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註請放最後面 違者新聞文章刪除
1.媒體來源:
中央廣播電臺
2.記者署名:
新聞引據:採訪、法新社、CNN
撰稿編輯:鄭景懋
3.完整新聞標題:
英國女王逝世 非洲國家掀殖民歷史爭論
4.完整新聞內文: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辭世,世界各國紛紛表達哀悼,但非洲許多前英國
殖民地國家,對女王則有正反不一的評價。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9月8日辭世,非洲的前英國殖民地國家肯亞、奈及利亞、南非、
烏干達等國家,都對此表達了哀悼與緬懷,但女壬的逝世也在這些國家掀起對敏感殖民歷
史的討論。
女王與非洲淵源深
伊莉莎白二世在生前曾經說過:「我想我看過的非洲,幾乎比所有人還多。」
伊莉莎白在1947年首度以公主身分訪問南非,她生前一共訪問超過120個國家,其中包含
多個非洲國家。1952年在訪問肯亞時,她的父親喬治六世(King George VI)過世,伊莉莎
白立即返國繼位成為英國女王。
女王生前與一些非洲領導人建立了密切的關係。她曾兩次拜訪南非前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並在1961年於訪問迦納期間,留下了一張與迦納首任總統恩克魯瑪(Kwame
Nkrumah)共舞的著名照片。
隨著殖民主義的瓦解,英國在海外領土紛紛獨立或走向自治,這些前殖民地仍有部份將女
王視為象徵性的國家元首,並組成「大英國協」(Commonwealth)這個互助組織,伊莉莎白
女王多年來也一直努力團結這些國家。
英殖民非洲血腥歷史
然而,對一些非洲人來說,英國殖民統治是剝削的代名詞。他們也將英國在殖民時期的暴
行,歸咎到代表英國利益的女王身上。
例如東非國家肯亞,自1895年後受到英國的統治,並在1920年正式成為英國的殖民地,直
到1963年才獨立。
在1952年伊莉莎白二世即位的那一年,肯亞反英國殖民團體發動武裝起義,這場長達8年
的「茅茅起義」(Mau Mau rebellion)是英國殖民肯亞歷史中最血腥的一頁。這場反殖民
行動遭到英國當局的強力鎮壓,有數十萬人遭到逮捕,上萬人喪命,並傳出許多駭人聽聞
的凌虐事件。
英國在2013年同意一項支出2,000萬英鎊(約2,300萬美元)的協議,賠償超過5,000名在這
場起義期間遭到凌虐的肯亞人。
美國肯納索州立大學(Kennesaw State University)傳播學者卡普洛吉( Farooq Kperog)
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非洲對女王的記憶與那段殖民過去密不可分。他說:「
女王的遺產始於殖民主義,至今仍被它壟罩。過去人們說,大英帝國是日不落帝國。對她
的逝世所產生的任何憐憫或同情,都無法抹去這一點。」
女王70年統治褒貶不一
還有人批評,在伊莉沙白二世統治期間,英國並沒有對非洲國家所面臨的困境提出太多幫
助。
南非在野黨「經濟自由鬥士」(Economic Freedom Fighters)表示,他們不會哀悼伊莉沙
白二世的逝世,因為她的過世提醒了人們南非和非洲歷史上非常悲慘的時期。該黨認為,
英國這個前殖民者在南非數十年的種族隔離期間,態度被動無作為。
烏干達前情報總監、目前為政治分析師的魯姆沙納(Charles Rwomushana)表示,雖然女王
能夠保持前英國殖民地的凝聚力,但她沒有充分解決包括烏干達在內的一些國家所遭受的
不公正待遇。
不過,儘管有批評的聲音,但是在數十年之後,隨著英國統治非洲的記憶逐漸消退,人們
對女王的看法也出現變化。
位於肯亞的非洲美國國際大學(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Africa)歷史
學者穆內內(Macharia Munene)表示,女王對很多人來說意義重大。穆內內說:「對於殖
民主義時代的被殖民者來說,她是殖民主義邪惡的象徵。隨著獨立後,她能夠把自己轉化
成一個令人喜愛的人。作為一個人來說,她是令人喜歡的。」
大英國協的團結與存續
此外,穆內內指出,伊莉沙白二世能夠對帝國衰落的現實做出適應,然後將帝國的衰落轉
化為一件好的事情,一個人們都可以參與的普通事務,那就是大英國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英國協成為具有共同歷史和經濟聯繫的前英國殖民地所參與的自
願性聯邦。它的目的在於促進成員國的民主、和平和經濟發展。雖然它的政治經濟重要性
已經被其他國際組織取代,但是作為外交與文化的平台,它仍具有一定重要性。
不過,大英國協近年也面臨考驗。例如加勒比海地區的巴貝多,去年已經取消將英國君主
作為國家元首,牙買家等國也有意跟進。在伊莉莎白二世辭世後,人們開始關注國王查爾
斯三世(Charles III),能否繼續維繫大英國協這種鬆散的團結關係。
對許多非洲人來說,伊莉莎白二世的逝世既是一個時代結束的象徵,但也提醒了他們一段
無法忘記的殖民歷史。至於女王之於非洲的褒貶功過,也只能交給歷史來評價。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需放媒體原始連結,不可用轉載媒體連結: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44401
6.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以天為單位),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