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大紀元
2.記者署名:蔡溶
3.完整新聞標題:
起訴書詳述美智庫主管如何推親中共政策
起訴書披露何志平代表華信能源 收買美國智庫主管 服務中共利益的細節
4.完整新聞內文:
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3/07/id14032693-167424-600x400.jpg
左為拉夫特,右為何志平。(Wikimedia Commons、Getty Images/大紀元合成)
【大紀元2023年07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美國智庫負責人拉夫特(Gal
Luft)涉嫌為中共代理人,被紐約南區聯邦檢察官起訴。他曾與中國華信能源(CEFC)的
高管、前香港民政局局長何志平合作,試圖影響美國政策。拉夫特與中國的石油集團是怎
麼捆綁在一起的?又是如何推動親中共的政策?紐約檢察官的58頁起訴文件披露了很多細
節。
拉夫特的背景
拉夫特是以色列裔美國人,2004年左右入籍。他是華盛頓的「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
IAGS)的聯合主任,專注於「全球能源安全」。他常到中國參加會議和演講,並接受《環
球時報》、《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中共喉舌的採訪。
自從何志平2017年11月在紐約被捕起訴後,拉夫特就不再住美國。兩人交往時,何志平仍
是中共的全國政協委員。
IAGS有一個能源小組叫「能源安全委員會」,專門研究替代能源和安全問題,這些人就組
成了智庫所稱的「內閣級政府外諮詢委員會」。其創始人叫伍爾西(James Woolsey),
起訴書中的「個人-1」和他相對應。
拉夫特與何志平的合作
2015年夏天,何志平向拉夫特提議,中國華信每年支付IAGS35萬美元,作為回報:(1)
智庫和華信在美國舉辦一次關於能源安全的國際會議;(2)華信的中國董事長葉簡明在
IAGS的「能源安全委員會」中擔任榮譽職位;(3)拉夫特成為華信的高級顧問。
拉夫特接受了這個提議,並開始向伍爾西推銷中共的「一帶一路」等政策倡議,並邀請他
與葉簡明會面。拉夫特告訴伍,葉「與習近平主席的關係非常密切」。
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3/07/id14032694-167417-600x758.jpg
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2016年11月發布有關中國「一帶一路」的研究報告。(取自IAGS官網
)
2016年9月12日,拉夫特向何志平發送標題為「我們成功了!」的電子郵件,其中包括一
篇文章的鏈接,宣布伍爾西為川普(特朗普)當顧問(兩個月後川普在總統競選中勝選)
。何志平立即詢問,是否可以參加伍爾西在紐約市舉辦的晚宴,拉夫特答應代為詢問。
過了十多天,9月29日,拉夫特向何志平報告了他招募伍爾西的成功,「我們就第一階段
達成一致,他不會與其他人簽訂合同。他急於開啟渠道。」何志平表示高興「有一個我們
認識的人成為T(川普)的渠道。接下來的接觸會更熟絡,結構也會更流暢」。拉夫特回
應說,需要指導伍爾西「熟悉我們的敘事,這樣他的觀點才不會受外界影響」。
幾天後,何志平通知拉夫特,葉簡明「同意」了。接下來他說,給伍爾西的「計劃」是:
在選舉前的四週,每週發表一篇「訪談」文章。第二天,何志平致函拉夫特,建議伍爾西
的文章以關於「中美各種問題」為主題。對此,拉夫特表示:「我可能不得不為他代筆(
寫)這篇文章。」
試圖影響美國對中政策和公眾對中看法
拉夫特還通知何志平,他已得知伍爾西將要為總統過渡團隊「領導國際安全/中國/伊朗的
政策」。何志平回應稱:「欽佩!在這些文章中,我們不想洩露所有祕密,只要讓人知道
他處於權力走廊中。只寫一些寬泛的政策考慮,為日後的解釋和想像留下足夠的空間。」
幾天後,拉夫特撰寫了「訪談」草稿,並寫信給何志平讓他留意其中的一段措辭,「重大
利好,即美國接受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結構,並承諾不以任何方式破壞它,以換取中國承諾
不挑戰亞洲現狀。」
與此同時,拉夫特向伍爾西時任妻子發送電子郵件,並表示,「我們可以立即開始為你提
供每月6,000元的津貼」。拉夫特進一步提議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報紙上發表系列文章:
「每週一篇文章,連續4週,直到『美國』大選」,題目是「就中美關係的各個方面與伍
爾西對話」。
拉夫特在同一封電子郵件中補充說,如果需要的話,他「很高興為伍爾西代筆,或者他可
以發給我筆記,我們可以將其融入對話中。」議題是為中美的積極關係構建希望和樂觀情
緒。
2016年10月13日,拉夫特向一名中國國防公司的高層發送了《中國日報》刊登的「訪談」
文章鏈接。《中國日報》已被美國國務院認定為外國使團。何志平也把鏈接轉發給了多位
紐約和華盛頓的教授、聯合國官員等。文章主題是「訪談伍爾西:世界警察疲勞?聚焦中
國」。
2016年11月9日,何志平將《中國日報》的四篇「訪談」文章發給紐約一家投資銀行副總
裁、一家美國華文媒體職員,以及多位紐約和華盛頓的教授、聯合國官員等。文章主題是
「何志平與『當選總統』的中國顧問『伍爾西』之間的對話」。
這些文章附有伍爾西和何志平的照片,每篇以「編者按」開頭,指出:「中國華信副主席
兼祕書長何志平與目前擔任總統候選人高級顧問的伍爾西,在9月26日於華盛頓特區舉辦
的第十次中美研討會上,就中美關係的緊迫問題進行了對話。這些對話每週發布一篇。」
起訴書指出,伍爾西在這段時間內,接受了華信的諮詢費,並在其指示下發表了一系列符
合中共利益的公開聲明,但卻向公眾隱瞞了他與華信的關係,以及伍爾西從智庫獲得的報
酬。這些聲明包括在《中國日報》上發表的四篇所謂「訪談」文章,以及在華盛頓舉行的
「一帶一路論壇」上的演講。
例如,2016年12月1日,伍爾西在華盛頓參加了一場由華信能源等機構主辦的「一帶一路
」論壇,並發表了親中言論,他表示:「我們期待與中國友好地進行國際貿易和經濟發展
。我認為我們沒有理由認為中國和美國不能成為親密友好的國家。」
推動伍爾西擔任與中國有關的要職
何志平的電子郵件附上四篇文章鏈接,拉夫特回覆說:「字裡行間是呼籲達成(中美)『
重大利好』,為新權力關係奠定基調。我們應該對此進行探討。」
2016年12月12日,何志平寫郵件給拉夫特,表示「自從我與伍爾西的『訪談』文章在香港
和大陸發表後,我成了兩地美國觀察家的知名人物。但伍應該先隱身,去中國悄悄旅行一
趟,再在總統就職前後發表對『候任總統』外交政策的看法。」
拉夫特說,他們希望伍能在新政府中擔任要職,「我們正在討論他的角色,有很多因素要
考慮。我們應該面對面地談一下,因為這可能是中國的一個難得機會。」
拉夫特和何志平在2016年11月13日討論伍的未來,拉夫特說「他有望成為國防部長、國土
安全部長或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何志平表示,中方「希望他做一些與中國相關的
事情,最好是國防部長或中央情報局局長」。
2016年11月26日,伍爾西向拉夫特發送了一份電子郵件草稿,他計劃向總統的人事顧問介
紹他的政府和網絡安全背景。他沒有提到中國,但拉夫特在回覆中建議他加上這一點,因
為他有與中共高層領導接觸的機會,這對解決中國、朝鮮問題和重建與利比亞的關係很有
幫助。伍採納了拉夫特的建議。伍爾西後來擔任了中情局局長,這是後話。
拉夫特自稱受到政治打擊
但57歲的拉夫特聲稱有證據將亨特‧拜登與中國的腐敗商業行為捆綁在一起。而此前何志
平在紐約被審時,案情確實曾揭示亨特‧拜登與華信有染。
自稱拉夫特的推特帳號2月18日曾發文,反駁美國對他的指控,7月5日他還在《紐約郵報
》發布一段14分鐘的自白影片。根據《郵報》的報導,他自稱是一名政治打擊的受害者,
以阻止他出席眾議院監督委員會聽證會,因為他揭露了拜登家族與中共軍事情報部門有聯
繫的人的金錢交易。他在視頻中聲稱他於2019年3月在布魯塞爾與兩名美國聯邦檢察官和
四名FBI特工見面時舉報了這一信息。
他聲稱,他自願向美國政府通報了拜登家族的安全漏洞,但卻被起訴違反《外國代理人登
記法》(FARA)的罪名。他還指控拜登家族每月從華信中國能源集團收取上百萬美元,以
利用他們的聯邦調查局關係和拜登的名字推廣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他還說,喬‧拜
登曾在2017年與亨特和華信官員會面,而亨特有一個聯邦調查局消息來源,他向華信透露
了機密信息。
「司法部稱我每月向中情局前局長伍爾西支付6,000美元,以便將他的名字寫在我為《中
國日報》撰寫的一篇文章上。」拉夫特上週在談到起訴書時說,「為什麼我被起訴……因
為我撰寫了一篇無傷大雅的文章,卻沒有收到任何報酬,更不用說外國政府的報酬了,而
外國代理人案件的大頭——拜登夫婦代表外國政府進行系統性的影響力操縱,因此斂財數
百萬,卻逍遙法外?」
拉夫特否認他被指控的其它罪行,包括試圖為中國公司斡旋武器交易和對聯邦調查人員撒
謊。他還解釋,棄保潛逃是因為不相信自己能獲得公正審判。
一些民選官員呼籲拉夫特應到國會作證。共和黨參議員約翰遜(Ron Johnson)週日在福
克斯新聞說:「他是關鍵證人,美國應給他豁免權,讓他講述親見。」共和黨人科默(
James Comer)上週五推文說,「拉夫特是拜登家族腐敗行為的可信證人。」
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3/07/id14032696-167423-600x387.jpg
「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IAGS)的聯合主任拉夫特(Gal Luft)在2017年的照片。
(Wikimedia Commons, Diarmuid Greene/Web Summit via Sportsfile)
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3/07/id14032695-167421-600x407.jpg
2003年7月21日,圖為何志平(右)任民政事務局局長時頒發博彩牌照。(Peter
Parks/AFP via Getty Images)
責任編輯:陳玟綺#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3/7/12/n14032692.htm
6.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