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看到這系列,但這篇被m的原因是值得收藏還是避免自宮?
※ 引述《cidexin (猩宿老詹愛碰風)》之銘言:
: ※ 引述《samuelcmm (奶茶怪獸)》之銘言:
: : 這應該是全北市公務員共同遇到的問題
: : 我不曉得為什麼沒有人出來抱怨過
: : 柯市府自2018起實行公文減量
: : 然而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
: : 當初立意是為了減少公家單位的繁文縟節
: : 但行之有年系統怎麼可能說改就改
: : 結果就變成很多處內的公文就從電子變成紙本
: : 因為紙本公文沒有編號
: : 反正只要不要上傳到電子公文系統
: : 帳面上就不算數
: : 所以雖然帳面減少了,但實際上根本沒有
: : 只是都變成紙本了
回文的幾位鄉民看來並不了解公文是怎樣跑得,所以從頭錯到尾。
我雖然不認同柯p 近來的粉色發言(將柯p空投對岸可也),
但這系列某些講法太思緒飛揚了。
台北市公文電子化後,簽發公文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電子二是紙本。
但無論是以電子或是紙本來跑公文流程,就算先以紙本跑,
最後一定會以貼紙貼上電子流水號(或是一開始就貼),
如此簽下來後檔案室才能存紙本檔進檔案室,
因為存紙本檔也得刷條碼才能進檔案室,要不怎樣調閱卷宗?
那幹麻要紙本簽?因為一旦進入電子公文流程,就會一直存在直到簽下來。
這中間會有承辦時間的問題,也就是一份公文依性質而有規定辦完的時間。
如果變成紙本得話... 說完了。
至於類似底下的言論,只能歸咎於郭董說過得"當時太年輕吧"。
公務業務量多少和台北市長本身沒有直接關係,
而是跟公文存在的意義有關。因為公文本身是有一定保存期限的,
在期限內可以被調閱,也就是說變相成為呈堂證供。
也因此為了撇清責任歸屬,一個簡單的事情就會被切成很多個,
來分別簽公文,舉例子,在工程單位以蓋建築為例,
一開始會有所謂的基地鑽探報告,用來確認基地性質也好做結構設計。
而執行鑽探報告這件事情在民間專業眼裡,就是找鑽探公司鑽探+大地技師簽證。
幾天就好了。
在公家機關的工程單位就變成一件大事情,首先光是要做賺探報告這件事情,
就得花一個月的時間簽公文來發設計標,設計單位找到後寫鑽探計畫報告書,
審查上述報告書又是一個月。
上述找設計單位寫賺探計畫報告書的時間,
民間專業就是打電話問結構技師鑽哪幾個孔位,
五分鐘結構技師傳來一張基地圖劃上例如三個叉叉,就結束了。
同樣事情在市府工程單位,得花至少兩個月時間,而且還沒真的開始鑽。
這是情在其他縣市也不會高明到哪裡去,真的工程專業人到公家機關,
會被流程悶死。
: 因為柯屁就典型的只會
: 提問題不會找問題的屁話王
: 台灣公文多是因為公務業務量太多
: 台北市政府在柯屁主政下
: 業務巨幅增加,而且增加的都是對於國家社會毫無幫助的屎尿事
: 整個公務體系
: 基層都因為垃圾業務忙忙轉
: 長官也只想卸責,要求各種無意義會議記錄
: 向柯屁這種只會看報表的只能養成一票偽造數據的狗官而已