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城」原為傳統中國於地方設治的象徵。帝國邊陲、移墾社會的台灣,由於治安與中央權
力力猶未逮等因素,在設治與防亂的兩難間,因此寫下台灣「城」的獨特故事。
「城」原有統治的象徵性,同時兼具防守意義,然在反亂之中、破城之際,堅實的城牆卻
提供了造反者據險堅守的憑藉
城牆是非常傳統的防禦工事手段,如果放到現代,我們將西部未來可能被登陸的海岸邊,
全部築滿高牆,現代化的高牆,鋼筋混凝土結構,築得超高,超厚,中低段內含城垛以及
機槍堡,城牆下也可以挖護城河,避免裝甲部隊攻城,在前一段海岸用佈雷車佈滿地雷,
在最外側海灘部分全部堆滿台中特產消波塊,這樣四道鐵桶陣,解放軍隊是不是就更難登
陸了
基本上我們剩下全部兵力都投資在防空即可,
不需要大量海岸防衛隊趴在海灘上當炮灰
城垛上以及機槍堡,大量分配穿甲彈,即使對方真的裝甲部隊上岸,那就用穿甲彈+重機
槍對付
當然後面等著他們的還有地雷海+護城河+城牆
這計劃484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