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個篇我覺得說明得很好
點出了居民最大的反抗原因:
: 本來大約28坪的居住空間,改建完扣掉公設35%,剩下18坪多
: 有些人還全家老小住在這,本來三房直接變兩房
: 變成住不下,未來可能只能賣房另找地方住
: 這部分就會對老住戶產生很大的抗性
原本一家大小在這邊住得好好的,突然說要都更,要都更幫我換新房我當然沒問題
但是一看計畫,原本上一輩留下來的房子全家可以住得下的,
現在都更完突然變成少了一個房間。
如果要繼續維持原本的生活型式都更完還要賣掉買新房,而且還無法買在原本的位子
整個生活大受影響
都已經住了二三十年的老地方了,突然要你搬家賣房買房找新房
這樣老人家誰要都更
就算室內坪數給你維持一樣好了
都更完建好的房子會變成什麼格局什麼樣子,誰都不知道。
等於你都更簽下去了就等著任建商宰割
我們家就遇到在西門町貴陽街的透天厝,四層樓,還加一樓店面,原本全家住好好的,
結果都更簽下去以後,雖然換了三套房間回來,但是房間遠比之前的房子小太多
三個家庭根本住不進去
而且房子落成後去看天花板變超低,大概只有2.5米,壓迫感遽增,老人家也不想住了
原本幻想的落成後家族分房住在同一棟大樓的完美想像被打破
最後只好出售,從台北市中心搬到板橋邊緣。
出售時又發生了一堆分產的事情,後來家族就決裂了
如果重新選擇一次,我們家應該不會同意都更
建商只想著怎樣可以賺更多,改公設比,改變房屋格局, 改樓板高度,
很多設計都在之後一改再改
都更後房子變得更為狹窄,新房落成後原本的生活不復存在
很多住戶也不求什麼賺錢或是套利,只是希望原本的生活方式可以繼續維持
為什麼卻要被打成貪心???還說「大便想換黃金」
你認為的大便對一輩子住在那邊的人可能就是黃金,
而且你怎麼知道大便換出去回來的會不會只是更臭更稀的屎
要說貪心, 貪的絕對不是原住戶
※ 引述《HSTim (中和金城武)》之銘言:
: 都更的問題是這樣
: 先說明一下什麼是「一坪換一坪」
: 我看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差別
: 一般人要求的「室內一坪換一坪」
: 也就是我住權狀30坪的公寓(無公設的),扣掉樓梯可能還有27-28坪(這就是我實際居
: 住的空間)
: 但新蓋的都是有35%公設
: 所以如果室內要27-28,反推回去權狀就需要41.5-43坪
: 這樣我實際居住面積才沒有變小
: 而且房屋價值基本上會翻好幾倍
: (因為權狀坪數變大+新房子單價高很多)
: 以上是簡單的計算方式
: 可以先理解一下
: 接著問題來了
: 那建商要怎樣才願意讓你一坪換一坪?
: 剛好小弟有好幾個案子建商都有來談都更
: 基地面積從最小180坪到最大整合3000坪的都有
: 而到底能不能一坪換一坪
: 最直接的問題就是
: 「你家能整合的面積到底有多大?」
: 這攸關所有最後分配的問題
: 理論上面積越大,容積獎勵越高,建商越有本錢分潤給住戶
: 所以越大面積的整合,通常分配回來的條件住戶都會很滿意
: 但是不是每個街廓都能整合到六百坪甚至上千坪的
: 你一定看過一些市區小巷子的房子
: 地點很好,但因為早期市容規劃亂七八糟
: 整塊土地被一堆道路劃的四分五裂
: 變成東一塊西一塊的
: 我有一個房子在府中後站就是這樣
: 地點很好土地還是商業區
: 但基地實在小,滿打滿算就只有180坪的土地可以改建
: 因為土地小,容積獎勵等等的都拿的不多
: 所以權狀28坪的公寓,分回來新房子也是大概28坪….
: 我做投資的,分回來28坪權狀對我來說房屋價值依舊是上升,當然沒問題
: 但周邊老住戶就會有意見了
: 本來大約28坪的居住空間,改建完扣掉公設35%,剩下18坪多
: 有些人還全家老小住在這,本來三房直接變兩房
: 變成住不下,未來可能只能賣房另找地方住
: 這部分就會對老住戶產生很大的抗性
: 所以常常談到最後不了了之就是這樣
: 大家都想室內一坪換一坪
: 但很多人只想要黃金的價值,卻不懂自己住的地方其實是大便般的條件
: 我府中那個土地還有地主要求要遠雄這種大建商來做,還要分7成,就是典型把垃圾當黃
: 金在開價的例子
: 這種人其實超級多
: 因為不懂,也不缺錢
: 最後都只能抱著換不了心中價值的房子進入棺材
: 大概是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