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westricken (竹子)》之銘言
: 阿肥國小的時候有一次跌倒
: 膝蓋直接開口笑,去醫院急診縫了70多針
: 中國古代中醫只會把脈、針灸、煎藥
: 遇到骨折還可以拿木板固定
: 那遇到這種傷口需要縫的
: 都是怎麼處理?不會只是敷藥吧
: 有沒有中醫系可以解答
少見所以多怪。
中國古代對縫合傷口是很常見的。
我這有古代很多外科手術工具的出土文物圖片,但上面都有簡體字,怕鄉民ptsd,也嫌縮網
址麻煩,就不貼了。有興趣的自己去搜。
貼個中國古代文獻的説法,關於接腸子手術,應該比縫傷口難一些:
隋朝,巢元方,《諸病源候論·金創腸斷候》
夫金瘡腸斷者,視病深淺,各有死生。腸一頭見者,不可連也。若腹痛短氣,不得飲食者,
大腸一日半死,小腸三日死。腸兩頭見者,可速續之。先以針縷如法,連續斷腸,便取雞血
塗其際,勿令氣泄,即推內(納)之。腸但出不斷者,當作大麥粥,取其汁,持洗腸,以水
漬內之。當作研米粥飲之。二十余日,稍作強糜食之,百日後乃可進飯耳。飽食者,令人腸
痛決漏。常服錢屑散。
解釋:從網上轉載的
夫金瘡腸斷者,視病深淺,各有死生。腸一頭見者,不可連也。
這句話講的和現在課本很像,腸道損傷看病情輕重,有的會死有的能活下來。跟現在有些吹
「萬病皆可治」根本不是一回事。
若腹痛短氣,不得飲食者,大腸一日半死,小腸三日死。
如果閉合性腹部損傷,出現腹痛,氣短,大腸(結直腸)損傷,活一天半,小腸損傷(空腸
回腸)活三天。
用現在的話來解釋,大腸血液供應沒有小腸好,損傷後不易修復,且大腸是人體最大的菌庫
,細菌極多,細菌進入無菌的腹腔後,很快因為感染而死。
而小腸血供好,細菌存量和大腸比要少,采用保守治療,有可能自行痊愈,別說三天,活到
老都有。
腸兩頭見者,可速續之。先以針縷如法,連續斷腸,便取雞血塗其際,勿令氣泄,即推內(
納)之。
這句講的是開放性損傷,可以看到兩側腸道斷端,可以用針線縫上。
用雞血塗,這一句,我特麽佩服的五體投地,縫合不難,但受限於古代技術,縫合難免不整
齊,可能會出現腸瘺,一個眼和一個洞差別不大,等於手術白做了。
而用雞血塗在吻合部位,雞血會快去凝固形成血凝塊,相當於加固了吻合端。
腸但出不斷者,當作大麥粥,取其汁,持洗腸,以水漬內之。
腸子出來了,卻沒有斷開,用無菌水清洗還納,也有利用高滲透壓作用讓腸道水腫減輕。冥
冥之中又有了無菌概念。
當作研米粥飲之。二十余日,稍作強糜食之,百日後乃可進飯耳。
這段話,術後護理和飲食指導都出來了,先喝稀飯,無癥狀後再吃食糜,百天後正常吃飯。
這段話,在外人看來寥寥數語,但實際上,這樣一段文字,那必然是經過千百例傷者總結而
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