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被禁止長時間打電動、上網,看漫畫動畫又會學壞,
所以很多時間都只能看爸媽認證的文學名著:
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格列佛遊記、一千零一夜、
三劍客、罪與罰、唐吉訶德、真善美、
西遊記、水滸傳、中國民間故事、封神演義、(看紅樓夢會被打)、
亞森羅頻、衛斯理、原振俠、金庸、古龍、莎士比亞、
蒼蠅王、動物農莊、基督山恩仇錄......
古人都知道,「防堵」是沒用的,要用「疏導」;
這就是鯀永遠贏不了禹的地方,從基因層面就開始不同,
越禁止的東西 長大後就會報復性回歸。
當我一獨立自己住的時候就開始瘋狂補償小時候得不到的東西,
電動狂打 漫畫狂看 動畫狂追 花了數倍於被禁止的歲月。
然後我在很多作品都看到了 姜子牙,
他在不同的作品裡、形象年齡都不同(老頭小孩之類的),
性轉也不是啥稀奇的,種族也沒有一定(人或神或亞人)。
然後我回想一下這個窮到沒餌釣魚的傢伙做過什麼事情......我發覺我好像都不記得了。
孫悟空也是很明顯,我除了他到處去中二被壓在五指山下坐牢,
唐僧收編他幫助去西天取經.....等下,去了哪裡、打了誰、最後到了哪... 我都不記得了。
重新找一下西遊記來翻開 從頭開始看,
幾節過後 我好像在看一部 重來沒看過的新作品一樣 有滿滿的收穫感。
所以是不是 準備幾部作品,排好順序以後,
從頭開始放到尾 不間斷,到尾巴撥完自動從頭開始,
我可以一輩子都感到是新作品的滿滿收穫感,就不用再看新作品了?
請問達到這新作永動機需要幾部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