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中央社
2.記者署名:編輯:簡毅慧、邱柏綱
3.完整新聞標題:數據看北市立委補選》中山北松山14年藍營僅失守1次 吳怡農力拚變綠地
4.完整新聞內文:
(中央社網站26日電)2022年九合一大選結束,隨之而來的是台北市第3選區立委補選,
勝選者將遞補蔣萬安在中山、北松山選區請辭留下的缺額。在這場補選中,11月剛當選連
任的國民黨市議員王鴻薇,將對上2020年以些微票差敗給蔣萬安的民進黨籍候選人吳怡農
。這個選區長年藍大於綠,2008年以來只有2014年市長選舉不是由藍營候選人勝出,但長
期來看藍綠「催票率」差距漸小,這次局勢會如何?中央社用7張圖表帶你細看中山、北
松山選民歷年意向。
1. 國民黨北市得票率不如以往,但在中山、北松山保持優勢
這14年間,國民黨在首都立委選戰的絕對優勢漸失,當選人數減半,整體得票率也下降。
不過,國民黨在中山、北松山仍保有優勢,2016、2020年立委選舉,蔣萬安得票率在藍營
候選人中穩坐第2。
過去14年這個選區在市長、立委共8次單一席次選舉中,國民黨贏了6次,蔣孝嚴、蔣萬安
父子就占4次,另2次是市長郝龍斌、立委羅淑蕾。藍營唯二的敗仗都是在市長選舉輸給柯
文哲。
相較北市其他地區,第3選區(中山、北松山)8次選舉有6次都是國民黨拿下,且得票率
降幅較小。
2. 市長選舉:綠白合柯文哲強壓連勝文 丁守中2018穩住陣腳
2014年無黨籍的柯文哲獲得民進黨支持,取得85萬票的壓倒性勝利,在12個行政區全贏。
柯文哲在中山、北松山的得票數是11.3萬,比連勝文高出3萬餘票,領先幅度在12個行政
區偏中後段。
2018年柯文哲尋求連任,雖然險勝國民黨丁守中,但在中山、北松山,丁以不到0.2個百
分點的差距勉強贏回領先。
2014年柯文哲打著「白色力量」旗幟以無黨籍參選,但獲民進黨禮讓,因此把2014年的柯
文哲被歸類為民進黨支持的候選人,2018民進黨派出姚文智參戰,形成三腳督。
2022年九合一大選,出身中山、北松山的蔣萬安辭立委投入市長選舉,在原選區催出8萬
多票,催票率30.1%較2014年連勝文、2018年丁守中高,但仍不及2010年郝龍斌在此選區
催票率達38.2%的成績,可以看出以柯文哲為首的第三勢力初期主要吸納綠營選票,現已
動搖部分藍營票源。
3. 立委選舉:國民黨沒輸過 但藍綠差距減至4個百分點
立委方面,自2008年單一選區兩票制選區劃定以來,中山、北松山這席立委皆由國民黨拿
下,歷任蔣孝嚴1屆、羅淑蕾1屆、蔣萬安2屆。
2011年蔣孝嚴有意連任,但黨內初選不敵羅淑蕾,最後羅以11萬8千票成為當屆台北市最
高票的立委當選人,催票率高出對手簡余晏10個百分點。
2015年,蔣萬安首次表態參選,在黨內擊敗時任立委羅淑蕾、資深議員王鴻薇,獲國民黨
提名。不過接下來2次選舉,蔣萬安與對手的催票率差大幅縮小至5個百分點,遠不及前2
任藍營候選人的10個百分點。
尤其2020年,民進黨派出吳怡農深入艱困選區,以「高盛金童」、「返國當特戰兵」等特
殊經歷打開知名度,衝擊蔣萬安原本勢在必得的選情,最後催票率差縮小至4個百分點,
創立委選區重新劃定以來新低。
2020年吳怡農翻轉的22個里全在中山區,讓蔣萬安失去2016所有村里全領先的絕對優勢,
藍營領先的地區從62里減為40里。
2022年市長選舉投票率較低,蔣萬安在中山、北松山的得票數較2020立委選舉少3萬多票
,但仍贏過陳時中,在此區62里中拿下57里,領先陳2萬票。
2022年九合一選舉,綠營僅在大佳里、新福里、集英里等5里取得領先,這些村里在近2年
選舉中展現對綠營的支持,可以說是此選區少數的綠營基本盤。吳怡農舉辦系列座談會「
怡農開講」第一場,便邀請其中的大佳里、新福里里長參與。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中山、大同區)梁文傑在臉書分析,近年補選投票率約30%,通常是
基本盤對決。若吳怡農想贏得選戰,必須衝高投票率,才有可能複製2020立委選舉的氣勢
,拿下這塊藍營優勢選區。
4. 北市所得與藍營催票率呈正相關 中山北松山高齡人口比全市最高
中山、北松山選民有什麼特殊樣貌嗎?根據內政部、財政部最新村里人口資料,台北市各
里綜所稅所得中位數與2020年立委選舉國民黨催票率呈正相關。換言之,在所得越高的村
里,國民黨表現得越好。
藍色圓點代表的是2020年蔣萬安在中山(深)、北松山(淺)的催票率,他在中山區劍潭
里寫下全市最高催票率,勝過其他國民黨立委候選人。他在北松山各里催票率也都在趨勢
線之上,代表在台北市所得相近的村里中,蔣萬安在北松山催出更多國民黨選票。
年齡方面,中山、北松山60歲以上人口占29.6%為全市最高、39歲以下占比39.05%為全市
最低,國民黨在此的催票率是全台北市最高。(編輯:簡毅慧、邱柏綱)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212265005.aspx
6.備註:可恥的中央社,你是國家通訊社不是朝鮮中央通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