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報導者》
2.記者署名:文字/曹馥年;攝影/陳曉威;核稿/張子午;責任編輯/黃鈺婷、張詩芸
3.完整新聞標題:解憂咖啡店,陪機構兒少自立生活:踏入現實社會後,請記得我們都在
4.完整新聞內文:
https://i.imgur.com/ggID54C.jpg
以丹麥幸福流「hygge」庇護所概念開店的咖黑咖啡,一路走來,集結一群陪伴藥癮家庭、
機構安置兒少向前走的人。前排左起為據點社工潘宜佳、咖黑咖啡店長蔡宜廷、常以社區居
民身分出沒的據點前任社工許書寧。後排左起為咖黑咖啡店員陳威任、時常客串共餐時段大
廚的臨床心理師朱哲成。在咖黑搬到高雄市苓雅區的新址前,這群夥伴在位於三民區的舊址
店門前合影。(攝影/陳曉威)
來到坐落在高雄老透天的「咖黑咖啡」,視線總先被門口生機勃勃的多肉植物吸引。這裡是
咖啡店,也是安置機構兒少與藥癮家庭的據點,每當快被孩子們氣到理智斷線,綽號「黑面
」的店長蔡宜廷,就會拿著手沖壺到外頭為植物澆水,讓自己冷靜下來。
他當初以丹麥幸福流「hygge」庇護所的概念開店,現在卻常提醒自己要把日本接納不完美
的「侘寂(侘び寂び)」哲思放進心裡。孩子的生命裡,有太多人來來去去,據點想做的,
是接納孩子的真實,長期陪伴。這是一份走進孩子生命的慎重承諾,在充滿挑戰的陪伴現場
,爭吵有時,療癒有時,疼痛,並快樂著。
週二晚上,巷子裡的咖黑咖啡亮著燈,這天是每週例行的共餐時間,附近社區的藥癮家庭,
以及10多位正在機構安置的兒少會到咖黑吃飯、到社區公園打籃球。從球場回來的少年、少
女魚貫走進小小的店面,晚餐是Pita餅,客串擔任大廚的心理師朱哲成,不斷補上香料雞肉
、美生菜與熱呼呼的餅皮。
這間咖啡店,同時是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與高雄市毒品防制局合作的藥癮家庭服務據點。藥癮
家庭、有經濟或生活困境的脆弱家庭、正在安置中的兒少、準備從安置機構自立生活的少年
,或是社區民眾,都能來參加共餐與體驗活動。大同醫院醫療團隊在診間遇到需要人際支持
的個案時,也會邀請他們一起來。
兒少一面取餐一面聊天,沒間斷的手遊和戀愛話題中,有段對話引起「黑面」店長蔡宜廷與
據點社工潘宜佳的注意:一位正在機構安置中的孩子講起身上瘀青,說是上週末回原生家庭
時,被父親女友打傷的。
這是一位因受暴被安置,但始終希望能早點返家的孩子。與許多被家外安置的孩子一樣,他
認為自己是因為「不乖」與家人起衝突才被帶離原生家庭,等到「變乖」後就可以回去。但
還沒準備好的,其實是父親與父親女友。宜佳聯絡孩子在社會局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
的主責社工,討論接下來該如何協助。
https://i.imgur.com/rOrmCjl.jpg
小小的咖啡店,是一群機構安置兒少每週二放學後的去處。安置機構工作人員載他們到據點
共餐,與黑面、宜佳與威任聊聊最近的生活,或與同儕交換打手遊的心得。(攝影/陳曉威
)
https://i.imgur.com/IHbmFAm.jpg
美食總能拉近人的距離,各種喜怒哀樂、開懷交心、拌嘴互嗆,不時在熱絡的共餐氣氛裡迸
發。(攝影/陳曉威)
https://i.imgur.com/YAenWN1.jpg
在日常話題中,黑面也留意孩子們的外觀、舉止是否有異常之處。(攝影/陳曉威)
https://i.imgur.com/3z5oRSh.jpg
來到咖黑的兒少,除了正在機構安置中的孩子,還有即將結束安置生活,再往前一步,就要
踏進現實社會自力更生的少年。(攝影/陳曉威)
https://i.imgur.com/ES9drBq.jpg
咖黑的舊址附近有個社區公園,兒少們總會在共餐開始前去公園運動、打球。(攝影/陳曉
威)
https://i.imgur.com/bl45szr.jpg
被安置在機構的孩子,不少仍希望早日返家。雖然咖黑的工作人員無法幫孩子加速回家的腳
步,但當孩子遇到生活中的難題、家庭的煩惱,多幾個人一起吃飯聊天,或許心情會好一些
。(攝影/陳曉威)
https://i.imgur.com/Gxiw1bw.jpg
除了機構兒少與藥癮家庭,咖黑也歡迎社區民眾一起來用餐,建構出彼此支持、陪伴的網絡
。(攝影/陳曉威)
https://i.imgur.com/IK9E838.jpg
這天晚餐的Pita餅,出自臨床心理師朱哲成的巧手,很快就被掃光。(攝影/陳曉威)
走進兒少生命的起點:那年夏天的單車冒險治療
自從去年(2021)中旬讓咖啡店成為據點,從辦活動出發,到生活支持與陪伴、發現問題時
聯繫個案的社工,或轉介大同醫院評估醫療需求,33歲的黑面,生活有將近一半的時間被這
群兒少與家庭占滿。「我曾經陪孩子找出家的阿媽,陪找租屋、跟房東碰面。這個月底,要
帶一群安置機構的孩子到墾丁騎單車跨年。」
這大概是全台灣外務最多的咖啡店。從經營一間社區小店到走進兒少生命,一切源起,是20
20年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與安置機構少年的腳踏車冒險治療。
大同醫院小兒科主任周柏青,當時與醫院團隊花半年時間為孩子做單車培訓,利用暑假帶著
11位兒少,從高雄騎行400公里到花蓮市;除了讓兒少從中學習團隊合作,也在活動過程觀
察兒少的身心需求,提供進一步醫療協助。
熱愛單車運動的高雄市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醫師林奕萱,也在那時應周柏青之邀,從這趟花
東之旅開始,加入長期陪伴孩子做單車冒險治療的行列。她回憶:
「周醫師當初找我談,說這群機構的孩子,在生命中有很多來來去去的人。醫事人員、社工
、機構裡的生輔員、出現一次就消失的大人 他希望我們能是一個持續性的存在,讓孩子
的穩定度再高一點。」
這趟單車之旅,讓團隊人員與這群少年培養深厚的信任關係。不過安置兒少總有結案的一天
,因此周柏青想在社區裡設置據點── 一個不管孩子發生什麼事,都能來歇腳聊天的地方
。
一個以「防患於未然」為出發的陪伴據點
https://i.imgur.com/nKoZ8hp.jpg
與其在孩子無人支持、走上歪路後補破網,大同醫院團隊希望在事情發生前防患於未然,建
構一個無論孩子發生什麼事,都能來歇腳並得到支持的地方。照片攝於咖黑舊址。(攝影/
陳曉威)
2021年,大同醫院團隊承接高雄市政府毒品防制局的計畫,在高雄醫學大學旁的巷子成立藥
癮者家庭服務據點。為何是更廣泛地協助「藥癮家庭」,而非單單協助「機構兒少」,是因
看見孩子的生命脈絡。
周柏青觀察,當一對藥癮父母入獄,若兒女沒有其他安全的照顧者,就會進入安置體系。有
些家長觸犯長刑期的毒品重罪,或因藥癮反覆復發入獄,孩子都被安置到成年了還在服刑。
在機構、社工、學校等跨網絡的個案討論中,也可看到一些家庭支持功能不足的兒少,旁系
親屬或手足是藥癮個案。這些孩子,有的在母親肚子裡就成為「毒寶寶」,或者出生後因照
顧不良,衍生眾多身心或行為議題。
目前接受據點服務的20多名機構、自立兒少中,約3成有藥癮家庭背景。「失去支持的結果
,當這些兒少脫離安置系統,有很大的機會成為用藥的大人。」
一些公部門或民間NGO團體,其實也有辦理或委託藥癮者或藥癮家庭的服務據點和例行活動
,形式皆為融入社區,但目標各有不同。有的從自立復歸出發,支持藥癮更生人工作機會;
有的透過聚會為彼此打氣;咖黑據點秉持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希望在藥癮問題出現前防患
於未然,或給努力進步中的藥癮者家庭支持,以免他們回頭尋求成癮物質慰藉。若過程發現
家庭或兒少需要幫助,或受到不當對待,就協助轉介相應資源。
由於服務對象包含不少機構安置的兒少,尋覓據點主人時,周柏青想起太太的研究所同學─
─身兼咖啡店主人與心理學講師的黑面。
「據點主人的人格特質很重要。太拘謹,孩子覺得你是在兇什麼?太沒界限,又會被吃死死
,」周柏青認為黑面擅長與不同類型的人相處,又喜歡嘗試新東西、願意釋出部分店裡的時
段給孩子活動,正是他要找的人。
「我一聽,就覺得是我想做的事,」黑面說。
黑面高二那年,生意周轉不靈的父親帶著母親與2個妹妹跑路,沒帶上他,理由是要讓家族
裡比較會念書的他好好升學,讓他感到非常受傷。由於想了解自己、了解如何面對創傷,他
就讀高雄醫學大學的心理學系與心理研究所,主修正向心理學,這為他帶來很大幫助。
他認為醫院或諮商室的生活不適合自己,與人群互動才是他的舒適圈,後來因緣際會到工作
坊講課,成為正向心理學講師,還斜槓開了咖啡店。後來他與父母慢慢把話說開,但想推廣
心理學知識的初衷沒變,決定做據點,也是希望透過與人的互動,把開心帶給別人。
當然,這是據點開張前的想像。
「開始做據點後,你以前那些正向心理學、正向教養的訓練 ,」我們好奇追問。
「都被摧毀了。」黑面開玩笑地說。
https://i.imgur.com/zuiI360.jpg
談起與孩子們互動的甘苦,黑面的笑容裡有一絲無奈,以及更多的歡喜甘願。(攝影/陳曉
威)
在兒少踏入現實社會前,為他們找現實感
2021年夏天,咖黑據點啟動,毒品防制局補助租金、水電、活動經費,安排一位社工專門駐
點。過了不久,前一年與大同醫院團隊一起騎單車的孩子,有4位因為與安置機構的工作人
員溝通不良,離開機構住進自立宿舍,除了一位正準備讀大學,其他3位少年,都得在嚴峻
的COVID-19疫情中找工作。
年滿15歲、曾換過2處以上安置處所仍無法適應的少年,就符合自立生活方案的條件。一些
與機構頻起衝突,被認定為不好管教的少年,會在達到自立的年齡門檻後「被結案」轉到自
立生活方案。雖有自立生活方案社工銜接協助,但對一些長期在機構受照顧、自立後也回不
了原生家庭的少年來說,一腳踏入自力更生的世界,仍讓他們手足無措(註)。許多人離院
不久就被幫派吸收,涉入暴力活動或染上藥癮。大同醫院團隊將這4位少年轉介到咖黑,以
免他們掉出安全網。
與少年相處後,黑面發現一個出乎他意料的陪伴挑戰。
「只要孩子還在網絡內,遇到狀況我們都接得住。弔詭的是,他們比一般孩子經歷更多事、
某些地方更敏感纖細,卻比同齡的孩子更沒現實感。」
察覺這情形的不只黑面,一些接觸過安置機構兒少的工作者也發現,一些孩子缺乏與其年齡
對應的社會認知,例如不知道看病要帶健保卡、租屋要準備2個月押金。
某次林奕萱與一位被安置在高雄某機構的小五兒少聊天,對方說想去台北市立動物園。林奕
萱問他要怎麼去?回答是搭計程車。「這答案代表的是,他可能缺乏生活某方面的刺激,至
少小五的孩子,要知道火車吧?」
https://i.imgur.com/DhRGeMv.jpg
從2年前的花東單車之旅開始,高雄市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醫師林奕萱至今仍持續帶機構兒
少的單車冒險治療,希望成為他們生命中穩定存在的大人。(攝影/陳曉威)
黑面推測,人手吃緊又流動率高的安置機構,雖不見得能給每位兒少細膩陪伴,但在食衣住
行都能滿足需求。若安置時間長,習慣外界的資源投入,「對某些孩子而言,許多事就會變
得理所當然。」
有次一位從機構自立的少年威皓(化名)跑來咖黑躲債,說急著要找工作,還喊著頭皮癢、
想洗頭。黑面找認識的心理師帶來洗髮精,聯絡2位願意幫忙介紹工作的社區友人,威皓這
時又喊沒錢吃飯,結果跟隔壁小吃店點了2碗麵沒拿,帶著黑面給的錢跑了。
「2個要幫少年找工作的人被放鴿子,被少年捲款的我,跟心理師把麵吃掉。結果威皓隔天
又若無其事晃進店裡,我氣炸,為什麼能這樣糟蹋別人的一片好心!」
宜佳則在這樣的理所當然裡看見一股憤怒。許多被家外安置的兒少,心中常有「做錯事的不
是我,為何我回不了家」的被虧欠感。「或許孩子會覺得,你們剝奪我的家,給我這些是應
該的。」
光是為威皓建構要靠自己努力、不能將他人好意視作理所當然的概念,黑面與宜佳就快說破
嘴皮。當威皓進步,稱讚尺度也要拿捏得當。「後來威皓終於穩定工作半個月,我們給肯定
,但不能過度吹捧。發現他開始得意忘形,就給他一點現實感,告訴他,其他少年已經工作
2、3個月,你這樣不算太久,不過跟你自己比,真的有進步。」
這裡是先練習與「人」相處的中繼站
單是揣摩相處之道,黑面與宜佳就花費不少心力。過程中,有時會不慎觸發孩子的情緒地雷
。
例如孩子會在共餐時段端出各種創意料理,像是生玉米泡白醋跟醬油,還攪一顆皮蛋。黑面
說,「當你稱讚看起來不錯,他們會說你敷衍;露出不敢恭維的臉,他們又會受傷,有次就
有孩子冒出:『你是不是嫌棄我沒有家?』」
另外一次,宜佳統計共餐名單時,忘了把一位有報名的孩子寫進去。孩子覺得宜佳不重視他
,對她狂飆髒話。每當她試圖解釋,孩子就要她閉嘴。
黑面與宜佳都清楚,這些激烈反應、偏差行為、刻薄話語、把別人的善待當作理所當然,無
論刻意或無意,都連向過往的成長傷痕。黑面心想,這些來到據點的孩子,尤其是邁向自立
的兒少,再往前一步就是現實社會。若他們沒有覺察自己的行為、做出調整,直接跟社會對
撞,恐怕會滿身傷。
https://i.imgur.com/dctr0eM.jpg
兒少的種種激烈行為、反應,連向過往的成長傷痕。摸索與兒少之間的相處之道時,黑面與
宜佳有時難免感到受傷,也在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找出合適的陪伴方式。(攝影/陳曉威
)
因此,黑面把咖黑定位為兒少進入社會前的中繼站。這個中繼站的定位,不是介於「機構」
與「社會」這2個場域之間,是介於「助人工作者」與「現實世界裡的人」這2類角色之間。
他說,兒少身邊的助人工作者,常以理解、包容、關愛的角度應對他們的激烈行為,但他希
望讓兒少看見普羅大眾對這類行為舉止的反應。當孩子在據點發脾氣,他會試著找出情緒爆
點,有時也會有話直說,點出孩子的行為與態度問題。若脫序情況太嚴重,他仍會責備,也
曾氣到跟少年爭吵,不過吵完後,會找機會跟孩子溝通這些情緒與爭執從何而來。
對宜佳來說,身為助人工作者,她不能比照辦理黑面的角色定位。她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好脾
氣的鄰家大姊姊,前一份工作是協助早療兒,與現在的工作強度天差地別。當孩子指著她大
罵三字經,嗆她什麼時候要離職,她常自問,一位專業社工能如何自處?
幸好咖黑背後,有大同醫院的醫療團隊。她這時會去找心理師聊聊。心理師提醒,兒少是她
工作的對象,不是從中找溫暖的對象。種種尖銳的攻擊,可能是想試探眼前的人會不會被嚇
走、能不能成為放心討論事情的對象?理解兒少的行為脈絡,會讓宜佳比較釋懷。
「他們不會把我當小孩」,兒少心中的咖黑:一個願意聆聽與同理的所在
來到咖黑的少年,又怎麼看待這個據點的存在?
今年底,咖黑邀請機構兒少一起到市集擺攤,賺取零用金,建立理財觀念。我們在市集遇到
剛從機構自立、被社工介紹來咖黑參加活動的18歲瑾萱(化名),她一出現,就把高職的休
學申請書遞給黑面看,說她正在跑休學流程,想去找工作。
與孩子相處久了,黑面與宜佳常成為他們的生涯諮詢對象。瑾萱就讀高職3年級,再一學期
就能畢業,黑面與宜佳的第一反應,不是勸她把書念完,而是聽她說明想休學的原因,以及
之後的打算。
「(咖黑)這裡的人不會覺得我是小孩、沒有自己的想法。我們這個年紀最需要的是被認同
跟理解,不是沒聽我們說,就一味批評我們的選擇。」
瑾萱說,讀書不是她現階段想做的事,既然在教室無法定心,不如先休學一年去工作,以後
想讀再回去讀。
https://i.imgur.com/NVYVZMo.jpg
這天,瑾萱與男友約在市集擺攤時碰面兼約會。母親過世後,她踏上找愛的旅程,也在過程
中傷痕累累。(攝影/陳曉威)
單親撫養瑾萱的母親從事八大行業,晚上常為了工作把女兒獨留在家。因此從5歲開始,瑾
萱就因為屢次被通報,在寄養家庭、安置機構與原生家庭間流轉。回想住在家裡的記憶,瑾
萱說,母女倆非常相愛,吵起架也非常驚人。每次吵完,母親就會把大哭的她抱到腳上,用
棉被緊緊包著,抱在懷裡輕輕搖晃,唱起自己編的歌。後來母親在她國三時猝逝,當時在機
構安置,沒見到母親最後一面的她,一直記著這股擁抱的力度與溫暖。
在那之後,瑾萱不斷透過交友軟體找愛。每當與男友吵架,沒人可傾吐的難受,化為她手臂
、大腿上深深淺淺的自殘刀痕。「現在認識宜佳,她會認真聽我說話,分享她的想法。以前
我沒有這樣的朋友,其他人聽到我的感情困擾,總勸分不勸和。」
「對嘛,她晚上11點傳訊息給我討論感情,」宜佳在旁邊笑著接口。
「我現在跟男友吵架,第一時間就跟宜佳講,」瑾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因信任而來的為難:當少年詢問「收養我好不好?」
目前咖黑穩定服務的個案約45人,機構兒少與自立兒少占超過一半。從待人處事、金錢觀、
職涯規劃、感情問題,到最基本的洗澡、剪指甲等生活自理,兒少林林總總大小狀況,累積
起來是龐大的情緒勞務。與孩子之間累積的信任、共享的快樂與悲傷,成為黑面與宜佳繼續
走下去的力量。
「雖然孩子不一定會明講,但從一些小事,可以看到他們想回饋,」黑面說,有時候,孩子
會帶著他們覺得據點需要、但令人摸不著頭緒的東西來,例如一捆大型舞台才用得到的麥克
風音源線,或每天從打工的餐廳帶來十幾顆水煮蛋。說起這些讓人滿頭問號,又倍感窩心的
小驚喜,黑面與宜佳總是笑得非常燦爛。
見面時頭疼、離開時想念,成為據點人員矛盾又真實的陪伴心情。「有位會固定來據點的機
構孩子,後來被親屬接回家照顧。他在的時候讓人頭很痛,感受太強烈;沒出現之後,又會
覺得生活缺一角,」黑面說。
https://i.imgur.com/ZDcodQM.jpg
「收養我好不好?」建立依附與信任感後,兒少拋出的探問,讓黑面感到不捨,又不知如何
回答。(攝影/陳曉威)
有孩子因為穩定的信任與依附感出現移情現象。某次共餐,一位父親過世的自立少年,用圍
裙綁帶將黑面跟他綁在一起,問黑面要不要收養他。
黑面與大同醫院團隊的心理師討論,「心理師請我跟少年說清界限,說我不是他爸,但據點
有很多人,給他的關心、協助不會少。可是,這好像要我再次提醒少年他父親過世的事實,
真的好難說出口。」
進入自立的少年,外表看似成熟,也有工作能力,內在仍有許多情緒議題未解。這讓周柏青
感到擔憂:
「光看找到工作與否、生活穩定與否,這樣的自立指標是不夠的。少年的心理需求沒被承接
,以後仍可能出狀況,不過社工案量大,很多時候力有未逮,很難顧到這塊。」
回歸陪伴的本質,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扎根社區的據點有賴鄰里支持,幸好多數鄰居抱持正面態度。「我們去買便當,老闆會幫我
們裝特別多飯;有時孩子喧鬧搗亂,我們向鄰居道歉,對方溫和提醒我們好好教,別讓孩子
走偏就好,」黑面說。
高醫大的學生、高醫大附設醫院的醫事人員,會不時到店裡聊天,為黑面與宜佳紓解壓力。
還有因為各種活動相識的心理師、社工師、醫師、影像工作者、社區民眾不時出沒,陪孩子
聊天、打球,帶單車冒險治療,為據點提供食材、準備餐點,幫自立少年介紹工作。今年,
咖黑多了一個姊妹據點「小宴事」甜點店,是一位社工的妹妹經營,邀不同行業工作者到小
宴事職涯分享,讓孩子看見未來的可能。
在網絡內的兒少,資源大抵布建到位,讓黑面擔心的,是社區裡不在社福系統,但明顯需要
幫忙的邊緣戶。例如社區有位隔代教養的幼兒園小朋友,祖父母賣小吃無暇顧孫,讓小孩在
社區「浪溜嗹」。他看了,就邀孩子一起來吃飯、打球。
不過,黑面與宜佳心中仍常浮現幾股糾結:耗費這麼龐大的心力,一些孩子的表現為何不如
預期?萬一付出這麼多,孩子還是走偏,怎麼辦?
去年度的咖黑據點社工許書寧離職後,現在以社區民眾的角色,不時回到咖黑與孩子互動。
有次她看到黑面煩惱地為店外植物澆水,與他聊起「侘寂」的概念。這套欣賞萬物本質的美
學,讓黑面覺得很受用:
「書寧說,每個孩子都有不完整、不完美的一面。不妨回歸陪伴本質,如果已經盡力,就接
納它自然發生的結果。我聽了,就覺得放鬆很多。」
https://i.imgur.com/pTvNtBl.jpg
黑面製作翻模時破碎的失敗品,他引以為「侘寂」的體現,與琳瑯滿目的小小植物們一起陳
列在咖黑店門前。(攝影/陳曉威)
今年10月,由於原房東不續租,咖黑搬到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旁的小巷子。新據點是空
間更大、活動區域更廣的透天厝,黑面與木工師傅討論後,運用舊門板、舊窗框釘成幾張桌
子。沾染歲月痕跡的木料,油漆斑駁,有著碰撞與缺損的痕跡,黑面覺得跟據點的本質很像
。
「孩子的過往總有磕磕絆絆,當他們來到這裡,我們幫忙找到合適的位置,為人生下一階段
做準備,產生新的價值。」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www.twreporter.org/a/folk-support-for-independent-living-youth
6.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