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率低下收入差 南韓兒科醫師大量流失
公視新聞網
施慧中/編譯 發布時間:2023-07-14 14:00 更新時間:2023-07-14 15:30
南韓面臨嚴重少子化,去年出生率只有0.78,蟬聯全球最低,讓小兒科經營困難,加上過
時的醫療給付制度跟不上現實,導致小兒科醫師平均收入連其他科別醫師的一半都不到,
願意選擇這一科的醫師越來越少,很多人想要轉到醫美或是成人醫療,兒醫、兒科診所大
量倒閉,對兒童的健康福祉,也造成嚴重危機。
首爾郊區這家兒童醫院,候診室裡擠滿了數十名病童,許多人吊著點滴,他們從清早就來
苦等,只為了看到醫師,或搶到病床。
3歲肺炎病童母親李女士表示,「我們等了兩個禮拜才有病床,因為等待名單太長,我們
一直被拒絕,我真的很害怕,我的孩子正病著。」
南韓小兒科醫療資源缺乏,根本的問題是少子化,去年出生率──每位婦女一生所生的子
女人數降到0.78,蟬聯全球最低。以至於國家雖然有全民普及且負擔得起的健保,但看診
與醫療費用無法反應少子化的現實,讓兒科醫師的平均薪資比其他醫師少了57%,在23個
臨床科別中敬陪末座。兒科住院醫師的招募率,從10年前97%銳減到今年上半年的16.3%,
部分醫學生認為兒科沒有未來。
韓國兒科協會主席林賢泰指出,「外國政府會足額給付兒童醫院,就算一天只看20個人也
能維持,但南韓的診療費用看一人約10美元(合台幣300元),不足以支持醫院運作,所以
診所一天必須看80個。」
延世大學兒科教授金文奎說,「有時我們必須把兒童麻醉才能做個簡單的心電圖,但給付
跟成人心電圖是相同的,所以醫療費用被低估,沒有反應現實。」
從2017到2022年的5年之間,首爾的兒科診所和兒童醫院數量減少了12.5%,只剩456家,
其中不少都是在疫情期間沒有客源而關閉。
解封開放後患者開始增加,醫療與急診量能卻已經不足,今年5月,一名急性喉炎的5歲病
童,轉送多家醫院都沒有床位,送回家中之後死亡。能救的患者救不回來,讓醫界無比痛
心,敦促政府加緊改革,讓兒童醫療體系正常化。
韓國兒童醫院協會副主席崔永載指出,「孩子們沒有投票權,所以他們的需求總被當作次
要。」
兒科協會日前舉辦了一場無兒童區的研討會,幫助會員轉到更高薪的醫美,或成人與慢性
病醫療領域,吸引超過7百名會員踴躍參加。
協會表示,九成的會員都已經放棄低薪且醫療糾紛風險高的兒科本業,首爾最老牌的兒童
醫院Sowha,77年來首次關閉了週末的門診,還有醫院關閉了夜間門診與兒童急診,讓少
子化問題雪上加霜,家長很怕未來孩子就醫無門,更不敢生。
家長金女士認為,「如果我生第二胎,兒童醫院會比現在少,醫師也會比現在少,所以就
醫會很困難。」
南韓過去16年砸下超過2千億美元刺激生育,專家指出各種福利補貼之外,投資兒童醫療
也是必須,目前的具體措施包括,在現有10家兒童醫院之外,再增設4家,試辦兒童醫院
營收補貼,此外要求前45大醫學中心,必須要有兒科中心與兒童急診,能否逆轉危機,有
待時間證明。
黃棋/編輯
新聞連結: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46293
1. 有病直接死掉再生一個出來就好了,如此健保支出確實較少較省錢
2. 健保壟斷醫療訂價權,訂個死豬價給你,醫生不爽可以不要當,病人不爽也可以不要醫
3. 沒有市場機制浮動價格的價格管制,會導致供應短缺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B%B7%E6%A0%BC%E7%AE%A1%E5%88%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