如果你有這愛心願意協助
弱勢家庭、願意當愛心房東,崔媽媽跟社福團體會一起做你的後盾──如果你願意把房子
租出來,崔媽媽會做整合性的橋粱,把里長、社福單位拉在一起,房客有需要協助的話大
家都會拉他一把,我們一起做房東的後盾。」
這些關心也不會在弱勢者好不容易租到房子以後就結案,呂秉怡說,崔媽媽基金會將與送
入弱勢個案的社福團體協定持續陪伴、追蹤3年,在社工持續關心下,各種突發狀況也可
以及早發現、及早解決。
至於何謂「弱勢」,馮麗芳坦言這確實是許多社工的困擾之一,許多「邊緣戶」明明窮困
、明明沒有家庭支援卻因家人財產、或因為年紀不到65歲而無法成為「法定弱勢」,如果
能陪伴這些人到可以申請社會福利的階段,許多社會問題也將被解決。
也因此,張偉瑜說,「友善二房東」計畫項目之一還包括「租金補貼」,陪伴沒有資源的
弱勢者度過難關。「這個租屋補助政策跟國家不一樣 ,我們不是一直幫他、可能幫10個
月,過度到讓他可以連結上社福資源。」張偉瑜說。此外,計畫也包括崔媽媽基金會長期
做的「搬家補助」,畢竟弱勢搬家一趟就要花8千元到上萬、還要付押金租金買生活用品
,如果能以上限5千元的補助來陪伴他們,日子也會更順利地走下去。
「只要有得住,生命就能往前走,走著走著總有機會來到不錯的地方。」這是崔媽媽基金
會臉書對「南港貨櫃屋」事件的感言之一。30多年來,崔媽媽基金會始終看見「住」的重
要性,有房子住就有地方休息儲備體力賺錢、有地方養育孩子、有廚房更可以更順利地解
決三餐問題、身障者如果住進有電梯有扶手的地方會更行動順利,一切就如呂秉怡所言,
解決住的問題,弱勢處境幾乎算是解決一半了。
「房子買不起是我們沒得選擇的問題,但,沒得選擇還是要有地方住。」張偉瑜說。呂秉
怡說,「友善二房東」計畫不只要實質幫助弱勢者,更長遠的目標想直接示範給政府看,
如果這樣的模式是可行的,未來也可以幫助到更多人。
30多年來崔媽媽基金會服務的弱勢,有隔著電話求房東同情卻得不到回應的獨居老人、有
刻意把頭髮染黑只為了讓自己不要看起來那麼老的租客、有膝蓋退化卻好不容易才找到4
樓頂加的年長者、或是一再被驅趕的精神障礙者,這些人不只是弱勢者,也可能是這社會
每一個人無法預期會不會撞上的未來。若社會除了買房以外也可以實現「人人有房住」的
理想,一切安居,也會帶來更安穩的人生吧。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需放媒體原始連結,不可用轉載媒體連結:
https://www.storm.mg/article/4510724
6.備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