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編一下重發
台灣的交通問題就是<有生之年系列>
根本原因在上下交相賊
是『政治問題』 不是『交通問題』
上位的政府
只會討好選民都是選票考量
得過且過反正後面屁股有人擦
最後一句歷史共業所有人就默默吞下去
也可以說台灣的交通問題是政治問題
國外大城市解決交通堵塞的思路
沒讓你想新的
照抄可以 拿來模仿改一改也可以
比論文還簡單沒人會撤你學位
先說清楚交通管理的策略思路, 後面就有配套的政策
公共交通是每個大都市長期的發展目標, 緩不濟急
短期的人家還會做很多事情
<新加坡>
嚴格控制汽機車成長, 只有15%不到的擁車率,
買車須競拍擁車證 (Certificate of Entitlement, COE)
每年都會有定好的車輛成長比例來決定發放多少擁車證
一張COE價格可以拍到11萬新幣
電子收費系統 ERP ( Electric Road Pricing )
車上安裝車載接收器
根據時段和路段的不同
以通過車輛和路旁設施的車路通信方式直接對車主進行收費,
調節道路負載和減緩交通擁堵
一台車就是一個行動支付, 上路就等著扣錢....
因為道路面積已達土地面積12%, 增加道路不是新加坡的主要方向
管理策略是「限制數量, 提高使用成本」
<紐約>
提高使用成本, 例如停車費, 會貴到你想換其他交通工具的那種貴
進城費, 一台車6.55美金, 使用E-ZPass的話
擁堵費也即將實施, 進入市中心區另外再加收擁堵費
<東京>
大力發展軌道交通網絡, 優化出行結構
簡單說就是城裡的人少開車
停車費非常貴, 違停更貴, 違停一次15000日圓, 大概3300台幣
1962年《車庫法》,實行「有位購車」。在車輛登記時,車主必須提供停車泊位證明,由
警察署實地調查確認後,方可登記發牌
人家半個世紀前就想到了
<對岸>
大家都知道有哪些
最常見的就是限號限行車牌抽籤等
交通經濟學里有一條著名定律
當斯定律(Downs Law)
「在政府對城市交通不進行有效管制和控制的情況下
新建的道路設施會誘發新的交通量
而交通需求總是傾向於超過交通供給」
聽不懂?修越多路越塞這樣懂了吧?
台灣總是做一半 呵呵
講清楚交通相關數據比例
道路佔土地面積佔有率
汽機車持有率/增長率
公共交通使用率
未來打算把數字怎麼樣優化
這才是交通專家的高度應該說的
不過 政府 『不等於』專家
你說為什麼?
台灣就是個地峽人稠的小島
別老是用美國怎樣怎樣來類比
你要不要看美國對於酒駕(DUI)的罰則有多重?
紐約的進城費有多貴?
羨慕人家車便宜?
只能說台灣的車子應該還要更貴
台灣最應該做的就是減少汽機車數量
上下交相賊再來說民眾素質
簡單的說
南部的選民素質低沒有交通法治概念
北部的選民守法一點但極度自私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不管是騎車開車
一定要停到目的地門口才罷休
停遠一點走路就像吃了多大的虧一樣
只要影響到我的交通公共政策一率不支持
哈
人民自私
政府也樂得輕鬆
反正只要一直開芭樂票有蓋路就好了
最好全台都是捷運
其實
所謂的專家民代什麼的 懂的絕對比一般民眾都多
但遊戲規則是看選票的 不是看專業的
舉一個例子 去年台北市市長選舉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197796
「如果以交通管制方式,可以很輕易的解決內科交通問題」,黃珊珊說,
若是以車輛分流,例如規定單雙號車牌在單雙號日才能進入、
或提高停車成本抑制小客車進入,都可以短期解決內科交通問題,
但這不會是台北市政府目前選擇的方式。
就問
知道有用的方法為什麼不用?
怪民代怪專家?
還是怪自己?
如果只做加法不做減法的話
重罰絕對有用
但遇到選票就罰不下去了
扶不上牆
最後說到選舉
一樣
主打民生議題日常生活相關的都不會上
只有打那種虛的 統獨 環保 弱勢族群拼版面才有機會
為什麼?也要問自己
——————-
跟房價一樣
只有期待少子化減少汽機車數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