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The Reporter
2.記者署名:
文字/嚴文廷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核稿/楊惠君;責任編輯/張詩芸
3.完整新聞標題:憲法訴訟篇
防疫與投票絕非兩難──韓國可以、台灣呢?台權會訴求決戰憲法法庭
4.完整新聞內文:
https://i.imgur.com/ds3LyBf.jpg
2022年11月26日九合一地方大選,有65,000名確診者無法外出行使投票權。防疫與投票真的
是無法兼顧的課題嗎?(攝影/鄭宇辰)
歷經1,159天,台灣終於等到疫情全面大解封,但3年多的防疫非常手段,影響所及,不僅在
醫療健康、生命財產與社會經濟的面向,包括邊境管制與開放及如何保障染疫者選舉時的投
票權,甚至衝撞了國際互動與民主社會的慣例。其中,2022年11月26日台灣九合一地方大選
,禁止確診者出門投票,影響65,000人的公民投票權,引發極大爭議。
對此,台灣人權促進會協助個案當事人的行政訴訟將於今年5月開庭,一旦遭駁回,不排除
二度挑戰憲法法庭。
「2022年11月20日週日晚上覺得喉嚨怪怪的,先在家裡快篩,結果兩條線,『我確診了!』
但問題來了,週日晚上到哪找醫師線上看診,既然只是輕症,那就先休息隔天再說;週一線
上看診後,按指揮中心確診居家隔離規定是5+N,得開始5天的隔離,但我看到隔離通知書
的時候愣住,居然是從週二開始起算,也就是說,我要到週六午夜才解隔離;換言之,我剛
剛好錯過九合一地方大選與公民複決的投票,當下很錯愕。」
這是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林明昕的親身經歷,因確診隔離而失去投票權,而他只是全台灣
六萬五千分之一。
2022年11月26日台灣舉辦九合一地方大選,事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以及中央選舉委員會
已定調維持「5+N」防疫措施;選前一天,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公布約有65,000人確診者
因居家隔離而無法出門投票:
「從11月22日起算,過去4天本土共新增66,000多人確診,選舉當天約再新增1萬多例確診,
整體估計8萬人確診需要隔離,年滿20歲以上具有投票權者約佔8成,估計實際受影響人數約
在65,000人左右。」
台灣人權促進會(簡稱台權會)認為,此舉已經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以及《憲法》保障的公民
投票權,台權會會長周宇修今年2月1日針對程序部分聲請憲法訴訟,被裁定不受理;5月,
針對個案當事人實體案件的行政訴訟即將開庭,雖然成功機會不高,但這將讓此案可以二度
挑戰憲法法庭。
疫情下二度禁止確診者投票,中選會備受質疑
《憲法》第17條註明「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及複決之權」,選舉投票更是具國內法律效
力《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5條參政權所保障的範圍:「凡屬公民 不受無理限制
,均應有權利及機會 在真正、定期之選舉中投票。」
九合一地方大選前,多個民間團體接連召開記者會與發布聲明提醒指揮中心,若不讓確診者
投票,有違憲之虞。如台權會當時指出:「台灣作為一個獨立民主國家,2022年九合一選舉
與18歲公民權修憲案的公民複決非常重要,且在俄烏戰爭、中共20大以及G20大會之後,全
球都在關注台灣的選舉動向,而人民受《憲法》與《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所保障的投
票權,在中央選舉委員會長期行政怠惰與毫無作為的情況,中選會與指揮中心依舊堅持『5+
N』防疫措施,對民主國家的台灣來說,是嚴重與重大的《憲法》與民主體制的衝擊。」
https://i.imgur.com/jhA7Tbz.jpg
台權會會長周宇修協助因確診而無法投票的當事人提出行政訴訟,5月將出庭,甚至不排除
二度挑戰憲法法庭。(攝影/鄭宇辰)
周宇修受訪時指出,台權會已協助一位拿到確診通知單、無法投票的當事人,對中選會及地
方選舉委員會提起行政訴訟,並請求聲請憲法法庭訴訟。
周宇修強調,對於民主國家的台灣來說,選舉至關重大,這個案子主要分成兩個部分:其一
是程序的部分,因為選舉已經結束,所以選完沒幾天就收到法院駁回,立刻再送憲法法庭,
2月1日憲法法庭以聲請內容與《憲法訴訟法》規定要件不合為由,裁定不受理;其二則是實
體案件本身,預計5月行政訴訟開庭,就算輸了還可以再提憲法法庭,繼續奮戰到底。
什麼是憲法法庭?
因《憲法訴訟法》修正,以往所稱「釋憲」,2022年1月4日後改為憲法訴訟,由15位大法官
組成憲法法庭,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審理政黨違憲解散案、總統副總統彈
劾案。以往使用的「釋字XXX號解釋」,新制後改為「XXX年憲判字第X號」。
人民對於不利裁判或其引用的法令認為有牴觸《憲法》者,依法定程序窮盡一切審級後,得
聲請憲法法庭宣告為違憲之判決。
為什麼投票權被剝奪這麼重要?周宇修認為,如果是緊急事態下,用居家隔離手段阻止人民
出門投票,還勉強說得過去,「但九合一地方大選是2022年11月26日,疫情已超過兩年,累
積確診數已達到825萬例;疫苗覆蓋率方面,打完第一劑是94%、打滿兩劑是88.6%、打滿三
劑是73.8%,也已有抗病毒藥物問世,這樣的狀態下仍用最嚴格的標準禁止確診者踏出家門
,這完全不能被接受。」
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吳全峰指出,九合一大選已經是疫情爆發以來第二個全國性選舉,第
一次是2021年12月18日舉行的全國性公民投票(又稱四大公投),已經限制確診者投票,「
沒想到在一年後的九合一大選依舊如此,沒有任何改變,即使我們已經逐漸與病毒共存,選
舉防疫卻一模一樣,直到選前最後幾天才說臨時要開放確診者投票會應變不及,這理由很牽
強,因為從公投到九合一,有整整一年的時間可以準備。」
吳全峰強調,投票是《憲法》賦予的權利,要剝奪就要有足夠充分的理由,在九合一地方大
選,中選會並沒有窮盡努力去維護《憲法》保障人民的投票權利,反觀鄰近的韓國在疫情期
間也舉辦兩次大選,卻有相對應可以讓確診者投票的方式。
看韓國如何主動修法、保障隔離者投票權
https://i.imgur.com/pcBNHSv.jpg
2020年4月國會選舉時,韓國政府針對投票前20天內確診者設立8處「特別事前投票所」,讓
確診者外出行使投票權。圖為2020年4月11日一名確診者在龍仁市檢疫中心的特別事前投票
所投票。(攝影/REUTERS/Kim Hong-Ji)
與台灣民主化進程相近的韓國,同樣在COVID-19疫情下歷經兩次大選:2020年4月15日的第2
1屆國會選舉,以及2022年3月9日舉行的總統選舉。首爾大學法律研究所醫藥行政專攻暨智
慧城市全球融合專攻雙博士候選人洪嘉翎,2017年即前往韓國念書,她接受《報導者》訪問
時指出,在韓國即使面臨疫情威脅,投票仍被視為是人民的重要權利。
洪嘉翎提到,從一個事件可以看出韓國有多重視投票。2022年3月9日韓國總統選舉當天,政
府將確診者與未確診投票時段分開,每個投票站都有投票箱,但確診者投票時,不能直接把
選票投進票箱,而是先另外用紙箱或塑膠袋裝起來,「光是此舉,即引發全國抗議事件,市
民團體向檢察官舉發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違反《公職選舉法》,當天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立
刻對此道歉才平息風暴。」她特別說明這一段背景,是要表達「在韓國連是不是自己親手將
選票放進票箱都會引起爭議,保障確診者投票權更是毫無懸念」。
另外,韓國是可以事前投票的國家。洪嘉翎以2020年4月15日的韓國國會選舉為例解釋,投
票日20天之前(即3月28日前)確診的選民,可以選擇「居所投票」,亦即至中央選舉管理
委員會網站下載居所投票申報書,填寫完成後掃瞄或拍照,再以電子郵件、傳真或手機訊息
的方式送出,在3月24日至3月28日期間完成事前投票。如果是投票前20天內確診者,在首爾
、京畿、大邱等8個生活治療中心也設置「特別事前投票所」,在4月10日至4月11日讓確診
者行使投票權。
至於居家隔離者,則是安排在選舉當天一般選民於18:00投票結束後,開放居隔者於17:20
至19:00之間,全程配戴口罩以步行的方式前往投票所投票。洪嘉翎統計2020年韓國的狀況
,在13,789名獲准出門投票的居家隔離者中,有11,151名確實完成投票。
洪嘉翎進一步說明,到了2022年3月總統選舉時,韓國疫情更加嚴峻,每天有20幾萬人確診
,光確診與隔離人數就超過百萬人,約佔選民的2.26%,在當時兩大陣營拉鋸的狀態下,確
診與隔離者極有可能影響選舉結果。因此,韓國在該年2月14日就事先通過《公職選舉法》
修法,其中第6條之3是讓感染者投票;第155條則明訂讓隔離者與確診者在18:00至19:30
投票,「這是因為原本的選舉辦法中沒有任何關於確診者的限制,當時國會主動修法,以保
障確診者在總統選舉的投票權。」
洪嘉翎觀察,韓國對於投票權的重視有兩種解讀:一方面是兩大陣營競爭激烈,確診者投票
與否可能改變選舉結果,因此在這樣的狀況下,國會修法讓確診者與居家隔離者可以外出投
票;另外一方面是,當時韓國已經累積480萬例確診,醫療沒辦法承載下,只能與病毒共存
,並以分流的方式讓一般選民與確診居隔者投票。
會考、學測能,為何選舉不能?明年總統大選將至,台灣如何因應?
回到台灣,吳全峰認為,當國中會考、大學學測都可以在疫情下正常舉辦,確診者可補考,
當天還有發燒的備用試場,顯示可以透過各種準備措施將感染風險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投
票也是一樣,如同韓國要特別開放時段讓確診者或居隔者投票,這在技術上都是可以做得到
的,但台灣卻完全沒有針對投票提出因應措施,以一刀切的方式讓確診者無法外出投票。
吳全峰進一步表示,「為什麼這問題必須要被討論?因為明年初總統大選即將舉辦,萬一有
新的變異株有高傳染甚至高致死率時,難道我們依舊要維持九合一大選這樣的做法嗎?」指
揮中心或中選會還是得要有面對疫情的應對方式,保障憲法賦予的選舉權。
周宇修透露,剝奪投票權這件事實在太嚴重,曾經私下詢問過指揮中心與中選會,得到「沒
有找到可以被全民接受的方案」的回應,他認為更離譜的是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在立法院總
質詢時回答「不能出門投票是基於《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是不能出門,不是他不能投票」
。
周宇修強調,既然如此,台權會就會繼續設法聲請憲法訴訟,一旦進入憲法法庭程序,就有
言詞辯論,剝奪投票權這件事就有被理性討論的空間。
學者:不在籍投票應被討論,大型災難不能只有「衛福部」觀點
https://i.imgur.com/dUgyUen.jpg
九合一大選時確診者不能行使憲法賦予人民的投票權,有評論認為這凸顯出COVID-19防疫過
程中太局限於衛福部的決策範圍內,缺少跨部會的整合。(攝影/余志偉)
林明昕親身經歷因為疫情確診而無法出門投票,他受訪時強調,因為疫情讓投票權這件事被
注意到,討論多年的「不在籍投票」應該要規劃了,不管是通訊投票還是電子投票,在世界
各國都有很多種形式,可參考其他國家的經驗,試辦或規劃台灣的不在籍投票制度。
投票權被剝奪,其實不只發生在疫情期間的公投和選舉。林明昕舉例,選務人員如果自身戶
籍不在工作的縣市,根本沒有時間會回戶籍地投票;又或是當兵、不在籍住院、監獄裡面的
人犯等等,多年來這些人的投票權自動喪失,都應一併被檢討與找尋因應辦法。
中選會2011年曾委託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發布〈實施電子投票成本效益分析架構之研究
──以日本、韓國與菲律賓電子投票推動情形為例〉,其中提到幾個結論:電子投票在經濟
面上可以降低紙本與選務成本;政治面上提高投票率與降低廢票率,但實際上各政黨會評估
推動對自己是否有利,很難因此產生朝野共識,造成推動上的困難。
2013年時任監察委員李炳南就透過監察院發布新聞稿指出,世界上已有96國採行不在籍投票
,以電子投票實施不在籍投票更可提升公民投票率,相關機關應儘速修訂相關法制,落實公
民參政權。
中選會更在2021年提出2022年的預算評估報告中,明確提到編列5,130萬元針對行政院通過
的《全國性公民投票不在籍投票法》草案進行規劃作業。但立法院第十屆任期剩不到一年,
目前未將《全國性公民投票不在籍投票法》排入優先法案,要趕在明年總統大選前通過幾乎
是不可能的任務。
林明昕指出,當然在台灣討論不在籍投票有很多政治考量,例如擔心身在中國的台商通訊投
票,很有可能會影響台灣投票結果,甚至擔憂台商是否會迫於壓力、而集體投票違反自由意
志?這都是讓執政黨裹足不前的原因。另一方面,則是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發生過很多次投
票舞弊,尤其是國民黨執政時代曾發生的投票所停電等爭議,所以無論從民間到中選會,對
於到底要不要推動不在籍投票或新的投票制度,一直存有戒心。不過,站在法律人的角色,
林明昕仍認為:
「投票是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對於『不能投票』這件事,政府還是得積極設計制度,想辦
法解決。因疫情確診無法投票的爭議,只是凸顯這件事的嚴重性。」
從1999年的921大地震、2003年SARS到2009年的八八風災,台灣已數度經歷過大型災難的衝
擊。此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將COVID-19定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且為一級開設,與92
1地震、八八風災同等級的處理;國內普遍認為,雖比起SARS時進步,但仍有精進的空間。
過去擔任過政務委員、921重建委員會執行長陳錦煌就指出,自己擔任過災害應變中心指揮
官,回頭來看這次防疫過程,指揮中心很多動作其實滿粗魯的,因為強制措施是違反人權,
必須要有足夠的法令程序、標準作業流程、事後補償措施等,但在3年的防疫過程中,很明
顯發現光仰賴《傳染病防治法》與《肺炎特別條例》是很不足的。
陳錦煌說,因確診不能行使憲法賦予人民的投票權,凸顯出這次COVID-19防疫過程中太局限
於衛福部的決策範圍內,缺少跨部會的整合。他認為以當時的狀況而言,戴口罩、打疫苗與
做好通風,就能降低很多風險,但最後決定還是禁止確診者外出,這樣限制《憲法》賦予的
權利是很不好的做法。
2023年3月20日起,強制隔離全面取消,台灣歷經1,159天終於真正大解封,同時也應好好記
下這次學到的教訓,完整檢討整個防疫過程。陳錦煌提醒,應以跨部會或公私協力的精神,
盡量在保障《憲法》賦予權利的前提下,做好防疫工作,而不是擴張行政權,去壓縮人權。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https://bit.ly/3lqGnF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