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盟調查:3成孩子不知不覺中「微歧視」同學
2022-11-03 21:47 聯合報/ 記者葉冠妤/台北即時報導
「你看起來不像是個同性戀」、「你媽是新住民,你中文怎麼那麼好」、「你是原住民應
該很會唱歌吧」,生活中有許多包裝成玩笑或善意背後的言語,卻可能是強加在他人身上
的「微歧視」,而根據兒盟調查,超過3成的孩子已經在不知不覺中以微歧視想法對待身
邊的同學。
兒盟針對全台1443位國高中生所做〈2022台灣兒少微歧視現象與校園霸凌調查報告〉數據
顯示,將近9成(87.6%)兒少曾遇過班上的同學被嘲笑或是排擠等微歧視狀況,常見遭受微
歧視的特質排行依序是為「個性或脾氣」佔近六成(如脾氣不好,59.7%),表現(愛出鋒頭
,41.0%)、以及長相(如太醜27.4%)、跟大家不同小團體(26.5%)、身材(如太胖,24.0%)
等。
兒盟指出,跟大家不一樣特質的兒少在同儕生活容易被關注,也因著大家對差異的不理解
,逐漸由不喜歡、厭惡,轉變為嘲笑或排擠這群「不一樣」的兒少。
當孩子被歧視或排擠時,73.3%會覺得傷心,56.9%感到焦慮、56.6%生氣,尤其嚴重者甚
至影響生理或生活,兒盟調查發現超過3成左右被排擠或嘲笑的兒少可能會拒學,近3成失
眠睡不著,超過四分之一可能「會想傷害自己」。
但調查也發現,超過3成的孩子已經在不知不覺中以微歧視想法對待身邊的同學,舉凡「
為了好玩故意叫同學不喜歡的綽號」、「覺得身心障礙同學應該去特殊班上課」、「不想
和功課不好的人做朋友」、「聯合其他人一起排斥自己討厭的同學」等,都是兒少在校時
經常遇見的情境。值得注意的是,有微歧視想法的男生(44.8%)明顯高出女生(26.8%)約兩
成之多。
兒盟執行長白麗芳表示,長期研究和處理校園霸凌事件,發現許多嚴重的霸凌事件可能源
自於長時間一些不自覺的「微歧視」(Microaggression)演變而成,在日常生活或人際互
動中,下意識自然反應出的排斥、貶低、否定、漠視等態度和言行,都是微歧視的一部分
,若不能即時覺察、導正,這些不自覺的偏見,就會慢慢放大為有意識的敵對,最後逐步
演變為肉眼可見的霸凌或是暴力行為。
為此,兒盟與台灣太古可口可樂第6度攜手推動「襪!我們不一樣」反霸凌計畫,今年更
將11月訂為「反霸凌襪子月」3日到30日期間,選擇任意一天,穿上不一樣襪,並拍下最
有創意的襪子照片上傳到Facebook或Instagram後,標註兒福聯盟帳號,並Hashtag#我有
我的霸免權#襪我們不一樣。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6737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