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insong (pooh)
2023-03-08 15:10:03台灣大學去年舉辦了 『預知平庸與貧乏:反思「雙語國家」政策』論壇,
裡面很多教授提到台灣雙語教育的問題,看完之後我覺得雙語國家這個政策很失敗,也會
傷害台灣自身的文化,
一、 英語焦慮與大學英文檢定畢業門檻
台灣媒體喜歡報導台灣去年多益平均分數與國際排名,以彰顯國人競爭力不足的問題,但
如果去查多益官方網站(https://reurl.cc/Add1Lj),會發現2021年北美洲分數是最低的
,而且台灣(565)分數還超過香港(548),很明顯地因為考生群體的不同,多益成績不能用
來評估國家英語能力,更別說競爭力。
媒體販賣焦慮,家長學生瘋狂湧向營利的英文檢定機構與補習班;在台灣,大學生幾乎一
定要考過英檢才能畢業,很多學生達不到標準就只能重複考;另外一種考生是想考到金/
藍色證書,很多考生一考再考,彷彿忘記是英文好所以檢定成績好,而不是檢定成績好就
代表英文好,需要一直刷成績不就證明英文不好?
我認為應該全面廢除大學的英文檢定畢業門檻,大學不該捨棄自身的英語教學資源,倒行
逆施地強迫學生自費去參加外面營利機構舉辦的考試,學生自己會評估需要花多少時間學
習英文,那些想留學、想進入外商公司實習的學生,也不需要你擔心他們的英文能力。
二、全英語教學與台灣英語環境
2030雙語國家的很重要的一環是全英語教學,如果是英文課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是教其
他課目,研究顯示全英語教學會影響教學品質,更少的上課內容及課堂討論,我想是因為
師生都需要花額外的精力去組織、轉譯英文,沒有辦法專心集中在課程內容,像前面有版
友提到非英文母語的教授用全英語授課的時候缺乏能力去描述困難抽象的概念。
雙語政策的目的提升國家競爭力,但日、韓、台經濟騰飛的時代,反而英文能力都比現
在差,我們也不像香港、新加坡有英國殖民歷史,台灣沒有完整的英語環境與文化去培養
聽跟說的能力,造成有些台灣人會糾正別人文法、拼字但卻不敢開口溝通;一個國際化、
有競爭力的國家需要的不只是語言單一面向,政府在推動雙語政策的同時,有沒有想過去
修改移民、金融等法規?一旦具備文化、種族多元且面向國際的開放社會,台灣自然有更
多學習英語的環境與需求。
三、 雙語族和文化載體
雙語能力是能夠流利的使用兩種語言溝通,最常見的就是小孩的父母說不同的母語,但在
這種天然雙語環境下長大的小孩,也會遇到隨環境改變,一種語言能力強過另一種的狀況
,事實就是,只有少數有語言天分或以雙語為職業的人可以完整的掌握兩種語言,研究說
需要一天五小時沉浸在另一種語言才有可能成為流利的雙語者,這種時數很明顯會壓縮到
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技能的時間。
語言不只是溝通工具也承載著文化、思想、意識,沒有好的語言組織能力就無法進行深度
的批判、思考,也無法感受隱含在語句中的文化與情感,台大論壇的標題『預知平庸與貧
乏』,我認為是語言能力的平庸會帶來文化知識的貧乏。
四、 正確的政策方向
1895年台灣只能說日語,1945年只能說國語,2020年又要推英語,沒有正確認知到英文是
國際交流的共通語,是一種工具,不是台灣社會日常生活使用的語言,台灣語文學會在
2022年有連署,希望以『多語台灣,英語友善』取代2030雙語國家政策;台灣有自己獨特
的語言、文化、歷史、藝術、創造力,政策應創造多語發展的環境,這些才是我們的國際
競爭力。
最後附上台大論壇的完整版影片YT連結,還有台灣語文學會的立場聲明,感謝這些教授們
的分享,有興趣的鄉民可以去看一下。
https://reurl.cc/zAA6r7
http://www.twlls.org.tw/NEWS_20220221.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