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確概念,文化 和 文化產業(工業) 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 。比如,有個導演總
能排出藝術性很高的電影,這只是電影,而不是電影產業。電影產業是一整套工業化運營、
誰來都能穩定輸出賺錢的一套玩法,好萊塢就是電影產業,爲了賺錢而不是藝術,只不過電
影是賺錢的載體。
然後可以討論了。
1、中國的文化產業在快速崛起。
電影、電視劇、話劇、小説、歌曲、音樂節、各種戲曲(京劇、豫劇、二人轉)、舞蹈、相
聲、漫畫、動畫、游戲、主題公園、手辦 、玩具、衍生商品等等,你能想到一切文化產業
都在快速發展。而且最主要的是,現在各有各的生存之道,找到了市場化賺錢的路子,這是
一切良性循環的基礎。文化不再是賠錢、曲高和寡的自我感動,而是賺錢的產業。
從學院化的人才供給,到各種經紀公司、工會制,到和市場產品的深度捆綁開發,再到優酷
、愛奇藝這些網上載體,再到抖音、快手這些短視頻和直播平臺……這是一整套產業鏈。
2、因爲文化產業的崛起,文化作品在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全世界都一樣,好的作品
是靠極大量平庸作品堆出來的。你只看見美國電影好,但每年無數爛片在底下做基數,只是
你作爲非母語、非業界人士接觸機會少罷了。同理還有日本動漫,每年也有大量無效、品質
差的產出。
3、作爲文化產業,輸出會有利益問題。比如中國的文化產業,就和中國自己的各種渠道商
、製作商、廠商深度捆綁。比如中國電視劇輸出和美國網飛、迪士尼之類的利益分成,比如
中國電影輸出和現有電影院渠道等,都會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這一點,韓國有天生的
優勢。因爲韓國文化產業屬於美國文化產業的一部分,韓國只負責製作,而其他產業性問題
都和美國深度融合。作品出圈一方面是製作品質,一方面是盈利和產業模式。
4、對文化作品的接受度基於現實認知,又滯後于現實認知。説白了,受衆無法接受自己融
不進去、不想接受的内容。
爲什麽中國可以拍流浪地球,然後大賣。因爲中國真的有太空技術和太空站、真的有世界第
一的工業實力,所以大家看起來能接受。如果同樣的劇情,菲律賓拍,多數人就會覺得變扭
。
同樣的邏輯,爲什麽台灣人更能接受古裝片、歷史片、言情片,因爲和他認知不冲突。爲什
麽中國時裝片、現代片看的人少,因爲他看的變扭、總覺得怪怪的,實際上就是有種不真實
感,中國的時裝片和認知中的中國有種格格不入。如果你去看秋菊打官司、三峽好人這種現
代篇,多數人就不會有這種陌生感。還是適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