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三不五時會被討論到,轉貼一篇長知識
為何雲林縣沒有雲林市?他道出課本沒教的台灣歷史,一切要從200年前濁水溪說起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626343
方格子 Vocus + 2022-11-23 15:43
不知道各位朋友是不是跟我一樣一直很困惑,為什麼全臺灣的縣幾乎都有同名的市。
單單就只有雲林縣沒有雲林市?雲林市究竟是改名了,還是藏在哪裡?
先說答案,其實臺灣還真有一個小小小的雲林小聚落,但匪夷所思的是,這個小小小
的雲林村並不在雲林縣裡,而是在南投縣竹山鎮的市中心,目前叫做雲林里,這是個過去
稱作雲林坪的小村落,裡頭還有一座雲林國小證明它的出身。
怎麼雲林跑去南投竹山了呢?
其實不是雲林落跑了,而是起初大清國在嘉義縣與彰化縣之間設置新縣時,把縣治設
置於沙連堡林圯埔(今日竹山)近郊的九十九崁雲林坪上,據說因此就以那個仙霧裊裊的
小山丘命名,將這個新成立的縣,命名為雲林縣。
只是後來因巡撫邵友濂,認為縣城的位置太靠近內山,所以雲林設縣六年後,縣治便
移到斗六,直到今日,雲林的縣治都一直是斗六市。
那問題又來了,靠內山有甚麼不好?為什麼要搬家?
孩子,那可是十九世紀末的臺灣內山呀!別說深山,當時的中部淺山地帶以及平原上
,都散居著包括拍瀑拉、洪雅、巴宰等平埔族部落,更別說南投山區裡猛如虎的原住民好
朋友。
當時,臺灣西部的淺山地帶,都設有防禦「生蕃」出草的隘寮/望高寮,以及「漢番
」界碑,土牛溝等官府設立的「生蕃出沒,漢人勿近」警告標示。當時的原漢雙方不小心
落單相見歡,可是會把對方的人頭帶回家作賓客的。
那問題又來了,既然內山那麼危險,為什麼大清國在雲林設縣的時候,不像其他鄰近
的彰化、諸羅(嘉義),將縣治設在比較平原的地方,沒事設在這麼危險的內山邊上幹嘛
呢?
話要說到這兒,又不得不提到我們臺灣的那條最長的母親河了,說到那條黃河,喔…
…不是,是黑金的發亮的濁水溪(古稱螺溪)。
北從鹿港福寶,南到新/舊虎尾溪的崙背,台西,三條崙,以及更南的北港溪都是舊濁水
溪的沖積三角洲。(圖/方格子提供)
200年前的濁水溪,可不是像如今弱弱病懨懨,河道被盜採砂石挖的一個個疙瘩的小
便溪。而是一條很有個性、充滿活力又很難搞的巨無霸大河,無時無刻夾帶著巨量的黑色
鐵板砂,浩浩蕩蕩地從竹山/二水奔出內山後,就放射狀的分成四股水路,即最北側的舊
濁水溪、現在本流的西螺溪、南邊的新虎尾溪和北港溪上游虎尾溪。
日本時代治理濁水溪,將這頭猛獸限縮在如今的單一河道,並在戰後完成橫跨濁水溪的西
螺大橋。(圖/方格子提供)
而從這四條主溪流,隨著地勢平緩又在下游分為成百條支流。這些主幹支流,又會三
不五時的因為泥沙淤積,或颱風大水而改道,肆虐村民,沖毀良田。更重要的是,使得大
清官員們南北往返的官路中斷。
300多年前,打算從臺南往臺北採硫磺的大清官員郁永河,在他的《裨海紀遊》中就
記載著渡過臺灣西部各個溪流的困難。以及可憐的十餘名平埔族男性,涉水拖著牛車,還
差點淹死在大水之中,協助他渡河的艱辛。
這種河口三角洲放射狀的緣故,越往河口就有越多支流需要度過。因此,將雲林縣治
設在河道最窄,也沒有分支的竹山雲林坪,也就成為官員設治、方便與當時的臺灣政經中
心臺南府連繫、公文往返的首選。
即便是六年後,其實也只是將縣治稍微往平地移動一點點,越過一條清水溪,與一座
小丘陵,搬到隔壁的斗六門(今日斗六市)而已,(兩地相隔約 20 公里),依然是選在
濁水溪中上游設治。至此,斗六成了雲林縣首府。而雲林坪則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附註:文中「生蕃」為歷史用語,並無對原住民貶抑之詞意。
作者介紹|金融人類學徒
半輩子在股海裡浮沉的人類學徒, 從繁華的東方明珠看盡紙醉金迷, 目前隱居在遠的要命
王國牧羊。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為何雲林縣沒有雲林市?)(相關報導:全台灣
哪裡最無聊?網點名3縣市:真的想不到什麼景點|更多文章)
>>>>>
簡單說,最初應該是有雲林市的,清國新成立雲林縣時,
最初雲林縣治設在現今南投竹山的雲林坪,雲林也以此得名
跟當時濁水溪的水紋地理有關。
但雲林設縣六年後,縣治便移到斗六。
1950年8月重新設置雲林縣,但作為縣名由來的雲林坪,
則被劃歸為今天的南投縣竹山鎮雲林里,使得「雲林」不在雲林縣境內。
文中說巡撫邵友濂將縣治遷到斗六,查了下相關歷史:
1891年邵友濂接任台灣巡撫,1893年縣治從雲林坪移到了斗六門(今斗六市)。據連雅堂
臺灣通史:「雲林縣始於建省之時,則為撫墾之計爾,先是光緒十三年,劃嘉義以北之地
,經營新邑,擇治於林圯埔(今竹山鎮)之雲林坪(今竹山鎮雲林里)。故為雲林縣。」
邵友濂接劉銘傳出任台灣巡撫期間,還將省會遷移至臺北的政策,也進一步改變了臺灣自
古以來,南重北輕的狀態,對日後臺灣的重北輕南發展,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