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註請放最後面 違者新聞文章刪除
1.媒體來源:
中央社
2.記者署名:
(編輯:張淑伶/楊昇儒)
3.完整新聞標題:
整頓補教不停 中國規範非學科校外培訓經營
4.完整新聞內文:
(中央社台北29日電)中國在去年7月公布「雙減」政策,整頓義務教育階段的校外學科補
習後,今天再針對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補習提出要求,包括一次收費不得超過人民幣5000元
,下課時間不得晚於晚間9時。
中國教育部網站29日發布稱,一年多來,學科類培訓治理取得階段性進展。為加快解決非學
科類培訓出現的問題,教育部等13部門印發「關於規範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
意見」。
「意見」說,各省(區、市)要區分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類別培訓機構,明確相應主管
部門。從業人員必須具備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相應類別的職業(專業)能力資格。
根據規範,非學科類培訓不得開設學科類培訓相關內容,時間不能和中小學教學時間衝突。
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晚間8時30分,線上不得晚於晚間9時。
為預防「退費難」、「捲錢跑路」等情況,「意見」要求培訓機構收費實行指定銀行、專用
帳戶、專款管理,不得使用「培訓貸」方式繳納培訓費用。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收取或以充值
、次卡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費用,且不得超過人民幣5000元(約
新台幣2.2萬元)。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要堅持公益屬性。
中國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就這份「意見」回答記者提問。
他提到這份文件公布的背景,是學科類培訓機構被壓減的同時,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問題凸顯
,一些機構資格欠缺、品質難以保證;一些機構過度營銷、搶占市場,無端製造焦慮;一些
機構過於牟利、趁機抬價,擾亂了行業發展秩序;這些情況侵害了學生和家長合法權益,對
此,「人民群眾意見很大」。
他說,在堅決鞏固學科類培訓治理成果的同時,必須注重同步規範非學科類培訓,及時回應
社會關切和期待。
至於治理目標,這名負責人表示,力爭到2023年6月底,各地非學科類培訓政策制度體系基
本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基本健全;到2024年,「雙減」3年任務交帳時,非學科類培訓治
理成效顯著,家庭支出負擔有效減輕,人民對教育的滿意度明顯提升等。
陸媒經濟日報3月時報導指出,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主要集中在藝術和體育兩大領域,主
要原因還是「可以給孩子升學帶來加分」。學科類補教業遭整頓後不少機構關門,留下的市
場空白則成為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爭搶的陣地。
報導並指出,部分這類補教業者借寒暑假之機肆意漲價、過度營銷、製造焦慮。(編輯:張
淑伶/楊昇儒)1111229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212290233.aspx
6.備註:
中國人禁止補習
藝術體育才藝班
只能做公益
好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