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金像獎:越南為何不願認可創下歷史的關繼威?
BBC中文網
喬納森·赫德(Jonathan Head)、武珍(Tran Vo)
在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上奪得最佳男配角獎之後,關繼威(Ke Huy Quan)發表了一番動
情的獲獎感言,提到他年少時從越南乘坐小船,中途住過香港難民營,最後到達加利福尼
亞州的歷程。
「我在難民營裏度過了一年,然後一路輾轉終於來到這個好萊塢的最大舞台,」他說道,
「人們說這種故事只有在電影裏才會發生,我難以置信它真的發生在我身上。這就是美國
夢。」
他是第一個贏得奧斯卡獎的越南裔人士,也是本年度獲提名的兩個越裔之一——另一個是
《鯨》(The Whale,《我的鯨魚老爸》)的周洪(Hong Chau),她一家當時同樣是乘小
船逃離越南的。
但是在越南,官方的反應卻是相當平淡。幾乎全由政府控制的媒體報道很少提及到關繼威
和他的身世背景。
有些人更多的是強調這名演員的華人血統,而不是他的越南背景。他在1971年出生於南越
首都西貢,他的家庭屬於當時在生意經營上相當成功的華裔少數派,這類人在當時很多東
南亞城市當中很常見。沒有人提到的是,他是以難民身份離開越南,是一群所謂「船民」
的逃亡潮當中的一分子。
越南《青年報》(Thanh Nien)只寫到「他在1971年出生於胡志明市(西貢後來的官方名
字)的一個華人家庭,及後於1970年代移居美國」。
《越南青年報》(Tuoi Tre)則寫道:「關繼威在1971年出生於越南的一個華人家庭,母
親來自香港,父親來自中國大陸。」
《越南快訊》(VN Express)網站寫道,這名演員的「華人父母在堤岸區(Cho Lon)」
,指的是西貢一個華裔聚居的傳統唐人街區。
越南政府官員沒有發表過任何評語,不過對一向習慣性沉默的越南共產黨來說,這或許不
那麼令人意外。為什麼對於這個公開承認自己的越南背景、如今又大獲成功且得到全球認
可的演員,大家會如此不願意敞開懷抱接納呢?
1970至1980年代的船民大逃亡,是越南近代史上最黑暗的事件之一。當時有超過150萬人
逃離,當中大多數是華裔。他們常常乘坐搖擺不定的小船,穿過南中國海離開。
據聯合國難民署(UNHCR),當時這場難民潮中的死亡人數在20萬至40萬之間,有些人是
死於無情的海盜手下。對於在當時剛剛擊退強大的美軍,後來又實現了壯麗的經濟騰飛的
共產黨來說,這是一段他們想要忘記的歷史。關繼威在奧斯卡得獎,卻將這些記憶帶回來
了。
那場悲劇性的船民大逃亡所喚醒的,還有越南與強大的鄰居中國之間糾纏的關係。兩個共
產主義政權在二戰後的建政時期官方聯繫非常緊密,中國當時向北越提供大量的援助,支
持後者先後對抗法國和美國。
但是,到了1975年4月,北越取得勝利和越南統一的時候,兩國的關係已經越來越緊張。
這當中的關鍵點是,中蘇決裂和中美關係恢復之際,越南共產黨領導層站在了蘇聯一邊。
一個亞裔童星的奇幻歷程
關繼威的人生故事,開始於一段如許鞍華電影《投奔怒海》所講述的那種越南難民逃亡歷
程,而他之後的人生也同樣如電影一般跌宕。
他7歲時隨家人逃離越南,他和父親到了香港,母親和三個兄弟姐妹則去了馬來西亞,直
到1979年各自抵達美國之後才一家團聚。
但是關繼威接受《衛報》(The Guardian)訪問時卻用「創傷」來形容之後的一段日子,
因為身為移民,「沒有人想要我們……在學校他們會取笑我們,你能想象這對一個孩子的
精神狀態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他的人生轉折發生在12歲那年——他前去支持弟弟參加《奪寶奇兵》(Indiana Jones,
《印第安納·瓊斯》)的試鏡,卻被導演選中,他說那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刻之一」
。
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是最早將亞裔演員加入好萊塢票房大片的
導演,他之後參與製片的《七寶奇謀》(The Goonies,《小靈精》)同樣選用了關繼威
出演一個中國小偷,與一眾童星一起演出這部兒童經典喜劇。
雖然當中對亞裔的描繪因刻板印象而受到批評,但關繼威仍將斯皮爾伯格視為先驅者。不
過成年之後他出演一系列電影和電視劇的角色越發模式化,只能放棄表演,轉而從事幕後
工作,擔任助理導演或者特技協調員。
「從童星到成年演員的轉變總是很困難,」他向《電訊報》(The Telegraph)表示,「
但當你是亞裔時,就更要難上100倍。」
直至以亞裔為主角的《摘金奇緣》(Crazy Rich Asians,《瘋狂亞洲富豪》/《我的超豪
男友》)大獲成功,再次看到希望的關繼威才決定重返幕前。
當得到《媽的多重宇宙》角色時,他並不期待電影會獲得如今的成功——這部融合了獨立
劇情片、科幻和超級英雄概念的電影,觀眾緣充滿不確定性。
關繼威在片中飾演楊紫瓊的丈夫,最終這部電影和關繼威都全面征服了好萊塢。
最終在奧斯卡頒獎台上,是《奪寶奇兵》的主演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夏裏遜
·福)將最佳電影獎座頒發給他們,他與關繼威得以在好萊塢最高舞台上重逢。
關繼威在台上感謝了自己的弟弟和妻子,「他們月複一月、年復一年地告訴我,我的時刻
會到來的。」
「夢想是你必須要相信的東西,我幾乎就放棄了自己的,」他說。
「我要向所有的人說,請記住堅持你們的夢想。非常你們歡迎我回歸。」
當時主要生活在堤岸區的大批越南華人,包括關繼威一家,正是捲入了這樣的大潮中。他
們當時作為南越主要的資產階級已經生活在壓力之下,取勝的越共懷疑他們與倒台的政權
有關聯。很多人被送進了再教育營。
由於接連經受嚴重的破壞、國際孤立和新政權頑固不化的社會主義政策,戰後的越南經濟
有很多年都陷於困境之中。當地華裔通常都有錢收買官員和僱用船隻,於是就在1978年9
月開始大規模逃離。
1979年2月中國出兵越南,當時越南的反華情緒高漲,令這場大逃亡越演越烈,隨後持續
了十多年。
與中國糾纏不清的關係一直延續至今日,儘管主要的矛頭已經不再是指向華裔種族。很多
當時逃離的越僑,都已經回到越南並取得了成功。
但是對中國在南海爭議島嶼上採取激進政策及其越發壯大的經濟力所形成的不滿,在民眾
當中激發著反華的情緒。
「他(關繼威)不是越南後裔,他只是華裔越南人,出生在越南,我們就說清楚這一點,
」一名網民在BBC越南語部的臉書(Facebook)頁面上寫道。
另一個則寫道:「他們應該清清楚楚地寫明他是華裔美國人,他是曾經有越南國籍。我看
不出這裏面有任何『越南人血統』。」
但是有一個網民卻寫道:「我們應該說他是越南人,因為他是出生在越南,並有華人血統
。」
越南作家陳進勇(Tran Tien Dung)在臉書上表示,關繼威的身份應該是「西貢堤岸」人
:「對我來說,關繼威是在他的出生地西貢——堤岸區獲得養分的,然後是在美國長大和
成名。所以我想恭喜他,並在社交媒體上與公眾分享這種喜悅。」
「我認為官方媒體無視關繼威作為船民的經歷是令人遺憾的,」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的醫
科教授阮文段(Nguyen Van Tuan)說。他過去也曾是船民。
「1970至80年代船民逃難的故事,是這個國家歷史上的一個悲劇性篇章。大多數越南難民
當時都去了美國,無論是華人後裔還是『純越南人』,當時都非常貧窮。他們英語都不會
說,但是他們生存了下來,而且都茁壯成長了。」
「今天在越南的一代人並不能想象當時難民的艱難,一部分是因為他們並沒有被教導我們
歷史當中這段悲痛的時期。」
*喬納森·赫德(Jonathan Head)是BBC駐東南亞記者,武珍(Tran Vo)是BBC越南語部
記者,工作地在曼谷。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64973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