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mallplug (廢到笑)》之銘言:
: 各位大大午安,吃飽了嗎?賈霸委?
: 本魯一日球迷啦,今天中午和朋友看球賽
: 想魯魯變肥後就很久沒打籃球了,前陣子去看灌高,感動
: 今天特地來看下NBA回味
: 結果魯魯看了一下,奇怪,感覺外線出手比以往多好多
: 常常禁區明明人不多,想看看基情碰撞,結果球飛出去然後三分球了
: 好想看灌籃阿...
: 有沒有NBA變三分球大賽的八卦呢?
其實NBA已經「馬戲團」化了
你已經看不到真正競技體育帶來的精髓
北美四大體育 以及世界流行的競技體育項目
你不會看到有哪項體育 規則變更到五年不同
五年前的NBA 跟10年前的NBA跟20年前的NBA
都不是同一個競技項目
規則不斷再變更 而目的只有一個 那就是收視跟創造流行
從80年開始就有意去製造世仇
球員世仇 比如大鳥跟魔術
城市之間的世仇 紐約跟邁阿密
之後喬丹橫空出世 把聯盟帶向巔峰
第一問題在於 籃球運動的本質與其他運動的差異
第二問題是籃球運動相較於其他項目 非常年輕
籃球本質問題:
籃球本身的回合非常多 一回合24秒
即使是在24秒規則前 他也是快節奏的運動
與棒球、足球相比
非常適合 沒有太多時間關注整場比賽的球迷
任何時間切入 都能享受比賽
這導致球迷都是 比較不投入的球迷
觀看每個回合間帶來的highlight就能滿足
我說的是相較於 足球、棒球等流行運動
比較不投入的球迷 他的忠誠就比較低
對於買票進場對於觀看比賽轉播
他的黏著度就會比較低
他就必須靠大量行銷 大量宣傳 賣力去搞世仇 搞話題
才能增加觀眾的黏著度
而當喬丹出現後的90年代
大家開始打防守戰 導致比賽節奏變慢
比分降低 讓原本的優點 轉變爲缺點
這時候聯盟就開始改革 從規則、球員等方向去更動
所以出現了2003年開始的小球風潮
但籃球冠軍仍然是防守強權奪冠
真正改革成功 是勇士奪冠後
而聯盟此時也沒停止宣傳與行銷上的偏路
比如之後的忍者龜奪得MVP
蕭煌奇都能看得出來 他在刷數據
如此違反運動精神的球員 卻能奪得MVP
顯現在造神上、宣傳上 NBA是多麼走火入魔
體能構造上的差異 對於比賽的勝負影響過高
雖然任何人拿了一顆球都能打籃球
但是 籃球運動設計的本身對於體型構造
具有高門檻 這導致籃球強權在亞洲國家並不流行
而在美國本身也造成了 種族多元性破壞
黑人球員比例遠遠高過白人
其他運動也有不同的本質問題
如棒球有 球隊經營、球賽成本、球員育成問題
資源要高度集中才有辦法變強
所以發達國家的隊伍或是古巴這種資源挹注的國家
才有辦法成為棒球強權
但是 體型構造差異對於棒球的影響性相對小
所以日本才有機會拿到WBC冠軍
當然因為美國的資本 能夠培育更強的選手
發展更強的聯盟 吸引世界最強選手去打
那是棒球本身的硬傷
人口四十萬的冰島 人口三百萬的克羅埃西亞
能夠在足球上踢倒強權
證明足球的資本門檻相對較低
再來籃球個人英雄主義傾向高
這是籃球的一個賣點 同時也是硬傷
天使隊有鱒魚哥 有大谷跟翔平三個頂尖選手
仍然跟季後賽無緣
梅西一輩子也只拿到一次世界冠軍
籃球只要有頂尖球星跟不錯的隊友
基本上 就是強權
觀眾觀點上 享受球星帶來的刺激
但是在體育推廣上 卻造成困難
大家只會去看NBA不會去看本國聯盟
而台灣打籃球人口非常多
支持台灣籃球的球迷可能比勇士隊球迷少
沒辦法發展出真正職業的俱樂部、聯盟等
因為他不是真正的團隊運動
他是需要一堆球員去當幾個球員龍套的運動
而台灣沒有資本土壤、體型、球迷去支持
但規則改成相對符合團隊精神的話
籃球就無聊到沒人看
籃球運動過於年輕:
真正被視為現代籃球的開始
大概可以追到NBA與ABA合併的70年代
相較於棒球、足球那是非常年輕的
足球間都有百年世仇的存在
俱樂部球隊之間 城市城市之間 國家之間
世仇如數家珍
並且球迷的熱情、感情投入那是籃球沒辦法比的
他們的主場優勢 就是裁判誤判或是球迷對判決不滿意
裁判可能會被球迷打死
所以主場裁判值哨時 都會對主隊放水
籃球球迷如前面所提
都是casual 球迷 下班看個球放輕鬆
自然沒有製造世仇 製造火花的長期現象
而聯盟刻意製造世仇 就會發生一個現象
就是場上球員打的頭破血流
Casual 球迷只是看熱鬧 並不會身心投入 同仇敵愾
當年尼克跟熱火互毆 壞小子打喬丹
巔峰之作 奧本山大亂鬥
都是戲弄 逗弄球員 透過吹判或是各種行政手段
比賽安排、媒體宣傳 去火上加油
讓球員產生火花 最後互毆
比如奧本山亂鬥前
活塞跟溜馬早就有過一場火氣很大的比賽
聯盟很明顯是刻意為之 兩隊都有壞脾氣球員
這對聯盟來說都是很好操弄的材料
但是打完了 你有看到現在哪個NBA球隊是世仇嗎
奧本山之後 NBA才知道自己做過頭
自此才放棄製造世仇的手法
NBA也在兩千年後撞到牆
第一次便是2002籃球世錦賽
2003美洲盃 再來是2004奧運 都屢屢受挫
即使沒有最強 但在世界範圍內仍然是頂尖的選手
史上最強前鋒 鄧肯 當時最頂的後衛艾佛森
問題在於NBA的規則 他愈發走向個人主義籃球
規則差異之大 那些個人英雄 根本無法適應
當時他們仍然 自認為最頂尖
派出二線明星 就能屌打
孰料 他們的規則差異 把他們自己拉低了水準
-
如何看待現在的NBA
以一個聯盟來說
NBA對於比賽的控制欲極其誇張
涉賭的裁判唐納西 也出來講過幾個皮毛
但他沒看透聯盟真正的本質
NBA就是秀 整個聯盟就是經紀公司
你可以把他看成當代馬戲團
每晚出來表演幾個秀
改了規則後 天天都在破紀錄
一堆奇奇怪怪的紀錄破來破去
破的洞 比我的麻布袋還多 有夠破
場下的風波 比卡戴珊家族的實境秀還精彩
當成抓馬看
上網酸酸 那些雙標人權仔 笑笑中國豪
因為NBA不是真正的競技體育
一切都是操弄過後的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