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BBC中文網
2.記者署名:
李澄欣
3.完整新聞標題:
「認知戰」憂慮vs捍衛民主價值 台灣會徹底封殺抖音和TikTok嗎
4.完整新聞內文:
「我習慣開著抖音寫作業,就像有些人喜歡聽著音樂做事情一樣。」來自台灣彰化的小吉
對BBC中文說。她在大學宿舍一邊凖備期末考的作品,一邊在手機播放抖音短片,讓平台
自動推送內容。「它的好處是會一直播放,不會像YouTube你要自己選影片。」
她今年19歲,在台中念藝術設計,她說從高中到現在念大一,平均每天用一個小時看抖音
。「影片都短短的,只是幾秒鐘,你會覺得看一下沒什麼,但看著看著就又花了幾個小時
,很上癮。」
小吉在立場偏藍的家庭長大,偶爾會與父母一起觀看中國大陸的古裝劇和綜藝節目,她在
2021年初看了選秀節目《創造營》,被其中一名本身是抖音網紅的選手吸引,為了追星而
下載來自中國大陸的視頻社交軟件抖音。「我喜歡看偶像唱歌跳舞,後來上面很多寵物、
美食、戲劇、生活類內容,就被吸引了。」
她另一個常用的社群媒體是Instagram,該平台近年也推出短片Reels,但她說Reels大部
分是用英文的國外內容,很多時候沒有字幕,抖音則「使用簡中、純中文的環境,語言比
較友善」,內容也更貼近她的生活。
誰在用抖音
主要基於中國大陸市場的抖音和其國際版應用TikTok的演算法透過定位、點閲和點讚等行
為數據,自動推播用戶可能感興趣的短片。TikTok和抖音加起來全球每月活躍用戶超過10
億人,其中台灣用戶突破400萬人,大部分是24歲以下族群。
小吉說在她的大學生朋友當中,只有三四位有用抖音,多數人還是更喜歡用Facebook和
Instagram等國際平台,她的雙胞胎姐姐就因為「覺得抖音是中國的」而沒有下載。
高中生方面,多名台北、新北的學生都向BBC中文表示Instagram才是最流行,身邊約六成
人有安裝抖音,但使用頻率不高,每周大約看半小時到一小時,而且「比較多人抵制中國
版的抖音,會看國際版的TikTok,國外有很多優秀的內容創作者」。
相較之下,國中(初中)學生的使用率更高。在彰化偏郊地區任教國中的柯老師說,校內
約六七成學生用抖音,他們放學後會觀看大量「無厘頭影片」,「聊天經常說一些我聽不
懂的話,他們說是抖音的梗。」
在台北任教的資深國中教師黃老師也透露,平日接觸到的學生約有一半使用抖音,面對會
考壓力的國三學生尤其「上癮」,「他們想要舒壓,覺得抖音影片很輕鬆,很好笑,不用
動腦。」她說疫情期間改為線上學習,家長和老師無法限制學生使用手機,也導致更多國
中生「抖音成癮」。
黃老師指,近年部分學生受抖音影響,在校內大量使用對岸網路用語和簡體字,已造成教
學上的困擾,「寫錯字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他們開始分辨不清楚,不知道什麼語言使用才
是正確的。」她說很多國文老師都對此深感不安,形容是「文化入侵」。
「影響力運動」
除了文化,抖音也在台灣引起國安疑慮。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中國大陸網路
平台不得在台經營業務,但台灣行政院專案小組發現,上月一家在台中的生物科技公司更
名「字節跳動」,被懷疑是抖音的台灣分公司。
字節跳動回應指有關傳言為不實消息,台灣陸委會則發新聞稿稱,已經移由司法機關偵辦
,又指中國運用短影音視頻對其他國家進行認知操作滲透,有搜集用戶個資的高度風險。
台灣數位發展部已將抖音列為「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禁止公部門資通設備和所屬場
域下載和使用抖音及TikTok。外界關注當局會否進一步全面封殺,部長唐鳳日前回應稱,
立法要先取得社會共識,行政院將在12月26日資安匯報中進行跨部會討論。
台灣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曾怡碩告訴BBC
中文,中共會運用透過任何有效的工具進行影響力運動(influence campaign),抖音的
演算法能量身定制為用戶推播內容,「這麼好用的工具,很難想像他們不利用。」
但他強調,認知作戰是「灰色地帶」戰略,難以阻止,台灣政府在示警的同時要平衡言論
自由和顧及民情。「如果有一天中共想不開,在抖音對每個人都大規模做(統戰),我們
的示警就有作用,因為大家都看到這個威脅,我們一點點力氣就撥亂反正。相反,如果他
們只是用一點點力,我們卻大打口水戰、大規模禁止,我們就掉進不對稱陷阱。」
有台灣媒體發現,抖音上有多個以假亂真的台灣政府官方帳號,包括行政院長蘇貞昌、內
政部、衛福部等。另外,台灣國安局日前偵獲抖音上的「baronkasa」影片,經研判應為
解放軍置入文宣,利用具無厘頭喜感的手法,加強兩岸三地年輕人統戰,當局指已通告各
部會。
資訊戰專家、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副教授沈伯洋對BBC中文表示,抖音短片看似無害,
但中共利用這個軟性管道影響投票意向和作戰意志。「以前的大外宣是針對海外華人、老
年人,講中國有多好,但這樣對年輕人會反效果。現在不用講中國有多好,只是講其他民
主國家有多爛,散播疑美論,講到政治都很骯髒,讓年輕人變得政治冷感,不去投票,或
者會覺得中國也是還好啊,台灣政府講『抗中』好無聊。」
他指出,目前抖音未對台灣構成即時危險,但從國安角度來說,該平台潛移默化「對公民
的養成不好」。「毛澤東說意識形態要『從娃娃抓起』,他們從國小、國中就開始慢慢養
大,溫水煮青蛙,三到五年後問題會慢慢出現。」
會否改變國家認同?
抖音滲透政治宣傳的現象,小吉也有體會到。她說從來不會搜尋或點讚政治類內容,但通
常每二三十條生活類短片,就會被推播一條政治內容,比如中共二十大期間會有一些和政
治相關的影片,或者因平台取得其定位,而推播在大陸的台灣人網紅影片。「在我沒有讚
好的情況下出現這些內容,很明顯是宣傳。」
被問到被推播政治內容會滑走還是停留時,她回應指偶爾會看看。「想知道對岸的人怎麼
想,但也只是看一下,我用抖音主要是為了娛樂不是政治,看到那些政治內容的留言、口
水戰心情會不好。」
小吉從未去過對岸,但她向來「對大陸的經濟和藝文產業有好感」,一度萌生去北京上海
留學的念頭,而兩年前開始看抖音後對大陸倍感親切,「會覺得中國是還不錯的國家。」
惟這份好感度難以持續,她在疫情期間曾跟一起追星的大陸網友私下聊天,他們都在抱怨
防疫封控措施不合理,許多大學生被關在宿舍很久,「大白」用鐵封死住戶的門,這讓她
意識到抖音塑造的世界跟現實是「平行時空」。「抖音上所呈現的全是好的一面,美好到
有點虛假,中國政府想在網路上對內、對外做出太平盛世的假象,但背後已經是水深火熱
,政府根本不把人當人。」
小吉強調,欣賞中國大陸文化不代表認同當地政權,「看抖音不會改變我的國家認同」。
「我從小所受的教育以及生活方式,都是在教育我是個中華民國國民,我也常常說自己是
台灣人,我堅決不支持任何形式的統一。」
學者籲培養假訊息抵抗力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陳憶寧教授對BBC中文說,抖音只是台灣網上眾多平台之一,
年輕人接觸到多方面資訊,都知道中國不只抖音所呈現好的一面。「我們太小看年輕人了
,他們沒那麼蠢,中共的宣傳他們是不會買單的,覺得抖音會改變他們的國家認同是想太
多,推論太過度。」
她又指,台灣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才是假訊息的最大受害者,經常在LINE群組傳播假訊息
,也不太懂得查核事實,「那為什麼政府不禁止LINE?」相反年輕人從小就在真真假假的
資訊環境中長大,防禦能力「比中老年人強太多」。
陳憶寧強調,台灣不是戒嚴社會,全面禁止民眾使用抖音將違背民主價值,對岸的心理戰
隨時都在進行,最重要是繼續做好媒體識讀(media literacy)教育,培養民眾對假訊息
的抵抗力。「不是讓人活在真空無菌的狀態,要多習慣看不同的訊息,有真有假,有來自
對岸的,真的接觸到的時候才不會太驚訝、錯愕或反感。」
國防部智庫成員曾怡碩也說,政府的責任是持續檢視和警示民眾有風險,信任民眾能自主
判斷,目前批評的人「都是白髮蒼蒼的老頭子」,他呼籲社會不要把矛頭指向年輕人。
對於每天看一小時抖音的小吉來說,那是娛樂工具,她不理解為何要批判年輕人用社群媒
體。「我喜歡看抖音,就像有的人喜歡Netflix,有的人喜歡韓劇一樣,是一種娛樂,只
要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好。」
她認為意識形態不是最大問題,更讓她困擾的是如何擺脫演算法的「毒癮」,節制使用時
間。她笑言:「你說抖音是精神鴉片也沒有錯,大家都被娛樂到麻痺,但這個其實是整個
網路世界的問題。」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4062953
6.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