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因為是投幣或是剪票的方式,
才讓台灣多處公車計價方式採分段模式,
過了某個站之前後分成上車收費或是下車收費。
但現在很多縣市包括大台北,
都是上下車都要刷卡,
每個人搭乘里程軌跡都能即時掌握了。
甚至有些縣市還能計算里程前8公里免費。
但為何台灣的首善之都台北,
到現在還是採用古早人類的分段計費?
里程計費才比較符合使用者公平付費原則吧?
還是這裡面有一大塊黑數油水,讓業者或是補貼採用分段賺比較多,
為了不傷害現有利潤,才一直沿用下來?
但明明如果合理的轉乘里程累積,把捷運里程都合算,
大家使用大眾運輸轉乘頻率就會變高,長遠來看,更能創造價值吧?
有沒有熟悉內情的人可以說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