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loud72426 (數字只是輔助不是真理)》之銘言:
: 台灣人口已經進入負成長
: 說實在的 不管是短期還是長期都看不出來
: 有啥人口能撇回來的因素
: 房子只會越蓋越多 但是人口越來越少的話
: 就不可能漲下去...
: 老一輩的腦子還活在 買房地產絕對不會錯的觀念
: 問題以前的時代 台灣人口從來沒有負成長過....
: 生育率 跟 離婚率 也不可同日而語
: 炒房的怎麼炒 沒有基本面支撐 泡沫早晚會破
: 一定是要泡沫破了以後 重新開始
: 大家才會開始想買房生小孩
: 台灣人是不是應該開始拒絕買房
: 早點把泡沫弄破
: 大破才能大立
: 有沒有八卦?
你在做夢吧
「需求」:
人口需求立論如果正確的話。
那你有沒注意到一點,
人均的需求面積正在增加。
難道不也是一種需求?
https://i.imgur.com/lcqhtKN.jpg
我不知道一些七年級的有沒印象
好幾個兄弟姊妹擠在一間房間生活睡覺
現在買房會讓這事情發生嗎?
7x3 =21
3x7= 21
十年來 單位需求面積多了10趴
購買人數總面積有少嗎?
可買房屋數量搭配總需求的數量
需求會降?
自己找找答案。
「負擔」:
好,那看看大家最愛看的房價所得比好了
各位捫心自問
你們都不相信政府統計出來的薪資平均了
怎麼換到所得比?
就相信是以這個基礎算出來的數據?
如果定調房子是一種商品
那商品的定價對買的起的人才有意義
就像LV跟豪車。
它考慮基本所得跟薪水中位數的意義在哪?
回到負擔:
2000年 買600萬的房子一個月要繳3萬8
2022年 買1300萬的房子
https://i.imgur.com/Qy7nIWF.jpg
比22年前的房子還要少1000。
不計22年貨幣貶值的因素。
是現在繳3萬比容易還是20年前。
哎呀,你不能這樣說。
20年前薪水3萬,現在還是3萬啊。
有人一定馬上跳出來說
但頭期款不一樣啊。
我們來看看聯徵中心的統計
來看房屋貸款人的資料
(個人收入不含配偶)
2009 q1 一個季度
買房人數
人數是28,190
其中年收入超過80萬的才9471人
到了2022年
人數是39,480
其中年收入超過80萬已經超過22,864了
將近五成以上買房年收入都超過百萬了
https://i.imgur.com/sxwDjd6.jpg
對比一下家庭年收入的資料
你把「可支配所得/12個月」
從第2到第4分位
負擔4成來說。
每月可繳貸款從21910到42667。
收入高的負擔率更高
你想想看
5萬薪水4成繳房貸 剩3萬很幸苦
20萬薪水剩12萬 他過得很爽
搞不好他可以負擔到五成。
剩10萬還是很爽
所以1800到到2400萬的房價
對第四分位第五分位的家庭很大的負擔嗎?
https://i.imgur.com/yeS7mnM.jpg
從1955到 2006
永遠都有人在說房價太高。
扣除郵儲的存款
105年到111的銀行總存款
從31兆成長到44兆。
你?成長了嗎?
貴從來不是產品問題。
其實有時是你的問題
一個在20年前可以靠打中英打字
拿到3萬的薪水
現在這的技能能拿到3萬嗎?
甚至沒這個職缺。
不是產品變貴了
是你變窮了
無論在哪一個國家。
拿最後PR薪水的人。
永遠在那個國家是買不到房子的。
https://i.imgur.com/hmsi35r.jpg
https://i.imgur.com/yo4vQpG.jpg
https://i.imgur.com/V12oYpO.jpg
https://i.imgur.com/5hiwqeR.jpg
https://i.imgur.com/Mt62oqk.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