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在底下說
「打不打是中國決定的」「只要台灣不統一就有可能會被打」
「烏克蘭人民想打仗嗎?」
我認為太簡化整個國際社會的局勢了。
我試著用三個角度來講分析這件事看看:
1.成果導向
如果你是一個上司,你想做對的事,
最好的方法是:
A.軟硬兼施,試著取得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
B.反正只要我是對的你們就得聽我的。
兩個方法流程上都是對的,甚至B比A更有正確性。
好比B不會給予任何妥協,也不接受任何理由,但A會。
也許員工績效不好是因為家人生病,B不接受認為這是兩回事,於是辭退員工。
A則認為給員工一些方便可以讓員工更有心工作,於是讓他請假且不責備或懲罰。
最後結果有可能是A後來更加為公司賣命創造更好的成果。
這就有點類似兩岸關係,你是硬要爭對錯,還是為了實際的成果著想?
這並非完全姑息,而是經過權衡選擇當下最好的決定。
此外拿過去的經驗來判斷未來也是歸納謬誤,沒有絕對參考價值。
2.台灣只要不統一就可能會被打
這個跟「民進黨只要在位執政就可能會獨立」是一個邏輯,
確實民進黨很想要台灣獨立啊,但現在獨了嗎?
必須要考慮到現實面才行,中國面對台灣也是一樣的道理。
中國當然想統一,但問題他有沒有這個能耐以及需要?
更有可能戰爭的狀況就是中國面子掛不住,獨裁者必須立威等等原因
那造成這種局面的人最有可能是誰?或誰有這個能力?
答案就是美國跟台灣。
雖然沒有決定權,但能作為的主動權幾乎都在這裡(中國很難沒理由直接主動行為),
中國從被笑是紙老虎到現在被推估很有可能會侵台,
這其中的關係,結合這兩年的國際戰爭情勢,可以自己推理看看。
3.烏克蘭人民想打仗嗎?
烏克蘭人民一定不想打仗,但中間的所有過程推波助瀾了這個結果。
也許這仗遲早得打,但延遲戰爭的時間有沒有價值?
讓一個人活久一點有沒有價值意義?
先做了一堆可能會發生不好結果,但是合情合理的事,之後再怪罪的作法,
很像父母用很爛的教育方式教小孩,最後搞得一團糟以後才在說
「你以為我希望這樣嗎?」「我還不是為了你好,現在變這樣才怪我?」
「誰不想自己的孩子快樂成長出人頭地?」
確實很多事情立意都不一定是錯的,我們甚至可以說沒有一個正常人類想當「壞人」
那麼為什麼有這麼多「壞事」?
原因就是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角度在理解這件事。
如果不想打仗,最簡單且實際的方式就是盡可能做當下最不可能造成打仗的行為。
如果今天代換成「個人財產」(比如說什麼鄰居想佔領你家之類的比喻),
會非常不切實際。
因為台灣不屬於一個人,所以今天即便真的統一,大多數人的「權益」
受損絕對會小於生命的消逝。而你的個人財產損失的機率跟程度也遠小於生命消逝。
(但戰爭絕對會)
即便連自由之類的也是,失去生命造成的痛苦效益也絕對大於此。
我們用效益主義來解決這件事的話我認為最合理。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這段話不過就是一個洗腦用的宏大敘事罷了,這跟台灣自古以來為中國領土是一樣道理,
若你願意相信無所謂。但要知道這並不比信奉大統一之類的人還要聰明就是了。
最後總結
1.打不打這件事即便沒有最終決定權,但台灣是有延遲這件事的能力的。
(以拖待變也不是不可能)
2.若相信「台灣不統一就會被打」,那代表戰爭不可避免,那麼下一個問題是
「我們想贏得這場戰爭嗎?」
「我們想犧牲生命嗎?」
「延後這場戰爭是否有價值?」
3.烏克蘭人民絕對不想打仗,但今天如果有回溯時間的能力,用常識來判斷
失去家人朋友的烏克蘭人絕對會選擇另一條路。
為了「國家」兩字而死,我真的覺得是上世紀的想法了,
大人,時代變了。
人類用了這些故事來組成強大的組織、現代文明,不代表我們要隨意被這些概念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