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The Reporter《報導者》
2.記者署名:
文字/林慧貞、陳寧
攝影/馬雨辰、鄭宇辰
設計/江世民
核稿/方德琳;責任編輯/張詩芸
3.完整新聞標題:
蛋說從頭:從種雞到生產,一顆蛋上桌需要多少時間?台灣能自行培育蛋種雞嗎?
4.完整新聞內文:
https://i.imgur.com/NSeQA7C.jpg
從國外進口種雞到雞蛋真正上市,需費時至少一年。雖然農委會增加國外進口種雞量,但短
期仍難以補上台灣雞蛋缺口。(攝影/鄭宇辰)
3月5日,台灣蛋雞事業產銷督導委員會再次預告調漲蛋價,雞蛋產地價和批發價雙雙創下歷
史新高,產地價每箱20斤雞蛋來到910元,預計週四(3月9日)生效,而目前黑市價格已喊
到1,200元以上。
漲價後的「好處」,蛋農看得到吃不到,因為禽舍裡母雞染上禽流感死亡使得蛋產量下降,
雪上加霜的是全球都面臨史上最嚴重禽流感,台灣「種雞」斷鏈,蛋農也無法補上母雞缺口
,加劇缺蛋問題。
台灣約養4,500萬隻蛋雞,這些蛋雞的「父母」都是從國外進口,一半以上來自此波禽流感
重災區的美國。一位種雞進口商表示,進雞時間已經延遲半年。
究竟一隻雞是怎麼孵出來的?從種雞到餐桌上的蛋需要花多少時間?蛋種雞的來源跟進口為
何掌握在少數幾家廠商?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要「考慮國內自行培育蛋種雞」,可能嗎?
《報導者》從一顆蛋出發,看見台灣和世界的雞蛋產業如何運行。
雞大致可分成肉雞和蛋雞,蛋雞是專門用來生蛋的雞,肉雞則是一般食用的雞肉;蛋雞在台
灣飼養量約4,500萬隻,不同於肉雞養到一定年齡(白肉雞約35天)即宰殺,蛋雞大致養到1
歲半到2歲左右,產蛋率下降才會被淘汰。根據農委會畜禽統計資料,2021年雞蛋產量約83
億顆,換算該年底人口數量,平均每人一年吃掉350顆蛋,幾乎一天一顆。
除了消費者較熟悉的蛋、肉雞外,另一種功能特殊的雞就是種雞,他們的功能為繁殖用,任
務是交配,生出優秀的下一代,目前台灣每年約進口20~30萬隻種雞。
https://infogram.com/1pe69rpldk35lzsm0exe7k62vdcl673kjyk
端上餐桌的雞蛋,要經過一年的等待
種雞進口之後,為了避免禽流感傳播,必須在種雞場設置的雞舍,隔離檢疫14天。但這些種
雞並不是長大後就成為供應市面上雞蛋的商用母雞,根據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資料,台灣種雞
場大約會以1:10的比例進口種公雞、種母雞,他們交配後生出的下一代,才是一般蛋雞場
養來下蛋的商用母雞。
種母雞約養到20週左右就能生蛋,不過要等到約30~32週齡,產下的蛋才會穩定、孵化率較
高,破蛋隔日經過性別鑑定出來的母雞才能當成商用販售,加上孵化期21天,一隻商用母雞
至少需經過231天才能誕生。
這些商用母雞在一日齡時,就會被種雞場賣到中雞場,由中雞場接手飼養約75天,再賣給蛋
雞場。
https://bit.ly/3ykMvS8
不過,雞是活體動物,運送、飼養過程難免折損。台灣雞隻買賣不像國外講究,買賣時會測
定性能、檢驗相關數據,通常是以交情和信任度來評判品質。在彰化埤頭養了4萬多隻蛋中
雞的許續耀表示,通常種雞場買100隻會送3、4隻,補充折損,若死掉的雞太多,中雞場就
得自己認賠。
代理蛋雞品系「羅曼(Lohmann,或譯為龍門)」到台灣的哈巴公司董事長莊尚文表示,通
常小雞出去後,若7天內或10天內折損過高,就會到現場查看,究竟是提供的小雞出狀況,
或是客戶的保溫、給水、給飼的環境條件要加強。他表示,選擇客戶很重要,若客戶設備不
到位,就會要求增加保溫箱。
蛋中雞場是母雞生涯關鍵育成期,大大影響後續產蛋率。根據農委會2021年委託畜產試驗所
執行的「提升國內蛋中雞產業生產模式」計畫,若此階段管理不佳,可能讓產蛋期蛋較小、
產蛋率較低、蛋品質較差等等。
許續耀解釋,蛋中雞剛開始需要比較溫暖的環境,等長大一點就要保持通風,但又不能通風
太多以至於太冷。由於環境要求高,因此他自己選擇用密閉式禽舍養雞,電腦自動控制溫濕
度,幸運地沒有受到禽流感襲擊。
許續耀說,蛋雞農必須提前半年跟他預定需要的中雞數量,他再跟上游種雞場訂購,賣完一
批大約休息一個月,一年約養兩、三批。只有超過一萬隻以上的大單,他才會要求客戶預付
訂金,若市場上較不缺雞,有客人臨時不收,他也只會要求收取進一日齡小雞的錢。
蛋雞場跟中雞場訂購中雞,可按照自己需求訂購75、80、100日齡等不同年紀,買來後在自
己禽舍養到約18~20週齡(126~140天,依品種有所差異)左右開始產蛋。彰化芳苑鄉蛋農
陳秋池表示,中雞從別人的雞場過來,需要一段適應期,所以蛋農都會再多養1、2個月。
台灣蛋雞產蛋率普遍僅7成
https://i.imgur.com/7y0PA7G.jpg
在台灣,一隻蛋雞從18週齡到100週齡(約574天)的產蛋生涯裡,約可生下400顆蛋,較他
國來得低。(攝影/馬雨辰)
母雞不需受精就能產下雞蛋,剛開始生出來的蛋比較小顆,約45~50克,有些商家會將母雞
第一個月生產的蛋包裝為「初生卵」販售;大約在生產4個月後,雞蛋重量來到60克左右,
也就是一般消費者最常買到的重量。到產蛋後期,雞蛋會愈來愈大顆,可達到66克,不過老
母雞因吸收飼料中的鈣質能力變差,產下的雞蛋殼也會變得比較薄。
產業界慣用「週齡」計算母雞產蛋效率,大部分母雞約在26週齡(182天)進入產蛋高峰,
產蛋率可以達到9成。產蛋率計算是以總產蛋數÷在養產蛋母雞數,例如一個養雞場有1萬隻
產蛋雞,一天產下9千顆蛋,產蛋率就是90%。
以台灣主要飼養的「海蘭(Hy-Line)」品系蛋雞為例,根據原廠飼養手冊,海蘭高峰時期
產蛋率可達95%~96%;在產蛋後期約一歲半左右,產蛋率也有8成;100週齡(將近兩歲)產
蛋率來到7成以下則需淘汰。從18週齡到100週齡(約574天)的產蛋生涯裡,一隻雞約可生
下471~487顆蛋;不過台灣因飼養環境不佳,蛋雞產蛋率普遍只有7成,產蛋生涯僅產下約4
00顆雞蛋。
後期母雞產蛋數愈來愈低,台灣許多蛋農習慣讓母雞「強制換羽」──停止或者減量供給雞
隻飼料大約1~2週,當母雞攝取的營養變少,便會停止產蛋,羽毛也開始脫落。這時如果恢
復餵食正常分量的飼料,母雞產蛋率便會回升,甚至可達8、9成,從實施換羽到恢復產蛋,
約需20到60天。不過強制換羽有人道疑慮,歐盟、紐西蘭都已明令禁止。
台灣有哪些蛋雞品種?進口種雞有困難嗎?
https://i.imgur.com/88SQREm.jpg
美國育成的「海蘭」體型較小、生出來的蛋約60克,最符合台灣消費者需求,目前占台灣一
半以上市場。(攝影/馬雨辰)
根據中華民國養雞協會2019年統計,台灣進口蛋種雞主流品系是海蘭(Hy-Line),佔比高
達56%、龍門(Lohmann,亦即前文的羅曼)18.3%、海碩士(Hisex)14.5%、伊莎(ISA)7.9
%,以及海斯 (H&N NICK)3.3%。
海蘭有許多品系,台灣主要進口是其中的Hy-Line W-36,另外市面上許多褐殼雞蛋則是來自
海蘭褐色雞品種Hy-Line Brown,是由美國海蘭國際公司育成,母公司是德國龍門(Lohmann
)集團,體型比較小。彰化芳苑鄉蛋農陳秋池飼養的5萬隻雞就是以海蘭為主,他解釋,台
灣多是籠飼,海蘭體型小,約接近1.6公斤,許多隻放在同一籠較不會擁擠,而且海蘭生出
來的蛋約60克,最符合市場、現有包材設計所需,因此蛋農都比較喜歡養海蘭。
目前全台只有5家種雞場,每年進口種雞數目都有總量管制,由農委會和業者協調,依各種
雞場前3年平均實際進口量分配額度,每3年檢討一次,且每批種雞最多飼養到85週齡(595
天)就要淘汰。這個制度起源於2002年,主因是農委會希望從源頭管控雞隻數量,避免雞蛋
過剩、蛋賤傷農。由於進口種雞有配額限制,要談代理權,對飼養、孵化、禽舍管理的技術
要求高,相對投入的資本額也高,能存活至今的業者都是早早切入市場,不容易有新競爭者
。
農委會核定的每年進口種雞配額以19萬隻左右為原則,但也會依據當年飼養和市場狀況另開
專案配額數,例如去年(2022)台灣禽流感疫情嚴重,進口種雞就達26萬隻,今年(2023)
1月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宣布擴大進口種雞,預計配額30萬隻。
不過這兩年種雞進口面臨禽流感嚴重考驗,因為台灣種雞一半以上來自美國,其餘則是加拿
大、法國,但美國去年1月至今年2月22日,因禽流感撲殺了5,732萬隻雞,創下歷史新高;
法國也撲殺了1,986萬隻雞。去年9月農委會就曾對外表示,去年上半年因主要來源國禽流感
疫情,以及國際物流延遲,預計第三季才能恢復正常進口,這也使得今年初投產的母雞供應
不及。
https://infogram.com/1pd3m33rqqey02cmgveme57x0wbkzqr6d06
今年至今進口了5萬隻種雞,雖然目前台灣缺蛋孔急,不過一時間仍難以大量進口種雞。畜
牧處處長張經緯表示,進口時程與額度和國外供應情形、種雞場飼養空間都有關,種雞場都
有一定排程,一批養完才能進下一批。
蛋殼、蛋黃為什麼有不同顏色?台灣零售主流是哪種?
台灣市面上的雞蛋有白色、褐色也有淡青色,通常褐殼蛋會讓民眾聯想到養生、土雞蛋,價
格比白殼來得好,不過其實蛋殼顏色和營養價值沒有太大關係,褐色的蛋也不一定就是土雞
蛋。例如台灣白殼蛋主要來自「海蘭」蛋雞,除了有出產白殼蛋的品系Hy-Line W-36,也有
出褐殼的品系「Hy-Line Brown」。張經緯表示,目前零售市場約有80%以上是白殼蛋,公定
報價也是以白殼蛋為主。
世界各地的消費者,有些地方獨鍾白殼蛋,如北美,也有些地方特別喜歡褐殼蛋,例如歐洲
。
蛋殼顏色的成因,是蛋通過輸卵管時,色素沉澱到蛋殼成分之中,而產生了不同的顏色。某
些雞種在產蛋過程中,沒有色素沉澱的機制,就會產生白殼蛋。而隨著雞種不同,蛋殼顏色
很多樣性,包括青色、藍色、粉色、深紅色,但市面上以白色與褐色為最大宗。
生產白殼蛋的雞種,雖然產蛋效率略勝褐殼蛋雞,生長到90週齡時,累積的產蛋總數大約也
只相差10顆左右。不過在大規模飼養的牧場,這樣的微小的差異,仍然足以造成經濟收益上
的差距。
此外,蛋黃深淺也各有愛好者,蛋黃之所以呈現黃色,是來自母雞食物中的類胡蘿蔔素(Ca
rotenoids)。雖然蛋黃的色澤,已經證實和營養價值無關,卻大大影響著消費者的食慾與
選擇。
目前,全世界運用最廣泛的羅氏蛋黃顏色扇(Roche Yolk Color Fan),將蛋黃顏色分為15
級,最淡色為一號,顏色愈深、編號愈大。根據過去的消費者調查,大約10到14號色的蛋黃
,最受消費者歡迎。
https://i.imgur.com/f2YEC4w.jpg
為了因應市場的需求,以目前的技術,已經可以透過在飼料中添加不同濃度的類胡蘿蔔素,
或者合法的食用色素,來得到想要的蛋黃顏色。
如果在網路上搜尋「蛋黃顏色扇」,還可以看見將蛋黃顏色分為16級的版本,這是因為日本
消費者,特別喜愛橘紅色的蛋黃,在2016年時所發展出的新色卡。
蛋雞的養殖方式差異,影響產蛋率、防疫與價格
https://i.imgur.com/GtePhv7.jpg
台灣85%都是開放式的傳統雞舍,野鳥、老鼠可隨意進出,不僅影響產蛋率,也難以抵禦禽
流感病毒。(攝影/馬雨辰)
根據農委會2022年第三季畜禽調查統計,全台共有約200戶蛋中雞場,2,118個蛋雞戶,養了
4,492萬隻雞,一年產83億顆蛋,產值超過200億元 。其中養雞重鎮位在彰化縣,雞隻數佔
全台44.9%,接著依序是屏東縣、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
https://bit.ly/3mAazOe
儘管台灣不乏有20萬隻雞以上的大型雞場,但整體來說,仍以小農居多,3萬隻以下的飼養
戶佔全國75.6%。這些養雞戶多半資金較少、高齡化,飼養方式以最傳統的開放式巴特利籠
(Battery Cage)為主,又稱格子籠,A4面積(約623.7平方公分)的籠子約養2~4隻蛋雞
,禽場外面沒有水泥牆,甚至沒有圍網,野鳥、老鼠可隨意進出。養雞協會祕書長王建培指
出,目前台灣85%都還是用開放式的傳統雞舍,尤其又以小規模1、2萬隻佔絕大部分。
剩下1成多的雞農則採用非開放式高床、密閉式水簾禽舍,雖多半一樣採格子籠,不過會用
鍍鋅圍網、不透光帆布將四周罩起,隔絕野鳥;雞養在第二層,落下的排泄物到最底層,方
便收集處理。密閉式負壓水簾禽舍則採磚牆、隔熱板搭建,搭配水簾、風扇降溫、散熱、排
風,電腦自動控制場內溫濕度,同時用自動化的給飼、集蛋設備,降低人力負擔。台灣與國
外的大型養雞場,多半採用密閉式水簾禽舍。
蛋中雞場通常是一批一批飼養,也就是統進統出,賣出一批雞後,禽舍清空全面消毒。傳統
開放式的格子籠禽舍則多半採混齡飼養──有尚未進入產蛋期的中雞、產蛋高峰期的母雞、
產蛋後期的老母雞──使得禽舍一直無法全面清空消毒,成為禽流感病毒的溫床。根據農委
會防檢局的禽流感H5亞型病毒陽性率監測資料,2013年到2021年蛋雞場驗出陽性率皆突破4
成,幾乎每監測兩隻就有一隻曾有過禽流感病史,是所有禽類當中比例最高。
混齡飼養也影響產蛋效率,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教授陳盈豪曾在研究中指出,蛋雞
是長光照的禽類,開始產蛋後,每日光照時間要比之前長,須維持光照17小時,刺激卵巢發
育排卵。但台灣傳統開放式的蛋雞場沒有點燈設備,混齡也沒辦法讓每隻雞獲得適當的光照
時數,產蛋率自然上不來。
實際對照這兩年雞蛋生產數量和產蛋母雞隻數,台灣這兩年產蛋率都在7成左右低檔徘徊,
若按照原廠飼養手冊早該全數淘汰。張經緯也坦言,目前台灣整體母雞產蛋率約7成,的確
偏低,預計從今年到2025年編列10.5億元,補助5萬隻以下的開放式禽舍改建成非開放式,
最多補助一半450萬元,例如建置鍍鋅圍網、不透光帆布、集糞設施等等;若改建成水簾密
閉式禽舍,則補助一半,最多1,000萬元,期望提升產蛋率、抵禦禽流感。
台灣蛋中雞場的飼養水準也有待提升。根據農委會2021年委託畜產試驗所執行的「提升國內
蛋中雞產業生產模式」研究,樣本中9場共15批次雞隻,體重整齊度符合各蛋雞飼養管理手
冊推薦標準占53%,不符合則占47%,可能造成產蛋數減少,部分禽舍也沒有人車管制和消毒
措施,有生物安全疑慮。
傳統開放式籠飼產出的雞蛋,是餐飲業者、菜市場、蛋行散裝平價蛋的主要來源,末端目前
價格約在60到70元;非開放式高床、密閉式水簾禽舍則多半進入中高價的品牌蛋市場,末端
售價可達80~100元以上。
除了傳統籠飼,台灣也有採取放牧、平飼、豐富化籠飼的友善生產方式,但目前僅佔台灣市
場不到一成。農委會在2015年12月31日公告〈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公布了上述
3種雞蛋友善生產方式的最低飼養條件,根據農委會2021年委託中興大學執行的「台灣蛋雞
轉型友善飼養政策評估與轉型輔導」,有近80家雞場屬於此類型。
豐富化籠飼雖然還是以格子籠飼養,但雞可在籠內自由活動,且籠內要提供磨爪、可誘發雞
隻扒地覓食自然行為的設施。平飼則是不使用籠子,雞可在地面自由活動。放牧的活動空間
最大,除了室內活動空間外,還需要提供有遮棚、樹、灌木、茅草的戶外空間讓雞隻進出。
農委會也在2021年修法,不得誘發或強迫母雞換羽,母雞淘汰後不得進入未符合指南定義的
養雞場繼續飼養。不過由於友善飼養土地和設備成本較高,末端價格大多超過百元。
禽流感對台灣種雞與中雞的影響
https://i.imgur.com/W7Crzhw.jpg
今年才過3個月,就有9萬多隻蛋雞因禽流感被撲殺,已接近去年全年數量。不過許多第一線
蛋農皆認為實際染疫母雞比檯面上多,但雞農多半不願意通報。(攝影/馬雨辰)
從2021年開始流行的H5N1高病原禽流感,不僅在國外造成重創,對台灣種雞、中雞也造成影
響。從農委會資料看來,去年9月、10月初雞蛋供需較平穩時,入中雞數每週平均約50萬隻
,之後開始下降,12月下滑到30多萬隻,今年2月第一週和第二週更分別只剩下29、28萬隻
。既然持續投入的產蛋雞減少,雞蛋產量便跟著下滑。
https://bit.ly/3IXZLAZ
農委會防檢局資料顯示,2022年台灣全年因禽流感撲殺了10.7萬隻蛋雞、5.8萬隻蛋中雞,
然而今年1月到3月2日,就撲殺了約9萬隻蛋雞,另撲殺近3萬隻蛋中雞。
一位來自彰化不願具名的蛋農表示,實際染疫的蛋雞遠比檯面上多,因為蛋價正好,撲殺僅
補助成本6成,還要消毒、清潔2個月才能復養,「農民都私下處理,死掉的請化製車載走,
還沒死的就讓雞自己熬過去,會通報的是真的損失太慘重,才寧願領補償。」
種雞則是受到全球禽流感疫情影響,莊尚文表示,現在自己延遲進雞已超過半年,全世界都
缺雞,業者要在世界各地找安全的地方蓋廠抵禦禽流感,成本轉嫁到下游,種源漲了10、20
%。
即使農委會這兩年取消種雞85週齡就要淘汰的限制,但莊尚文表示,目前國內雞隻還是短缺
,公司不太敢接新訂單,現在產能基本上是半年前進的種雞,這半年沒有新的雞進來,只能
先顧好老客戶。
在屏東養20萬隻蛋雞的大武山牧場,也自行養成蛋中雞,營運長魏毓恆表示,1月訂的小雞
,延到4月才來,所有生產排程都被延後,只能延長清洗消毒時間。他也觀察,這兩年國外
進口的種源似乎較不穩定,生下來的雞死亡率比以往高,產蛋率也沒有以前理想;以大武山
為例,以往正常產蛋率約9成,這一、兩年掉到8成。
全球缺雞,近兩年作為飼料的玉米、黃豆價格又飆漲,養雞成本不斷墊高。許續耀和陳秋池
表示,現在一日齡種雞每隻約47~49元,2021年才42元;75日齡中雞一隻則是140元,之前
僅110元。
由於種雞短缺、中雞接不上,有許多蛋農改買其他蛋場淘汰的「二春雞」。許續耀解釋,第
一手養殖的人養的是「一春」,如果中間沒有換羽,賣給下一個人,這隻雞就是「二春雞」
,通常是少數密閉式、統進統出的蛋農淘汰的雞;如果換羽過一次再賣給下一個人,則稱為
「三春雞」。一隻二春雞價格約在60、70元,三春則少二春雞約20元,這些雞再經過換羽,
可以再生產半年到一年左右,不過雞蛋也會變得比較大顆。
缺雞也考驗平常買賣關係的維繫。陳秋池說,如果長期配合,或者付款不囉唆,當場一手交
錢一手交雞,這樣的蛋農在缺雞時自然會被中雞場排在優先位置。
中雞賣給蛋雞場,通常蛋農7天後才付款,如果中雞有問題會扣錢。但因為現在中雞太搶手
,蛋雞場能夠協商的空間變小,中雞場也會要求蛋農提早付款。
許續耀表示,通常中雞賣出去後進到別人的禽舍,「一週內折損都算我們的」,有些客人會
挑三揀四,嫌雞的體重不夠、擔心雞有問題不願意先付錢;一批雞成本5、600萬,有客人真
的一個月才給錢,這種客人就會減少往來。他說,現在雞很搶手,不擔心賣不掉。
台灣可能培育出自己的蛋雞品種嗎?
https://i.imgur.com/wGB6HDM.jpg
禽流感影響台灣蛋種雞進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雖然提出由國內自行培育蛋種雞的想法,但
全世界蛋種雞產業高度競爭,掌握在兩大跨國集團,數十年的技術並非一蹴可幾,許多業者
都不看好。(攝影/鄭宇辰)
這兩年全球嚴重的禽流感影響台灣種雞進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在3月1日到立法院報告時指
出,台灣蛋雞因規模太小沒有原種,「有請畜產試驗所和學者專家討論,看怎麼解決。」立
委詢問台灣要不要培育蛋種雞,陳吉仲則表示,有這樣的想法,「需要時間,但值得投入。
」
其實,種雞研究在世界歷史悠久,屬於資本和技術密集的產業。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陳
志峰是國內少數的家禽育種專家,他解釋,每種生物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自然會淘汰不利
在大自然中生存的特徵,例如雞如果出現白羽毛,在野外會很容易被獵食者捕捉,或者是出
現短腳脛,會不利耙土抓蟲,覓食效率會變差。不過,當雞生長在人們圈養的環境中時,這
些突變出來的特殊性狀,反而有機會被保存下來。陳志峰指出,雞因為人類長期的馴養與干
預,意外保留下多樣基因。人們刻意挑選某些特殊性狀,並加以繁衍的行為,就是所謂的「
育種」。
https://bit.ly/3mFjZs0
近百年來,畜牧業不斷蓬勃發展,商業育種的方向,持續朝著增加經濟動物的生長效率演進
。例如蛋雞的祖先欉林雞一年只能生下10多顆蛋,現在的商用品種,可以在90週內生下超過
400顆蛋,差距十分驚人。
每一種生物與生俱來都有不同的專長,雞也是如此,長肉長得快的,可能就比較不會生蛋;
生出來的蛋形狀漂亮的,可能蛋就比較小顆,沒有一種生物是十全十美的。在這樣的情況下
,要怎麼盡量選拔出又會生、蛋又大又漂亮的雞種,就需要透過「雜交優勢」來往育種者的
目標前進。
例如將很會生蛋的雞媽媽,和具有生蛋大顆基因的雞爸爸,交配生下後代,裡面就有一定比
例的小雞,可以同時兼具爸爸媽媽的優勢。要能夠選拔出生產效率好的雞種,育種業者必須
掌握足夠大的基因庫,過去數十年間,育種公司不斷互相併購,目前全世界商用種雞供應幾
乎是來自兩間跨國大集團。
農委會委託畜產試驗所執行的「提升國內蛋中雞產業生產模式」報告中指出,全球蛋雞兩大
集團,一個是德國龍門(Lohmann)集團,下轄3家蛋雞育種公司:龍門(Lohmann)、海蘭
(Hy-Line)、海斯(H&N)。另一個大集團則是荷蘭漢德克斯(Hendrix Genetics)集團及
法國伊莎(ISA/Hubbard)集團,有6個商業蛋雞品系:伊莎(ISA)、秀拔(Shaver)、巴
布谷(Babcock)、海碩士(Hisex)、荷萬士(Bovans)、麗加福(Dekalb)。
報告中也指,蛋雞育種行業在1980年代高度競爭,育種公司如果銷售量無法在全球排前三,
將無法有充分資金再投入育種研究。
對種雞公司來說,種原就是他們最重要的資產,因此純種的雞隻是不外流的,他們販售給農
民的雞,都是經過雜交的後代。如果農民自行將買來的雞,再繼續繁衍下去,原本優良的性
狀,可能就會漸漸稀釋、流失,因此農民必須不斷跟種雞公司買雞,才能確保所飼養的雞隻
,具備良好的產蛋效率,也就是所謂的雜交優勢。
大武山牧場執行長魏毓恆認為,種雞研究在至少有超過百年歷史,投資非常大,耗時很長,
日本養雞規模比台灣大,種雞也是跟國外買,台灣很難跟跨國大公司競爭,何況品種除了研
發,後續還要行銷。
哈巴公司董事長莊尚文也認為,台灣太小了,才2,000多萬人口,肉雞才有祖父母代(GP)
,蛋雞目前只有父母代(PS),「(蛋雞)要有GP,人口要1、2億,否則做不起來。」
自1960年代,工業化、集約式畜牧業崛起以來,全世界畜牧業的樣貌愈來愈相似,從種雞到
飼料,都是來自少數幾間企業。而原本世界各地所保存的地方雞種,也就是俗稱的土雞,因
為生長效率差,不受飼養者喜愛,面臨消失的危機。
許多有意識的國家,紛紛開始透過政府或學界的力量,致力保存這些遺傳資源。例如台灣的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在1981年成立了土雞保種中心,歷經40多年的研究與選拔,目前也選
育出了產蛋能力不錯的土雞品種。在極端氣候愈來愈劇烈的年代,這些本地雞種,比起商用
雞種,反而有較好的耐熱、抗病能力,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又可以肉蛋兩用,很適合小農小
規模飼養,發展特色產業。考量現實狀況,台灣的育種研究,很難在商用品種上有所突破,
但這些台灣獨有的珍貴土雞品種,他們對產業能否產生什麼樣的貢獻,在主流市場之外另闢
蹊徑,值得持續探索。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https://bit.ly/41Xep4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