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或是新竹市很重要,那是其來有自的。
第一,一個最明顯的原因,就是面子。
林智堅在爆發抄襲案以前(那時棒球場也還沒啟用),
不論是在政績宣傳或是施政滿意度,絕對是全國數一數二的,
尤其是選第二任市長時那個輾壓對手的得票率,
在傳統上藍大於綠的北部真的是前所未見。
以這樣的態勢,民進黨要拿下新竹市,
應該要是輕而易舉,理所當然,
所以也找了一個前所未聞知名度並不高的沈慧虹出來選,
而不是在當地經營有色的某鄭(不論如何,至少他有經營),
就可以知道民進黨,不,或是說蔡英文的信心有多麼大。
殊不知,爆出一連串的抄襲事件,跟棒球場的慘劇,
加上蔡英文跟黨中央一開始面對這些事件的作法錯得離譜,
導致新竹從穩穩上變得岌岌可危。
(其實當初只要有一個人認真看論文早點停損就好了)
新竹的態勢不佳,一定會直接影響到桃園的態勢,
甚至會間接的影響基隆,畢竟基隆真的沒什麼顯而易見的政績,
看到附近的綠營執政縣市這麼慘,選民可能就見風轉舵了。
為了避免北台灣一次被翻盤,蔡英文跟民進黨當然得發揮全力,
無論如何守住新竹,因為新竹輸了,就是蔡英文跟民進黨輸了。
第二,是政治考量,避免大新竹發展過於迅速,
這樣會讓在野黨很難重新取回政權。
大新竹之所以一直是個概念而沒有具體成形,
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新竹縣市長期是不同政黨執政,
如果讓同一個黨,或者是理念近似、可以合作的黨共同執政,
那新竹地區的發展絕對會比以前來得有聲有色,
至少執政者間有機會就重要政策進行有意義的實質對話,
而不是隔空放話然後彼此批評對方,
看看之前吵的大新竹合併就知道了,
不同政黨各懷鬼胎,結果就是什麼都沒有。
第三,是利益考量。
其實新竹市的發展方向一直在轉變,
看看為什麼經國大橋要在千甲開個詭異的出口,
跟千甲站蓋在什麼鳥地方就知道了。
以前的執政者,是想要發展千甲那一塊。
但換了執政者之後,
可以看到現在大興土木或有公共建設的地方完全不同,
大概就可以推測到不同政黨執政,
著重的發展方向會不一樣,
而過去的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可能也會因此大受影響。
最後,是執政難易度。
新竹,相對於其他地方,執政實在是容易許多。
以面積而言,比其他地方小(至於嘉義基隆真的本質較弱),
可以忽略很多像是交通之類難解的問題,
只要多蓋些公共建設,多辦些活動,
基本上就可以搞得有聲有色,執政CP值很高。
加上有科學園區加市民持,市民平均薪資不錯,
又有兩所知名國立大學(好像還有一些私立的),
根本不用擔心什麼人口外流或是少子化的問題,
城市本來就是一個充滿吸力的地方,
只要再多做一點加分項,市民就會覺得有感,
所以說新竹是全台除了有鐵票倉的以外,
最容易透過施政來連續執政的地方,
搶下新竹,說白了,就是可以複製n個沒有抄襲問題的林智堅,
然後用施政成績慢慢進軍全台各縣市。
新竹市重不重要,當然重要,
因為拿下新竹,不但有面子,有利益,
還可以拿新竹來當作政治明星製造機,
但前提是真的不要抄襲論文被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