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大概有這幾個:
首先是命名,Wii時期吸引了大量輕玩家群體跟風買Wii,
這些群體不會像阿宅一樣成天看發佈會,都以為WiiU只是Wii的配件還是啥,
知名度沒打出來,就算機器是好的也傳不出口碑,
你看有多少人知道WiiU就知道了。
第二是是手把過於特殊,WiiU的定位不是掌機卻有螢幕,所以這螢幕還不能帶出去單獨用,
控制器跟別人差太多所以又沒有第三方遊戲開發商知道怎麼出遊戲。
本來這時候要靠任天堂自己遊戲先暢銷來提升WiiU銷量,
第三方廠商看你銷量好才會願意特別研究怎麼做WiiU遊戲,但又遇到第三點:畫質。
這個問題並不是WiiU畫質性能不如人的問題,
前面Wii會熱門有個原因是剛出來的時候電視主流都是480P,
PS3跟XBOX主打的高畫質根本顯示不出來,
所以任天堂選擇先繼續用480P,沒想到後來1080P電視普及速度超出預期,
看過有個說法是06年普及度只有7%,10年暴增成75%,
所以任天堂太晚開始研發高畫質遊戲,低估了1080P的遊戲開發時間跟資源,
導致了WiiU上第一方遊戲難產,連自家都沒成功開發出幾個遊戲。
做不出第一方遊戲護航,導致WiiU銷量根本起不來,
進一步第三方不肯出遊戲,沒遊戲銷量就更低,形成惡性循環,
這個時候剛好3DS初期不利,資源優先拿去處理3DS,WiiU就直接被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