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三立
2.記者署名: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未署名)
3.完整新聞標題:
澎湖海釣「特殊紋路」怪魚準備下鍋 網友急留言關心:人還在嗎
4.完整新聞內文:
有網友釣到顏色紋路特殊不知名的魚,準備烹煮前上網詢問,網友急忙告知這是有毒的特
氏紫鱸,俗稱肥皂魚,不可食用。(圖/翻攝自臺灣魚類資料庫網站)
喜歡釣魚的民眾,若捕撈到較特殊少見的魚,吃下肚前最好先查詢是否為可食用的安全魚
種。一名網友在網路社團發文指出,朋友出海釣到一隻顏色紋路很特殊的魚,去除內臟準
備下鍋烹煮時,因為好奇想知道是什麼魚,上網發問,沒想到貼文一出,熱心網友急忙留
言指出這魚有毒不能吃,還有人關心發文民眾:「還在嗎?」。
一名蘇姓網友日前在臉書社團「澎湖大網聚」,代替朋友貼圖詢問釣到一隻不知名的魚,
顏色紋路很特別,帶回家去除內臟準備煮來吃,想詢問專業漁民或釣友,到底是什麼魚,
許多網友看見po文急忙留言,這魚有毒,千萬不要吃,還有許多網友關心民眾是否已經吃
下肚?
根據文獻紀載,這種魚名稱是特氏紫鱸,又稱琉璃黑鱸、紫鱸,俗名黃帶肥皂魚、紫斑,
為條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其中一個種,一般俗稱「皂魚」,顏色鮮艷是警戒色,生活
在珊瑚礁石周圍,遇到危險時,體表會分泌一種黑鱸素(grammistin)的有毒黏液,不可
食用。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有網友留言提醒,當皂魚受到刺激時,皮膚粘液細胞會分泌黑鱸
素,黏液遇水後形成黏像肥皂泡的泡沫,若跟其他漁獲放在一起也會汙染不能吃,呼籲民
眾釣到不常見的魚類,吃下肚之前最好還是先詢問,不要誤食中毒。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需放媒體原始連結,不可用轉載媒體連結: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220475
6.備註:
會貼這則冷門消息 是想順便幫網站做一個推廣
這是政府的網站 (海保署 gov.tw)
https://iocean.oca.gov.tw/OCA_OceanConservation/Default.aspx
海洋保育網
其中地理資訊系統 套疊了很多資料
對於釣客來說 更有垂釣活動系統
裡面 大數據累積了 每個釣點、時間、漁獲物種 等資訊
(比如說 某個時間 想要釣什麼魚 都可以查到)
會貼在這新聞下 就是裡面有個回報系統
釣獲的魚種 照相 上傳 AI就會幫你比對魚種
提供資訊 (比如可食用否 建議捕撈大小 產卵季節等)
這樣就能避免新聞上 誤食有毒魚類的風險
這網站做得不錯 雖然手機端上操作優化沒有寫好 有點LAG
不過還是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