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餵藥案孩童為何易怒? 專家:內心痛苦沒

作者: bijiua (雙性)   2023-07-13 12:53:32
餵藥案孩童為何易怒? 專家:內心痛苦沒適合紓解方式
2023-07-13 12:35 聯合報/記者許政榆/台北即時報導
新北某私立幼兒園涉嫌餵食幼兒不明藥物及不當管教案,起因是有家長發現就讀幼兒園的孩子出現情緒易怒、自殘行為,經詢問稱被老師餵藥及不當體罰,進而報案引發社會關注,不過新北地檢署調查後,未發現有不當餵藥及不當管教證據,昨偵查終結均不起訴。
針對未成年出現自傷行為,專家認為,這些孩子並不是真的想自殘,而是「內心痛苦沒有適合紓解方式」,周遭父母應該關注孩子為何無法表達自我的原因。
宇寧身心診所臨床心理師李筱蓉表示,現在年輕孩子面對生活壓力多,挑戰也很大,情緒管理是很需要關注的議題。當孩子出現自傷行為,以專業人員角度分析,因為孩子「覺得很痛苦」,情緒困擾無法適當被紓解,自己也沒有其他解決問題、壓力的方式,在想不到更好的方法因應壓力、處理情緒困擾時,選擇使用自傷方式來紓解。
同儕之間也會有模仿效應,李筱蓉指出,年輕孩子的資訊來源,大多從網路社群或同儕之間流傳,而自傷行為在青少年族群中是很稀鬆平常的事,幾乎所有青少年都聽過,近年觀察,青少年自傷的比例並不低,孩子會有自傷行為,是因為不知如何面對生活中苦惱的事,也不知如何前進「認為生活中沒有好事的可能」,因為不想痛苦、想要改變情緒「讓自己有感覺」而選擇自傷,並非真的想要死。
分析青少年的壓力,包括青春期階段與家人的親子衝突,或是學校課業考試、升學壓力,或是人際關係、同儕相處或親密關係不如預期、發生衝突等,以及青少年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都會是青少年孩子的痛苦來源。
李筱蓉表示,會出現自傷的族群大多是國高中生居多,非常少數是國小高年級,的確年齡層有往下降,但國小低年級或幼稚園孩童出現自傷行為比例仍很低,因為壓力源還沒有那麼多,幼童發展階段對於事件理解仍處於簡單、基礎層面,若遇到不開心的事,大多以哭鬧、破壞性行為表現,但若要自傷,較多是年紀大一點的孩子才可能出現。
李筱蓉說,青少年、女對於情緒理解、表達方式稍有不同,像是青少年叫外顯,青少女則比較細膩、敏感,自傷方式也會不同,除了最常見割腕以外,有些男生還會出現抓、摳或打自己,也都屬於自傷行為。
近年網路出現「自殘互助相關社團」,網友各自將自殘照片、影片分享,令人怵目驚心,也令許多家長憂心。李筱蓉表示,網路世界無遠弗屆,很難擋這類的不當行為,但身為大人更應該關注「為什麼孩子會在平台分享」,是否親子實體互動上無法讓孩子表達自我,例如孩子心情低落時、碰到困難時需要幫忙,當孩子說出情緒,身旁的大人有沒有辦法接住,即時給予協助。
「孩子不想跟大人說」是最常見的原因,李筱蓉指出,孩子不想跟父母說內心話,包括考慮大人會擔心,認為大人聽不懂、不想聽,或是講了還被罵、引來批評,像是「年輕人就是叛逆」、「草莓族」、「玻璃心」、「想太多」等,這類回饋「無法協助孩子調適壓力,反而增加壓力」,因此周遭大人不應預設立場,應該多關照孩子的情緒狀況,心理適應,多多給予「不帶評價的支持」。
※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聯合新聞網》關心你:遇到家暴事件,請打113保護專線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297751
側翼又翻車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