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我想到前幾年奧斯卡最大贏家「游牧人生」這部電影,也是以露營車為家。
從這部來看高房價世代,或許像我這代的年輕人,不管有沒有成家立業,都有聽過長輩會鼓
但他們可能無法體會,現今房價與薪資的畸形比,造成「收入不高或弱勢」的負擔是蠻重的
當房奴後就對錢斤斤計較、生活品質變差,那樣的感覺真的很不好,久而久之一扯到用錢就
對於賺不多的家庭的我來說,真的很有感觸。
「房市熱炒,青年倒掉。」
是不是因為都被這樣一個傳統的「價值觀」所束縛住,所以那些資本家炒房炒的永無止境呢
看趨勢,未來台灣的房子勢必都集中在某些人手中,那下一代的年輕人或者弱勢族群會不會
最後像我上面這部電影一樣,以車為屋,四處打零工?
當然這些都不甘我的事 不過台灣地那麼小,不太可能出現以露營車為家吧
我也是看過這部電影,思考著 賺不多買房後 是不是會因為繳房貸後,生活品質變差、對錢斤斤計較、夫妻常常因為錢的問題吵架?
如果買不起蛋黃/蛋白區,轉而跑去買蛋殼區,在每天上下班通勤時間2小時以上的車程中開始懷疑人生?
沒有爸媽支助,想自己存頭期款,結果房價漲的速度比你薪水還快
未來幾年,我會過得好嗎?
平常吃的雞排,現在是不是更捨不得花了呢?
說起來滿可悲的,對於賺不多的年輕人,在想要成家立業的那一刻可能就被買房或生小孩的金錢壓力給澆熄了。
以上都是傭人自擾,當笑話看吧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