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聯合
2.記者署名:葉冠妤
3.完整新聞標題:追思政治受難者 史哲:白色恐怖 不該侷限為只是過去事件
4.完整新聞內文:
2023-03-18 14:00 聯合報/ 記者葉冠妤/台北即時報導
每逢清明節前夕,國家人權博物館會都會舉辦「威權統治時期政治受難者追思紀念會」。
今天的追思會上,政治受難者蔡焜霖及陳欽生合唱「千風之歌」追悼逝者,會後人手一支
象徵人權與自由的鐵砲百合繞行人權紀念碑,祈願受難者安息、家屬平安。
文化部長史哲致詞時說,這段歷史傷痛不該被侷限為只是過去的事件,也不該只是由某一
群人或某一個黨派來紀念,需要以各種形式流傳,讓這段台灣曾經歷的悲慘過程與背後原
因永遠被記取、反省。
監察院院長陳菊致詞時說,「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條例」雖然跟政
治犯前輩的期待有落差,但會一步步向前推進,感念所有前輩用鮮血、生命,還有各位家
屬的付出犧牲,才有今天台灣的民主多元寬容,相信未來蔡總統、行政院長陳建仁會用最
快的速度,讓政治受難者恢復應有的權利與名譽。
史哲表示,今天不是一個有特定名稱的日子,卻是一個重要、不能遺忘的日子,對享受民
主成果的我輩與後代來說,最重要的責任是讓這樣的傷痛不被侷限成只是過去的事件,或
者這件事的紀念只是某一群人或某一個黨派的的事情,如果只是被定義成過去事件,那恐
怕我們未來有可能再經歷相同的事,因此除了紀念園區工作加速進行外,也要透過文字、
影響等各種形式傳達下去,讓台灣曾經歷的悲慘過程及背後原因能永遠被記取、反省與感
同身受。
遭受槍決的受難者李順法孫女李欣怡今講述在有限資料尋根、找回祖父血肉的歷程。她表
示,如果是幾年前要她上台,她只能透過閱讀、學術研究,以資料中的第三人稱描述祖父
,透過近幾年與家族長輩談話、發掘家族老屋、解讀政治檔案、走訪不義遺址、一字一句
地讀著祖父家書,才慢慢理解家族的遭遇,在她心裡,李順法前輩不再只是生澀名字,而
是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家人。
李欣怡說,由於資料太少、盤根錯節的人脈關係,這幾年的尋根歷程是在錯誤裡學習,從
資料發現受難的不只她的祖父,還有她的伯公、叔公,在開放的官方檔案她第一次看到祖
父照片,但檔案資訊太少了,不足以理解祖父生平,而祖父留下最多線索的是家書,每封
信都在報平安,即使在人生的最後歲月裡,寫給家人的盼望仍充滿光明與愛。
李欣怡說,一個人或少數人擁有極大權力做下生死判決,就是威權統治的本質,也是該記
取、極力避免再發生的錯誤。作為母親、也是受難者第三代的她,希望白色恐怖歷史能納
入學校教育,讓不容易開口的受難者家庭能有接觸家庭歷史的機會,也希望政府向家屬開
放政治檔案及不義遺址,更期許人權館替每位政治受難者種下時空膠囊,將故事代代傳承
,才是前輩們犧牲的最美好價值。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https://reurl.cc/XLRXa3
6.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以天為單位),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