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禁聞】黨媒號召下鄉惹火 四不青年日益增

作者: sunbysea (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2023-07-13 19:06:38
1.媒體來源:
新唐人
2.記者署名:
編輯/李明飛 採訪/ 駱亞 後製/Tony
3.完整新聞標題:
【禁聞】黨媒號召下鄉惹火 四不青年日益增加
4.完整新聞內文:
https://i.imgur.com/g4xMKdl.jpg
https://youtu.be/Q1UtkL4yWJ0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7月13日訊】經濟低迷,青年失業率不斷攀升之際,中共黨媒近
日發文,號召年輕人能吃苦、到農村「發光發熱」,不料卻點燃了輿論怒火。與此同時,
被迫躺平的「四不青年」人群,有日益增長的趨勢。學者認為,中國青年失業難題預計會
不斷加劇並持續,處理不當將引發更大的社會和政治問題。
7月10日,《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特稿《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在一大堆黨八股陳詞濫調中,文章提出了「客觀看待個人條件和社會需求」「能吃苦、肯
奮鬥」等關鍵語,要求年輕人在鄉村振興、社會服務、衛國戍邊等各領域中,爭當排頭兵
和生力軍。
文章舉例,「三支一扶」計劃下,大學生「新農人」把現代農業知識和技能帶到農村,既
助力端牢中國飯碗,又拓展了自身職業賽道。
末尾還呼籲,年輕人要「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揮光和熱,在基層磨礪中獲得精神
財富。」
文章發表後,立即引爆了網絡輿論怒火。在一則相關視頻報導下,更有近10萬網友留言吐
槽和斥責。
有人反問,「菸草,電網,海關,石油這些工作崗位很苦,國家也很需要,能讓我去嗎?

有網友建議「誰倡議誰先去」。
還有人諷刺,年輕人再不「負重前行」,他們就沒法「歲月靜好」了。
旅澳歷史學者李元華表示,黨媒這篇特稿是文革語言的翻版。
旅澳歷史學者李元華:「這個詞語如果說在文革的時候還真有,這個熱血青年被它騙了。
後來這個社會,現在這種社會沒有人去相信它的騙術,那它也是還願意年年去重複這些舊
調,其實這等於就是欺騙。就是說它沒有積極的去改變這種社會現實,給年輕人營造一個
真正的一個可以就業的一個機會。」
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年輕人的失業率已經攀升至20.8%,再創新高。不管是大學畢業生,
還是有經驗的職場人士,都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
李元華認為,除了經濟困境帶來的就業難,中共當年「高校擴招」和「教育產業化」政策
的惡果也在顯現。
李元華:「之前它搞教育產業化,盲目發展高等教育。所以其實應該早期職業培訓分流的
,它也沒有去分工,所以這個年輕人全給轟到那個大學裡邊,有的時候那個高等教育其實
也是不完善的,等於也沒有學到真才實學。所以這個就業來講,就大環境又這麼難,所以
這些人真的是不知道怎麼辦好。」
中國經濟學家、宏觀經濟論壇聯合創始人劉元春指出,青年失業難題可能會持續10年,短
期內還會不斷加劇。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引發其它社會問題,甚至成為政治問題的導火索

事實上,因為房價高企、就業困難等原因,今年3月起,網絡上就開始流行「四不青年」
這個新詞,也就是「不談戀愛、不結婚、不買樓和不生孩子」。
而這個「四不青年」人群有日益增長的趨勢。
近日網絡流傳一份共青團廣州市委,對當地青年發展狀況的調查文件,顯示15,501份有效
問卷中,符合「四不」特徵的大學生、在職青年有1215份,占比近8%。
文件呼籲通過多方努力把青年人的「四不」現象轉化為「四要」,但網絡上很多人嘲諷,
與其喊「四要」口號,不如弄清楚青年躺平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前大陸媒體調查記者趙蘭健認為,中國的年輕人並非不想找對象、買房、結婚、生子,在
權貴和官員世襲化下,他們根本無法靠自身努力改變人生。
前大陸媒體調查記者趙蘭健:「青年躺平不只是趨勢,而且是一種深不可測的趨勢,而且
才剛剛開始。在各種殘酷打壓治理之下,躺平是思想懵懂的覺醒,是生物本能條件反射式
的抗爭。」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近年結婚人數呈現明顯下滑趨勢。2022年的結婚人數驟降至683.3萬
對,比2021年減少80萬,也打破了自公布統計以來37年的新低。
編輯/李明飛 採訪/ 駱亞 後製/Tony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www.ntdtv.com/b5/2023/07/12/a103747638.html
6.備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