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寧可稱孩子病了!父母不認教養失敗? 精

作者: yu1164 (鮪魚罐頭)   2023-07-10 20:35:36
1.媒體來源:
壹蘋新聞網
2.記者署名:
林志怡
3.完整新聞標題:
寧可稱孩子病了!父母不認教養失敗? 精神醫揭「過度醫療化」隱憂
4.完整新聞內文:
近期多起兒童虐待事件引起家長對於「教養」議題的討論,有醫師指出,部分家長面對孩
子不受控,會直接尋求醫療協助,不願相信自己的教養方式出問題,對此精神科醫師指出
,許多疾病去污名化後,也出現「過度醫療化」問題,但相信家長不是要推卸責任,只是
一時無法接受。
近期傳出多起以「教養」為名義、實則存在兒童虐待疑慮的社會事件,家長間也再度掀起
一波育兒討論,有也醫師提到,部分家長會在孩子出現造成大人困擾的行為時,直接尋求
醫療體系處理,寧可稱孩子「生病了」,也不願意相信自己的教養可能出了問題,其中過
動症成為解釋孩子「不乖」行為的主流。
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彥鋒指出,近年來許多疾病逐漸被
去污名化,比如各類成癮,以前聽了,會直接認為患者就是罪犯、是壞人,但後來在神經
生物上看到證據,發現這些變化與大腦病變有關,這樣的人其實需要醫療幫忙,到後來就
出現了「過度醫療化」的情況。
對於家長遇到孩子不受控就找醫生一事,林彥鋒表示,家長發現孩子出現狀況時,會受傷
也會自責,但同樣需要先把自己防衛起來、減輕自責情緒,「這是生病了,交給醫生就好
」是一種可能的解釋法,但相信家長內心深處不是要推卸責任,只是一時間還無法接受自
己某些做法真的有影響到小孩。
林彥鋒指出,精神醫學比較複雜,牽涉到生物性,也牽涉到心理狀態與整個社會環境互動
,但疾病定義的目的是讓專業人員方便對話、確保彼此對話時的意義一致,或是在進行研
究或醫療行為時溝通順暢,並不是說某個疾病的成因,可以完全歸咎於單一因素。
對於孩子表現異常,林彥鋒說,其實多數情況到了醫療場域都是可以處理的,孩子的行為
問題絕大部分都不需要藥物治療,透過親子的調整,就可以有明顯改善,除非很明顯的過
動等情況,才會使用到藥物。
此外,「遊戲成癮」衍伸的行為異常也是家長相當擔憂的問題,北市聯醫成癮防治科專科
醫師林群指出,「成癮」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影響生活功能」,「遊戲成癮」已經被列為
一種疾病,有其判斷準則,但需要精神科醫師專科訓練,透過會談技巧,比較能做正確的
判斷和診斷。
若家長認為孩子行為變化可能與成癮問題有關,林群表示,如果真的有疑問,還是建議找
身心科、精神科評估看看,可能精神科醫師評估後覺得還好,也判斷不用吃藥,透過心理
諮商、心理治療,聊聊人生中遇到的坎,也會有幫助。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reurl.cc/513YyG
6.備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